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一盘预制菜里如何装下万亿元大市场?

2023-03-09 17:00:06

来源:工人日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预制菜产业一头连接田间地头,一头连接餐饮消费,符合农产品向食品化升级、农业供给侧向需求侧升级的趋势。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认为,扎根于乡村的预制菜产业具备良好的成长性,期待在行业起步阶段就做好相关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为后续的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规模有望达万亿元

  据统计,2022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多家咨询机构及行业专家均预计,数年之后市场规模将超万亿元。

  巨大的产业机遇也引起了国家的关注。今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

  “发展预制菜产业,既是我国居民消费升级、食品加工业不断做大做强的有力体现,更是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已成为各地促进经济增长、助力农产品深加工、减少资源浪费、培育新增长极的重要抓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委员这样定位预制菜产业。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代表表示,预制菜的概念其实比大家想象得更大,“初级新鲜的农产品,经过加工、存放、烘干和冷藏,都在预制菜的范畴,它实际上推动了农业工业化的进程。格力愿意推动工业助力农业农村的振兴,在预制菜领域发光发热。”

  行稳致远仍需克服制约因素

  在市场供需两旺、高歌猛进的情况下,预制菜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孙宝国委员列举了5方面的限制因素:针对预制菜的标准、监管缺乏统一的管理原则;产业链建设短板仍然存在;部分预制菜产品的口感与风味复原难度大,复热过程对营养物质的影响等研究仍需加强;品类还比较单一,亟须丰富;预制菜产业相关专业人才明显不足,跨学科人才培养亟须高度重视。

  “复热后如何保证最大程度还原风味、保留营养物质,成为预制菜能否被消费者接受的关键因素。”他表示,“中餐菜系丰富,烹饪技艺多样,因此,标准化生产面临极大挑战。各大菜系、各种烹饪技艺的预制及预制程度都是很大的挑战,下游消费需求复杂多样且极为分散,必将倒逼上游供应端不断革新技术、提升品质、丰富品类。”

  重庆市梁平区正在着力建设“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代表提出,从当地预制菜产业来看,近七成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农产品加工业亟待迭代升级、集链成群。同时,还存在多个行业主管部门多头监管的情况,亟待国家层面统筹。

  化解产业痛点推动规范化发展

  “预制菜的产业化绝对不是厨房的放大,也不是简单的清洗、调理,而是食品与烹饪等多学科的交叉。”孙宝国委员表示,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仍有许多痛点需要化解。

  “具体来说,要健全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产业监管制度,还要加大科技投入,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孙宝国委员建议通过强化顶层设计,着力营造持久的市场发展环境。

  “与传统料理包不同,预制菜的保质期较短,对保鲜要求较高,需要在全程冷链的条件下储存和配送。而冷链设备在保障产品营养、风味、新鲜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董明珠代表表示,格力电器通过提供专业冷链装备、生产专用设备以及物流仓储设备,打造保鲜、安全、健康的预制菜全加工生产流程,助力产业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营信息化与工厂智能化目标。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甘肃省烹饪协会荣誉会长、兰州牛肉拉面行业协会会长马利民代表表示,预制菜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发展,可以在全省建造大型生产车间,建设大型中央厨房制作预制菜,带动种植、养殖、物流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裴龙翔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

      记者今天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了解到,2022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47.6万亿元,物流业总收入12.7万亿元,中国物流市场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最大规模的物流市场。全国A级物流企业已超过9000家,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开始涌现。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

    时间:03-09
  • 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回暖 市场供需状况明显改善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昨天(3月5日)公布,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升至近五个月内的最高点,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形势开始回暖,行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2.8%,较上月上升2.4个百分点,为近五个月内的最高点,显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情况较上月有所好转,市场供需状况明显改善。  从商品供应...

    时间:03-06
  • 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升至102.8% 市场供需状况明显改善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CBMI)为102.8%,为近五个月以来最高点,较上月回升2.4个百分点,表明国内大宗商品市场运行形势开始回暖,行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  各分项指数中,供应指数和销售指数均止跌回升。2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较上月回升3.8个百分点,至103.4...

    时间:03-05
  • 一线调研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冷链很“热”

      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作为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唯一国家级冷链行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委会向上协助政府,向下服务企业。开年以来,在仅十几平方米的中物联冷链委的会客室,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访客。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委会办公地,正准备接待来访客人的秘书长秦玉鸣告诉记者,春节过...

    时间:02-27
  • 国家药监局:分析显示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1.3万亿元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李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24日在北京表示,据研究机构分析,去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1.3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球市场的27.5%。  当天,国药集团所属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器械)与通用电气医疗(中国)有限公司(GE医疗中国)在北京签署协议,共...

    时间:02-24
  • 报告:2022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王庆凯)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认为,2022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稳岗稳就业方面继续发挥积极作用,共享经济主要领域亮点凸显。  报告显示,全年共享经济市场交易规模约38320亿元,同比增长约3.9%。不同领域共享经济发展的...

    时间:02-23
  • 报告: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中新社北京2月22日电 ( 记者 刘亮) 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22日发布的《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达9582亿元(人民币,下同),近7年复合增速约17.5%,已跃升为除美国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报告显示,在产业规模稳定高增长的同时,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也不断增强。2022年,中国医...

    时间:02-22
  • 中钢协:预计2023年国内钢材市场供需有望总体保持相对平稳

      中新网2月13日电 题:中钢协:预计2023年国内钢材市场供需有望总体保持相对平稳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上表示,2023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家在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基础上,...

    时间:02-13
  • 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份额将占全球约25%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记者 庞无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9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奢侈品市场洞察》显示,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重要增长引擎,中国作为主要驱动力将持续释放增长潜力,预计2025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将达8160亿元人民币,届时将占据约25%的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  报告指出,随着旅游和社交活动...

    时间:02-09
  • 新式茶饮快速崛起:单日卖出30万杯,市场规模超千亿

      新华社广州2月8日电 题:新式茶饮快速崛起:单日卖出30万杯,市场规模超千亿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马晓澄、邓瑞璇  兔年春节,亲人团聚点一些茶饮外卖、和久违的朋友约一杯下午茶饮,成为人们新春的又一新选择。单日卖出30万杯、排队购买的长龙蔚为壮观、成为一些年轻人社交标配……近年来,新式茶饮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一个...

    时间:02-0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