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月末银票转贴现利率保持高位,信贷数据会再超预期吗?

2023-03-09 10:28:11

来源:第一财经

  随着经济复苏和1月超预期表现,市场对2月金融数据的想象空间增加,其中信贷增速尤其受关注。

  综合各机构观点,2月信贷持续强劲增长是较为一致的预期,主要原因是企业贷款需求回暖。一个更为直观的信号是,2月票据转贴现利率仍维持在高位,这一指标往往对信贷数据有“预示作用”。不过华福证券固收分析师李清荷认为,2月票据市场行情相比1月较为平稳,预计2月票据小幅负增长,信贷总量难以出现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长。

  尽管春节后地产销售边际改善,但考虑到提前还贷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少机构对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预期仍不乐观,企业信贷需求仍是主要支撑。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预测,2月个贷预计仅增加百亿元左右,持续低迷;对公信贷预计增加1.2万亿元,其中基建、城投等政府相关贷款投放多,带动企业中长期高增。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1月份超预期的高增长,市场对于后续信贷节奏放缓、结构过于依赖政策支持等担忧也有所增加。有机构指出,有必要修正前两个月的信贷投放快节奏。廖志明认为,从当前信贷表现和央行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看,政策对信贷增速的诉求有所下降,接下来信贷投放将保持平稳。

  2月信贷预期乐观中回归常态

  “2月最后几个交易日票据贴现利率仍保持在较高位置,并未出现明显下行,预计2月银行信贷投放将延续1月的趋势持续强劲。”兴业证券银行分析师陈绍兴近期在报告中指出,考虑到经济复苏预期逐步加强,预计2月信贷仍值得期待。

  因为票据的“信贷+资金”二元属性,其转贴现利率一直被视为信贷增量的“先行指标”。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票据利率在月末下行,意味着银行月末借助票据“冲量”信贷,那么该月信贷增长往往表现较弱,反之则较强;此外,观察票据贴现和承兑量也能预测信贷市场走势,当贴现承兑比升高时,贴现发生额增速高于开票量,信贷景气程度下降。

  从历月数据来看,尽管去年11月票据新规落地限制了银行通过开票拉存款、通过票据贴现来调节信贷规模等操作空间,从而影响了票据利率这一“先行指标”的准确性,但其“预示功能”依然存在。

  回顾今年1月信贷数据的超预期表现——人民币贷款增加4.93万亿元,同比多增7308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对比明显的是,1月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期末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同比少增1770亿元。而在银行大幅抛售票据的影响下,1月银票转贴利率持续回升,其中半年转贴现利率月末最高升至2.66%,超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最高值,1M、3M、6M国股转贴利率普遍上行超过100bps,并一度超过3个月的同业拆借利率。月末3天,6M城商转贴利率均值高出全月均值11bps。

  聚焦2月表现,虽然票据利率依然维持高位。廖志明指出,短期限转贴现利率是当月信贷投放情况的较好指标,今年2月底1M转贴现利率维持较高水平,反映了当月信贷投放情况较好。

  但2月票据利率并没有如1月一般明显攀升和波动。“2月票据市场行情整体较为平稳,6M票据从月初的2.20%缓慢增长至月末的2.42%,价格的较小波动反映出2月票据融资变动幅度不大。”李清荷判断,2月票据融资预计小幅负增长,而整体平稳的票据数据也反映出2月信贷总量难以出现显著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长。这也意味着,类似1月份的“跷跷板”效应在2月将会减弱。

  方正证券从票据与存单利差估测,2月信贷预计同比多增6000亿元达到1.8万亿元左右。不过廖志明预测,2月整体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23万亿元基本持平,保持平稳投放。

  企业、居民信贷需求或持续分化

  在信贷总量之外,信贷结构也一直是业内关注的焦点。

  去年以来,“企业强、居民弱”的趋势一直延续,这一分化也在今年1月进一步加剧,具体表现为居民短贷延续少增、按揭贷款进一步走弱、企业短贷冲量等。有机构指出,这些特点与1月通胀和其他高频等数据的信号一致,反映了当前经济仍是弱修复,地产和消费尚未明显改善。

  居民中长期贷款作为房地产需求端的一面“镜子”,去年以来持续拖累信贷增量,何时能够迎来拐点一直备受关注。从1月表现来看,1月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与2022年1月(增加8430亿元)相比,少增585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以居民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同比减少5193亿元。

  尽管多个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春节以来地产销售端已出现边际回暖迹象,但因为提前还贷潮的影响,机构普遍对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不乐观。廖志明认为,个贷需求低迷加上春节后新一波提前还贷高峰,将影响个人中长期信贷增长,预计2月仅增加百亿元左右。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倪军态度则更为悲观,认为2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将重现去年同期的罕见负增长,短期贷款也可能再次小幅负增长。

  但对于企业信贷需求,机构较为一致地持乐观态度。廖志明认为,2月对公信贷预计增加1.2万亿元左右(是新增贷款主要贡献),其中基建、城投等政府相关贷款投放多,将带动企业中长期贷款高增。兴业证券研报也指出,预计基建继续发力,企业融资需求边际改善也将带来正向贡献。

  不过倪军认为,不同银行可能由于1月信贷投放力度不同,2月信贷自由度可能也有差异。若按照2月全口径信贷同比多增10%预估,估计2月全口径新增人民币贷款约1.35万亿元,社融口径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其中主要贡献来自企业需求。而随着地产销售企稳,消费活力继续释放,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望在二季度开始同比正增长,全年居民信贷有望从去年同比少增转为同比多增。

