首页 > 经济·科技

家居市场消费持续回暖 “四大件”撑起消费顶梁柱

2023-03-14 03:27:30

来源:新京报

  进入3月,北京气温显著回升,人们享受着“春风沉醉的夜晚”,同时也开始向往不久后就会到来的夏日:露台上的啤酒,商圈里的喷泉,书店中的阅读,博物馆里的探秘,自驾游旅途中的风景,八小时之外的美妙生活……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显示了消费增长的活力与潜力。“食、住、行”都为消费增长贡献了巨大力量:北京簋街胡大小龙虾日售最高8万只;曲美家居春节后迎来“开门红”,客流量同比2021年增约141%;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预计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50万辆,环比增长30%,同比增长60%。

  汽车、家电、家居、餐饮是消费的顶梁柱,这“四大件”串起一条条产业链。专家认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在恢复,消费能力在展现,企业也将在更好的营商环境下,敢投资、敢创业、敢创新,形成前策推动、后劲十足的消费良性循环。

  家居行业

  装修新家“牵一发动全身”

  “从一个小小的毛坯房,一点点变成了自己喜欢的家的样子。”2022年,王然拥有了自己人生第一套房,“最不喜欢东奔西跑逛家具城,浪费时间和精力。”90后的他果断选择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实际上,不管选择哪种方案,对消费者而言,装修房子都是个“大工程”,前期设计、中期采购建材、后期施工和交付,需要设计师、施工员等多个角色参与,涉及服务业、零售业、制造业等多个业务链条,每个环节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家居市场消费持续回暖

  2023年开年后,家居卖场、软体家居品牌、装修企业等多个行业迎来市场回暖潮,客流、销售成单等核心数据也增长显著。

  在家装行业中,梵客集团首席营销官张栋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家居消费回暖,首先是上游的回暖,今年2月北京二手房交易量环比增长84.3%,叠加疫情的积压需求,家装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在整装模式下也带动了装修产品的销售增长,多个家装公司2月业绩较2022年同期呈现出翻倍态势。

  在家居方面,曲美家居告诉新京报记者,春节后,其门店客流和订单较2021年同期有明显增长,订单量约增长140%,客流量约增长141%。爱依瑞斯方面也表示,其门店客流、销售成单等核心数据增长显著。

  数字化是多家家居企业2023年的重要发力方向。“销售端继续开拓市场,制造端继续数字化转型。”曲美家居称,随着疫情防控调整,同时在扩内需、促消费及各品牌推出的促销活动等多方面推动下,整个家居消费市场预计有较大提升空间。曲美家居2023年会大力开拓新的市场及新店,开发多个系列新品,为新店开拓打下基础。

  爱依瑞斯方面认为,消费者在家居消费上的诉求不断升级,一方面,他们追求更便捷、“一站式”的服务,对全屋配套有更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生活的普及,多数消费者对家居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拉动产业链效果显著

  家居市场消费回暖,带动家居上下游产业链复苏效果显著。实际上,家居行业所涉及的整体链条复杂。以家装为例,装修涉及硬装和软装,其中,硬装环节包括家装设计、主体拆改、水电工程、泥瓦工程、油漆工程、辅材购买、主材购买、安装工程、检测保洁等。而软装环节则包含家具、家纺、家电等。

  伴随整装模式的兴起,家装行业的全链条外延不断扩大。张栋提到,装修一套完整的家所需要的品类,从建材到家具、软装,都可以纳入到家装的全链条之中。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住宅产业分会秘书长胡亚南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整装是装修公司根据消费者对家的整体装修需求,将设计、施工、辅料、主材、定制、家具软装等装修要素产品化,以平方米或者单套报价,并作为合同责任主体,负责售前、售中、售后的整体服务。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家装企业营收平均下滑8.96%,装修平均客单值为19.15万/户,“整装包含了太多产业链条,因此客单值并不低,由此也可以看出家装的消费拉动力。”

  存量市场潜力巨大

  胡亚南提到,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数据测算,我国当前住宅存量4.2亿套,有翻新改装需求的住宅2.7亿套,“存量市场潜力巨大。”

