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湘鄂赣三省共建“长江中游经济区”?近十年GDP名义增速比肩长三角

2023-03-07 17:19:4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周芳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的代表、委员们,纷纷在一份名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下称《建议》)上联名签名。这份《建议》由湖北代表团发起,江西湖南积极响应,恳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中部地区加快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全国重要增长极。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长江经济带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有别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仅纳入湘鄂赣三省的核心板块、31个城市、30多万平方公里面积,长江中游经济区是一个三省全域概念,囊括了湘鄂赣三省50多万平方公里的全域范围,是“中央有要求,地方有需求,国内有样板”的顺应时代发展之举。

  基础条件具备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沿海、沿边开放,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建立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四个主要经济区为主的“菱形结构”经济发展格局。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议》认为,长江中游经济区东联长三角、西接成渝、南向粤港澳、北望京津冀,位于我国四个主要经济区的几何中心,是连接全国“铁水公空”交通大动脉的中心结点。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有利于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区位优势,形成五大主要经济区优势互补、联动合作、融合发展、更加稳固的“钻石型”发展格局。

  依托便利的交通优势,长江中游经济区可辐射周边9省市,有超过16万亿元的巨大消费市场,占全国40%以上,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支撑。

  长江中游经济区还是我国科教创新资源的重要集聚区和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湖北武汉光电子信息产业全国独树一帜,是全国最大的光电子芯片、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基地,湖南长沙是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基地,江西有色金属产业稳居全国前列。长江中游经济区已形成了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等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高地。

  参与联名签名的湘鄂赣代表委员们表示,在中部地区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将加快推动我国发展从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转向以创新驱动、内需驱动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形成“钻石型结构”经济发展格局,打造新时代国际竞争新优势。

  与城市群的关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出台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近年来,湘鄂赣三省正在践行“以中心城市带动城市群发展,由城市群带动全域协调发展”的区域战略统筹新机制。从2021年开始,中三省共同签署的多项合作协议,其范围已经从长江中游城市群扩容到中三省全域。比如2021年9月,在武汉举行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审议通过的《深化协同发展加快绿色崛起——长江中游三省战略合作总体构想》,共同签署的《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均以三省全域为合作范围。再如2022年底以视频会议进行的第二次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中三省签署的14项合作协议中,有13份都涉及湘鄂赣全域。

  “外界长期把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同于长江中游三省,其实中三省的总面积有56.46万平方公里,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面积只有31.70万平方公里。”秦尊文说,湖北省的十堰、恩施、神农架,湖南省的湘西、怀化、永州、邵阳、郴州,江西省的赣州全部、抚州、吉安两市的绝大部分都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而此次中三省提出的长江中游经济区的概念就涵盖了湘鄂赣三省全部的国土面积。

  秦尊文表示,可以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中游经济区是带动与被带动的关系,契合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要求。

  “不仅中央有要求,地方在实践过程中也有现实需求。” 秦尊文举例说,中三省最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湖北的恩施、神农架,湖南的凤凰古镇和张家界,江西的井冈山,都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三省要共享优质旅游资源就得站在长江中游经济区的省域层面推进;再比如新的中部“出海口”湖南怀化,也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内,但怀化北上可与中欧班列连接入中亚、通中东、抵欧洲,南下通过广西北部湾抵东盟、入南海、链全球,有望成为湘鄂赣三省东盟货物集结中心。

  “放眼全国,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也是全域发展,不再受长三角城市群区域范围的限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秦尊文说,长三角一体化的成功实践为其他跨省经济区合作作出示范,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新阶段。

  过去十年,长江中游经济区GDP年均名义增速达到13.24%,与长三角地区增速相当,高于粤港澳的10.94%、京津冀的7.59%,仅次于成渝经济区的14.61%,未来将成长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创新动力源。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声音)曹晖委员:建议将农业碳汇充分融入中国碳交易大市场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闫旭 吕磊)中国正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农业作为减排固碳的重要社会生产活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进一步盘活中国农业碳汇资源,实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集团副董事长曹晖近日表示,建议打破工业碳汇与农业碳汇之间的交易壁垒,将农业碳汇充分融入中国碳交易统一大市场...

    时间:03-07
  • (两会声音)全国人大代表黄乐:建议加快推进关键真空技术国产化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张雪盈)“加快推进关键真空技术国产化,是保障我国战略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关键设备与核心部件供应安全与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全国人大代表,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黄乐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加快突破关键真空技术,加强对国产真空装备的支持,为国内泛...

    时间:03-07
  •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王昆:建议九省区共同盘活黄河入海口新增土地红利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胡贵龙 张添福 郭满福)“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母,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土地是国家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青海省委会主委王昆日前表示,建议有效盘活黄河入海口每年新增土地红利。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发源于青海省,自西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

    时间:03-07
  • 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联名提交议案 建议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

      本报北京3月6日电(记者郑莉)正在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31位全国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联名议案,建议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以及改革举措、工作保障等,从根本上解决改革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

    时间:03-07
  • 张伯礼建议提高医生待遇 吸引更多优秀青年

    当了4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从一份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更看到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续努力。3月6日晚,张伯礼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谈到今年自己带来的多条建议,回应了“看病难、看病贵”“青年医学生遭遇成长的烦恼”等热点问题。“这几...

    时间:03-07
  • 张伯礼建议提高医生待遇 吸引更多优秀青年

    当了4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从一份份政府工作报告中见证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更看到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持续努力。3月6日晚,张伯礼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谈到今年自己带来的多条建议,回应了“看病难、看病贵”“青年医学生遭遇成长的烦恼”等热点问题。“这几...

    时间:03-07
  • (两会声音)中国安能集团董事长:建议提高自然灾害第一时间发现和预警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记者 李晓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集团董事长周国平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建议,提升对自然灾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能力,建立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跨区域协同保障机制。  中国安能集团是一家以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和工程建设为主责主业的中央企业,由原武警水电部队转改而来。成为企业...

    时间:03-07
  • 钢铁业“第三大工程”如何推进?多位人大代表建议加大技术攻关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未来,制造业需要在科技创新、实体制造、数字经济等全领域的共同突破...

    时间:03-07
  • (两会速递)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推动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梁钦卿)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记者6日获悉,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5日向大会提交《关于推动重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建议》。  近三年来,重庆市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19年至2021年全市数字经济增...

    时间:03-06
  • (两会速递)重庆代表团提交全团建议: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梁钦卿)记者6日获悉,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重庆代表团5日向大会提交《关于增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能力的建议》。  成渝地区主要城市间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资源数量居全国中上、西部领先,科技合作广泛深入,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创新平台不断夯实、资源共...

    时间:03-0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