  节奏和结构担忧

  当前,除了居民端信贷恢复的不确定性,市场企业端信贷需求过于依赖政策支持的担忧也有所加剧,主要关注点在于贷款质量以及高增长的持续性。

  招商证券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年中以来,信贷对基建等政府相关贷款的依赖性明显增加,去年大行及政策性银行是信贷投放的绝对主力,其中六大行及国开行的贷款增量占比达到56%,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中小型银行贷款增量占比下降明显。去年四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59.5%,同比下降8.2个百分点,处于2017年以来的较低水平。

  “这种结构不能说是信贷质量不好,而是信贷结构改善处于早期的阶段特征。”倪军认为,我国信贷结构周期一般沿着政府类需求上量、贴票压降、居民需求上量、民营和制造业上量推进,因为外生需求启动快且早、内生需求启动慢且晚,本质是外生部门的融资现金流启动后,内生部门的经营现金流才能改善,进而预期改善并开始进行融资和投资现金流扩容。倪军认为,当前已经看到了政府类需求上量和票据压降,这正是一轮信贷结构改善周期的起点。

  另外,对于2月信贷投放节奏逐渐回到常态,也与部分机构的观点较为一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广义货币(M2)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方正证券债券分析师张伟认为,虽然央行现在不再给商业银行制定年度信贷额度计划,但信贷投放量仍存在“隐性”限制,在总量不变情况下,前后节奏差距过大会加大市场经济预期的波动,影响经济回升的节奏,从而有必要对今年前2个月信贷投放快节奏进行修正。

  今年2月,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表示,1月份信贷增长较快,银行等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银保监会将持续督导银行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节奏,适度靠前发力,进一步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不过在央行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信贷的表述改为了“保持信贷总量有效增长”及“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廖志明认为,在防疫政策调整后,经济下行压力减弱,政策对信贷增速的诉求有所下降;倪军也认为,近期经济活力逐步恢复,信贷政策基调或逐步从靠前发力转向节奏均衡。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信贷投放、养老金融、住房贷款……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谈市场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题:信贷投放、养老金融、住房贷款……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谈市场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李延霞  开年首月,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成效如何?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前推出情况怎样?住房贷款提前还款难如何解决?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24日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贷款投放结构不断优化  银保监会有...

    时间:02-25
  • 多家银行1月信贷投放加速 专家:中长期贷款增加显示企业信心增强

      开年以来,随着各地加大投入,推进项目建设,经济回稳向好,也带动了银行信贷加速投放。多家银行的数据显示,一月份信贷投放增长创下近年同期新高。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这是工商银行最新的贷款数据。一月份,虽然因为春节假期的原因比去年同期少了几个工作日,但工行公司贷款的增量却是去年同期的1.5倍,而这个增长也是历史同期最高的...

    时间:02-08
  • 北京加大对医药健康企业信贷投放 医药机构最高可获1亿元贴息贷款

      医药机构最高可获1亿元贴息贷款 副中心发布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十条措施   日前,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以下简称《十条措施》),重点支持以生物创新药为主的创新药品、以进口替代的高值耗材为主的高端医疗器械、前沿诊疗技术、AI+医疗健康、相关生产性服...

    时间:02-08
  • 发力扩大需求 消费信贷投放料加码

      “收到招商银行短信推送的优惠券时,正赶上有资金需求,我立马就入手了。”家住上海的贷款人徐新日前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她通过招商银行闪电贷贷款20万元,年利率为3.2%。  为加大消费信贷投放力度,不少银行推出了发放利率优惠券等促销活动。专家认为,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投放是提振居民消费能力,助力消费恢复的有力措施。今年...

    时间:01-31
  • 外资机构观点趋于一致:看多中国经济 做多中国资产

      随着A股2023年强势开局,外资唱多热情持续高涨,继高盛之后,摩根士丹利也加入了再次看涨A股和人民币的队伍。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不少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看法更加乐观,认为新年行情值得期待。  开年以来北向资金加速流入也证实了这一点。2023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330亿元,自2022年11月以来的净流入额已接近1300亿元...

    时间:01-11
  • 方正证券董事会“换血”:平安、信达和全国社保基金各派董事入场

      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方正证券”,601901)去年末易主后,在2023年开年一口气补选了3名董事和1名独立董事。  1月9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指出,通过了补选李岩、宋洪军、张路为第四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而3人的提名分别来自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平安”)实际控制...

    时间:01-11
  • 银行业加大信贷投放 多举措服务外贸企业

      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近一段时间,多个省份的外贸企业“组团出海”拓市场。外贸企业在抢抓机遇、拓展海外订单的同时,银行业也在积极为企业提供支持,帮助企业进行融资并规避汇率风险,为稳外贸作出金融保障。  外贸企业出海抢订单  近期,各省份组织外贸企业出海抢订单成为一大经济亮点,不少企业表示,“负责人还没回来订单就...

    时间:12-31
  • 银行授信房企金额近5万亿元 明年信贷投放仍将保持增长

      记者 彭 妍  近期,支持房企融资的信贷“第一支箭”政策效果显现,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商业银行加大了对于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支持。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数据,自从“金融支持16条”发布实施以来,近期有120多家房地产企业获得银行授信。从银行端来看,60多家银行机构落实政策精神,积极向房企授信,总额度超过4.8万亿元。  具体授信还...

    时间:12-28
  • 中国平安将成为方正证券实际控制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王楚涵)12月20日晚间,方正证券发布公告表示,其收到证监会核准其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批复,对新方正集团依法受让方正证券28.71%股权无异议,核准新方正集团成为其主要股东。在相关方股权变更完成后,中国平安将成为方正证券实际控制人。截至12月21日收盘,方正证券股价上涨1.11%,报收6.37元/股。  ...

    时间:1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