  她认为,家装在国民经济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泛家装产业已突破5万亿元,还不包括家具、家电这类的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这也决定了泛家装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她同时称,家装占据了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性消费两大类,这也让家装具备产业导向力,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家装行业也具备社会责任力,“通过这三个力量的拉动,对家装行业的发展而言,未来十年是一个新的机会,能创造一番新天地。”

  张栋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家装为引领的家居行业属于大额消费,在拉动内需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家装消费往往“牵一动万”,能带动很多其他品类的销售,从家居用品到软装、家电,甚至锅碗瓢盆,都会因家的改变而改变。家的迭代,迎合消费升级趋势,满足消费者迎接美好新生活的愿望,这是其他一些行业不能比拟的优势。

  家居产业具有规模体量大、消费带动强、产业覆盖广的特点。加之各类政策加持,也促进了家居行业持续向前发展。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至今,已有超14项政策利好家居行业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政策推动、消费回归,加上“内外双循环驱动”的战略指引,对行业和企业都是利好的形势。对行业来说,家居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领域,行业动荡期或将结束,破冰逢春已经来临。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机遇,家居消费作为刚性需求,可以延后,但不会消失,企业只有做足准备,才能更好地承接消费需求。

  餐饮行业

  “吃虾地图”背后的“产业地图”

  虽然距离传统的吃虾旺季还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但现在想要在北京簋街上的胡大饭馆吃上一顿小龙虾,周末的话至少要排队1个多小时。

  据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联合编写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的小龙虾产业总产值为4221.95亿元,同比增长22.43%。2021年,小龙虾加工量约85万吨,从2021年开始,在相关政策、项目、资金引导和带动下,小龙虾产业集群建设和全产业链迅速发展,2021年全国小龙虾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62家,新增约30家。

  产业链快速发展

  作为簋街的“招牌”,胡大饭馆日售小龙虾最高可达到8万只。在一盘盘端上顾客餐桌的“麻小”背后,反映的是小龙虾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增长,养殖模式创新,以及餐饮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加工业、流通业、“小龙虾+”文旅产业的快速发展

  湖北是我国小龙虾养殖大省中的“状元”,每年将近16万吨的年产量让监利在湖北省内成为小龙虾的“王中王”。胡大的小龙虾就主要来自湖北的监利和黄梅,胡大饭馆总经理郭冬介绍说,监利有10多个镇,小龙虾养殖规模在5000亩左右的,每个镇都有十几个。“在湖北的监利,以前很多养鱼的、养螃蟹的,这几年都转成养小龙虾,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当地人口100多万,五成以上都在从事和养殖小龙虾相关的行业。”

  再过1个多月,就是小龙虾大量上市的季节,湖北的300多个小龙虾交易市场又将是一片热火朝天。随着近年来小龙虾市场流通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交易市场建设和布局逐渐完善,电商平台快速介入和发展,物流运输能力不断提高,湖北潜江市以垂直电商交易平台“虾谷360”和物流服务平台“虾谷快运”为核心,建设了覆盖周边、辐射全国的综合交易中心,500多家商户可配送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3000多家终端。

  江苏省盱眙县与顺丰、泗洪县与京东分别签订小龙虾物流业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盱眙县在建的全球龙虾交易中心及冷链物流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包括了小龙虾及其产品交易中心、冷库及物流配送中心,将形成全程冷链配送体系。江西省各类与小龙虾相关的物流运输组织达900多个,2021年新增120多个,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交易市场40多个,全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小龙虾产品4.2万吨。

  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消费者对小龙虾的喜爱,催生了主营小龙虾的餐饮企业迅速发展。郭冬提到,大概从2015年开始,小龙虾在全国风靡,加上虾稻连作养殖方式的推广、供应链的发达,小龙虾逐渐从菜品向零售产品发展,让小龙虾的需求量进一步增长。

  2021年,湖北省各类小龙虾餐饮实体店近2万家,产值达540亿元左右。江西省各类小龙虾餐饮实体店4600多家,仅2021年就新增加600多家。湖北的虾皇、巴厘龙虾、靓靓蒸虾,湖南的文和友,上海的红盔甲、沪小胖,深圳的松哥油焖大虾、堕落小龙虾,成都的霸王虾,北京的胡大……去当地旅游就一定要吃虾,为了吃虾而到这个城市去打卡,很多小龙虾爱好者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张全国“吃虾地图”。

