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刨“穷根” 助“共富” 上海社会力量携手参与乡村振兴

2023-03-09 20:0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9日电 (记者 李姝徵)“漫山的苹果,个头不大,样子也有点‘丑’,但味道很甜。”2021年,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桃芝第一次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西北勒乡,那从石头缝里长出的苹果的滋味,让她至今不忘。

  “石头缝里刨穷根”是当地的一句老话,也寄托着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的希望。虽然地理、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种植苹果,当地农户却面临种植技术缺乏、苹果销路不畅等困境。

  “农户们的焦急和期待,坚定了我们通过公益助农,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念。”在9日举行的“聚善同心公益同行——上海市社会力量助力对口地区乡村振兴公益之春”活动上,李桃芝表示,2021年,上海市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在西北勒乡发起“桑梓助农”公益项目,着眼于帮农户卖出优质、受市场欢迎的好产品,以此实现农户增收和可持续产业助农。

  据李桃芝介绍,目前,“桑梓助农”项目在9个省(市、区)落地了17个“桑梓小站”,累计捐助支持70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陆续孵化或支持超17类农业种植产品。在此项目中,受益合作社10余家,累计受益农户数超过3000户,户均年增收2700元。

  星星点点的“桑梓小站”,是上海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地区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上海拥有1.7万家社会组织,是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重要力量。”在当日活动现场,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郭芳表示,通过出台指导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引导资源流动、健全平台保障、发挥示范引领等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口帮扶工作

  近年来,沪滇携手动员引导社会组织参与东西部协作。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获得专项财政资金资助的社会组织公益帮扶项目共246个,资助资金4700多万元,撬动社会投入资金近2亿元,很多项目落地成为“小而美”的公益帮扶项目。

  “社会组织具有资源丰富、人才汇聚、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等优势,”郭芳表示,希望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充分发挥特色、用好自身资源,推出更多公益精品,帮助对口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实现共同富裕。

  在新的起点上,上海社会力量吹响新的集结号。当日活动现场,16家基金会获颁结对认领证书——这是此间官方推出的助力对口地区乡村振兴·定向云南沪滇携手“163百万公益行动”。

  在该行动中,这16家基金会在3年间,结对上海市16个区所对口的云南帮扶州市,每家基金会提供总价值不低于100万元的定向公益援助。(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山西一乡镇打响致富“蒜盘”:大蒜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路

      中新网太原3月7日电 (刘小红 闫伟)近日,山西柳林穆村镇的农民们,积极开展紫皮蒜种植等春耕生产。素有“种蒜之乡”之称的穆村镇,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紫皮蒜规模化种植,延长种蒜产业链,打响致富“蒜盘”。  俗语称“种蒜不出九,出九必独头”,在每年惊蛰前紫皮蒜必须种植完毕。连日来,穆村镇的蒜农们抓住天气适宜、墒情良好...

    时间:03-07
  • 浙江杭州径山茶即将开采 农户“触网”吆喝“金叶子”

      中新网杭州3月6日电(张煜欢)随着春意渐浓,蛰伏了一冬的径山茶开始竞相吐露新绿,在杭州余杭,7万余亩茶园也将迎来一年之中最忙碌的日子。根据综合研判,今年径山茶将于3月下旬左右正式开采,专家介绍,今年当地径山茶叶长势较好,产量预计比去年增加,品质也更高。  近日,在杭州余杭径山的五峰茶园,2018年作为母本种植的茶树品种“径山...

    时间:03-06
  • 浙江县域观察:“庭院一棵胡柚树”如何助农增收?

      中新网衢州3月3日电 (记者 董易鑫)“有胡柚种植意愿的低收入农户可以免费申请一棵实生苗,资产确权到户,当年栽种、次年投产,所得收益全部给到农户。”3月3日,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当地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协调科科长宁玮锋对中新网记者说,该县已有超1200家农户达成意向,今年3月中旬将开展种植。  常山是浙江省最西部的山区县...

    时间:03-03
  • 新疆兵团:电商技能培训拓宽民众就业增收渠道

      中新网乌鲁木齐3月3日电 (戚亚平 林国强)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大电商技能培训,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发展,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顺风车”,加速销往全国各地,有效拓宽民众就业增收渠道。  为让连队职工群众和有从事电商行业意愿的待业青年尽快掌握技能。近日,新疆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人社局邀请电商技能培训团队到九团梨花镇...

    时间:03-03
  • 撂荒地“活”起来 湖北荆门走出农民增收新路径

      中新网荆门3月2日电(张倩龙 吴淘淘)“之前很多土地荒废,现在通过流转都‘活’起来了。”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虾稻种养合作社负责人周长洪如此说道。近年来,荆门市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将荒废的农田流转,化解了土地碎片化、机械耕作难、抛荒撂荒等问题,带动周边村民增收。  记者3月1日来到荆门市...

    时间:03-02
  • (两会声音)“老钱师傅”话志愿服务 共富路上社会组织大有可为

      中新网宁波3月1日电(记者 林波)“爱是一盏灯,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温暖了自己。”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社区客户经理钱海军接受采访时表示,“小切口”里有“大民生”,社会组织在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中大有可为。  钱海军是慈溪市供电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自1999年成为社...

    时间:03-01
  • 通讯:香蕉铺设致富路——中国助力菲律宾农户脱贫

      新华社菲律宾达沃2月28日电 通讯:香蕉铺设致富路——中国助力菲律宾农户脱贫  新华社记者刘锴 闫洁  在热带岛国菲律宾,香蕉不仅广受当地民众喜爱,也是重要出口产品。一头连着最大出口市场中国,一头牵着菲律宾农户,香蕉出口到中国有望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新起点。  在位于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地区的达沃,气候温暖、降水...

    时间:03-01
  • 乡约福建:新品种助农增收致富

      中新网漳州3月1日电 (林芷逸 郑文典)早春时节,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街道秋坑社区的漳州市宝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一片葱绿,生机盎然,或青嫩或绯红的小番茄点缀其间。  记者来到该基地时,果农傅三忠、林建明正忙碌着浇灌作物。漳州市宝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林木、花卉、中药材和果蔬种植包装等,2021年开...

    时间:03-01
  • (两会声音)“侨眷代表”李志娟:多元产业带动归侨侨眷增收致富

      中新社昆明2月28日电 (陈静)临近全国两会,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来自云南省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的李志娟十分忙碌。考察、调研、写议案、参加会前培训……“我想呈现华侨社区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李志娟说。  今年34岁的李志娟是昌宁县卡斯镇人,2010年跟随丈夫到华侨社...

    时间:03-01
  • 杨卫国代表——凝聚共识 助农增收(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春回大地,新博村里梅花开得正艳。走在村中,阵阵花香扑面而来,乡村道路干净,农家小院整洁。全国人大代表、湖北武汉黄陂区新博村党支部书记杨卫国说:“我们通过村民议事会凝聚共识,把各家房前屋后的菜地都集中调整到村湾外的空地上,如今,村湾有了新面貌,我们村已成为城里人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现在...

    时间:03-0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