  与此同时,各个小龙虾产地基于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禀赋,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品质管理,培育了一批小龙虾区域公共品牌,在服务“三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目前全国各地小龙虾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21个,其中17个为近5年获得。盱眙龙虾根据第三方评定,品牌价值达215.51亿元,湖北潜江龙虾品牌价值达251.8亿元。

  “舌尖上的中国”带动全产业链

  今年开年以来,在用餐高峰时段和周末,很多餐饮门店前排起等位的长龙,一批高端餐饮、沉浸式体验餐饮一位难求。

  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百福集团CEO王小龙认为,餐饮行业作为民生行业,连接着农业与消费者,是产业链上的关键枢纽。更广泛地来看,餐饮行业还能带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业、建筑装潢业、制造业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共同满足消费者需求。从餐饮产业的覆盖来看,源头生产与采购为第一产业,食品加工厂为第二产业,线下餐饮门店又是第三产业的代表,成为了全产业链。餐饮上承乡村振兴、农业发展,下接社会就业、内需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每10平方米餐厅解决一个人就业

  在北京的胡大饭馆,800多名员工分为近15个工种。除了厨师、服务员,还有采购、运输、市场营销、策划、菜品研发等,都是当下餐饮企业的必备岗位。“以前餐品研发可能就是厨师长一个人的事,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了专门的研发团队。”

  餐饮行业一直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对就业的需求也远远大于其他行业。中国社科院服务经济与餐饮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京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统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巨大规模化就业人群,在国家的就业创造中发挥很大作用,“餐饮业的直接就业人员接近3000万人。餐饮业对社会稳定起到重要作用。”赵京桥说,从需求来看,吃是最基本的需求消费,餐饮社会化过程中,工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化的餐饮。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在2022中国连锁餐饮峰会上发布了与国家信息中心联合研究的测算数据。数据显示,2020年餐饮业完全带动居民劳动者报酬近8400亿元,其中直接带动居民劳动者报酬约2700亿元,间接带动居民劳动者报酬约5700亿元。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统计的相关数据显示,平均每10平方米餐厅营业面积就可以解决一个就业岗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报告则显示,在就业方面,2020年餐饮业完全拉动就业2300多万人,其中本行业占977万人,其他行业占1369.6万人。除了直接在餐饮企业就业,与之相关的食品加工、种植养殖、物流快递、房屋租赁等上下游产业,食品餐饮行业创造的就业岗位牵涉到亿万家庭。

  “寻味中国”助力乡村振兴

  除了小龙虾,花椒、麻椒、辣椒等也是烹制一盘美味“麻小”必不可少的调料。北京胡大使用的花椒来自甘肃,麻椒来自四川的金阳,辣椒主要来自四川。郭冬表示,知名的餐饮企业到当地收购农产品,对当地的品牌形象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我们用着好,也会把产地的信息分享给更多的餐饮企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去采购,就会让这条供应链打通,让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形成口碑。”

  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中国的餐饮“一端连接世界的嘴巴,一端连接中国的泥巴”。在眉州东坡的菜品中,很多食材来自于四川本地的21个市州,从四川采购农副产品金额每年超过1亿元。助力餐饮企业发展实际上也将带动一二产业的发展,这将是未来中餐企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中餐企业也不将是传统的开店复制,而是向整个产业链延伸发展,开拓出更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公开资料,海底捞2021财年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达到179.8亿元。其中原材料成本支出,能够拉动经济和消费发展产生正面效应,尤其是农产品采购又可促进乡村振兴。据了解,海底捞农产品采购已覆盖10余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仅四川省的阿坝县、甘孜县预计每年三青青笋采购量达2000吨,云南省元阳县每年预计鲜米椒采购量达1800吨。

  老字号东来顺乌兰察布的肉类加工基地的产品已经销往国内近30个省份,并与乌兰察布市的100多个养殖户签订了养殖收购协议,辐射到2000多户牧民。2022年1至5月,基地累计生产羊肉产品2063.14吨,保障了全国餐饮门店、商超、电商渠道供应的同时,为扶贫工作做出了贡献。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萍 张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甘肃用“消费放心”提振消费信心:培育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千余家

      中新网兰州3月13日电 (史静静)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9349万元、培育线下无理由退货单位1364家、查办食品安全、虚假广告等违法案件630件……去年以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引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指导消费者合理消费,为民众优化食品、药品、价格、质量、维权等多领域的市场环境,用“消费放心”提振消费信心。  13日下午,甘肃...

    时间:03-13
  • (两会声音)大棚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 题:大棚里的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加大乡村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 杨静  出生于太行山中的农村妇女崔丽枝,从事食用菌种植与加工行业10余年,同时带领乡亲们脱贫增收,成效显著。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结合自身实际,就发展菌菇产业提出建议,希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崔丽枝...

    时间:03-03
  • 消费信心回暖 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按下“快进键”

      央视网消息:春江水暖,小店率先感知到了中国经济的温度。随着一盏盏灯亮起,城市经济的毛细血管被重新打通。 每一个订单,每一个顾客,平凡生活中的每一笔生意都照亮了中国消费市场的信心。  记者 孟夏冰:万家灯火,总有一盏为你点亮。2022年,耐用消费品在家里点亮了一盏消费...

    时间:02-25
  • 厨房小家电上市公司去年业绩分化 行业追求差异化、品牌化 服务消费升级

      记者 邬霁霞  2月23日,苏泊尔披露2022年业绩快报,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201.71亿元,同比下降6.55%;归母净利20.68亿元,同比增长6.36%。  事实上,过去一年里,厨房小家电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奥维云网传统渠道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厨房小家电共计13个品类实现零售额520.3亿元,同比下降6.7%;零售量22049万台,同比下降12.7%。同时,行业...

    时间:02-24
  • 1月汽车销量小幅波动 消费升级趋势提速明显

      本报记者 吴博峰 文  继去年首月汽车市场以正增长开局后,今年1月国内车市能否延续这一表现,备受消费市场关注。  2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汽车销量数据显示,1月,汽车市场表现相对平淡,汽车销量为164.9万辆,同比下降超三成。  1月车市未迎“开门红”  仅从销量成绩上来看,似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遭遇了一定...

    时间:02-15
  • 北京二手房成交率提升背后

      从去年下半年的每35-40次带看成交一套,到现在每20-22次带看就能成交一套,春节前后,小原明显感受到自己所服务片区二手房带看成交率的提升。小原的感受并不是个例。北京商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城六区走访二手房市场了解到,包括朝阳大望路、东城和平里、丰台木樨园和石景山鲁谷等多个典型片区的二手房带看成交率较去年下半年都有较...

    时间:02-15
  • 快递见证消费信心加速恢复(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截至2月8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100亿件,比去年提前了2天。  2023年,快递业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提振市场信心,助力国家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39天,破100亿件!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月8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超过100亿件,比2019年达到100亿件提前了40天,比去年提前了2天。 ...

    时间:02-10
  • 湖北开展活动提振汽车消费信心

      中新网武汉2月3日电 (郭姗姗)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武汉市及武昌区市场监管局、消费者协会等部门,3日在武汉共同举办“优化消费环境 提振消费信心”2023年湖北省汽车消费“三心”创建活动。  汽车是湖北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汽车消费“三心”,即质量放心、购买舒心...

    时间:02-03
  • 刚需出手、市场回暖,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8308套

      今年1月,北京二手房带看量增加,议价空间缩小,成交加速。  今年1月,随着疫情影响减弱,积压的购房需求逐渐释放,北京二手房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上升。  根据北京住建委官网数据显示,今年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8308套,环比下降5.3%。抛开春节假期网签暂停的因素,1月1日至1月15日,北京二手房网签5152套,环比上涨51.6%。  展望2023年北...

    时间:02-02
  • 北京二手房网签量再探底

      北京二手住宅的网签量在新年首月再次迎来探底。机构方面流出的数据显示,1月北京二手房成交量仅为8308套,比去年同期的11875套低了30%,与2021年同期的17513套相比,跌幅更是超过50%。春节过节早、12月大面积“阳康”拖延了成交周期,都是造成新年首月二手房成交量进一步下探的原因,但买卖双方对于松绑政策的预期以及市场本身修复...

    时间:02-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