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两会观察)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基调下 “双升”意味着什么?

2023-03-06 12:03: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3月6日电 题:中国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基调下 “双升”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记者 夏宾

  中国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中国赤字率拟按3%安排,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基调下,这两大数据较2022年均有提升,意味着什么?

  赤字扩大有利稳住大盘、引导预期

  “宏观经济调控加力,体现在财政政策上的重要标志就是赤字率要适当提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中新社记者说。

  刘尚希表示,提高赤字率有利于更好地稳住经济大盘,巩固经济复苏态势,为未来可持续增长奠定基础。尤其是在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还未得到根本缓解、当前消费乏力、投资疲软的情况下,需要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力度地扩大内需,引导预期,财政政策加力将提振市场信心。

  3%并未突破所谓“警戒线”

  外界疑惑,疫情三年冲击下,财政收支压力大,赤字率提高会加大债务风险吗?

  刘尚希直言,“3%”并不意味着突破所谓“警戒线”,应根据经济形势来作判断。“只要我们现实的经济增长没有达到潜在的经济增长率,就应该扩大赤字,而不应该受3%的约束;如果能通过扩大赤字把经济增长潜力更充分地释放出来,那就应当加大赤字。”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中新社记者表示,2023年在更加强调政策精准性和多种政策协同下,经济将总体回升,财政收入将持续增长,财政支出也将面向重点支出刚性、民生短板保障等领域,提升0.2个百分点赤字率是在客观评估经济状况后作出的科学安排。

  刘尚希亦认为,经济增长、财源增加、税源扩大,财政收入才有稳定基础,财政风险反而会缩小。从负债率来看,分子是负债,分母是GDP,只要把GDP做大,负债风险就会下降。

  专项债提额意在稳增长、扩投资

  专项债对经济发展作用何在?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称,去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约3万个重点项目建设,有效发挥了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扩投资等作用。根据各省份报送的名单,今年全国将有超4万个重点项目,年内投资预计超11万亿元,需要进一步扩大地方专项债规模支持项目有效落地。

  2023年中国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与2022年相比提升0.15万亿元额度。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分析,专项债提额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2023年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需要继续发挥关键作用,基建投资相比于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逆周期调节时见效更快。与隐性债务相比,专项债更透明、风险更可控。

  二是2022年除使用3.65万亿元的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外,还使用了2021年四季度新发行但当年实际未使用的1.2万亿元专项债资金,以及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因2023年可使用的专项债结余资金将锐减,所以适度上调了2023年的新增额度。

  连平说,今年专项债在支持现有11个领域的基础上,将适量扩大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在政府投资力度不减的同时,也将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更好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

  对现行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等措施,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刘尚希称,上述措施中有的是阶段性的可以延续,有的则应当转换为制度性安排,有利于稳定预期。

  田轩则说,今年需要基于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的财政收支目标,进一步增强财政政策精准性,坚定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特困行业的支持,增强市场信心。(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两会速递)2023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中新社北京3月5日电 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草案提出,今年中国将更直接更有效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  草案表示,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加上2022年集中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基数偏低,为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

    时间:03-05
  •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计划“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5G工厂

      中新网3月5日电 3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计划“十四五”期间建1万个以上的5G工厂。同时,产学研用集中发力,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研发。  金壮龙表示,我国移动通信走过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发展历程。“可以这么说,现在已经进...

    时间:03-05
  • 湖南18种“十四五”专项拯救物种保护率达83.3%

      中新网长沙3月3日电 (张雪盈)重建世界纬度最低的朱鹮种群,构建国内最大的麋鹿自然野化种群,营造全国面积最大、株数最多、海拔最低的银杉人工林……2022年,湖南省18种“十四五”专项拯救物种保护率达83.3%,物种数量稳中有升,栖息地(生境)质量逐步向好。  3月3日是“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湖南第十个“...

    时间:03-03
  • 北京发布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 落实分区分责分级管理措施

      中新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陈杭)记者2日从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获悉,近日《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经北京市政府同意正式印发。按照《规划》,北京将建立系统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分区分责分类分级的地质灾害风险防控新格局。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

    时间:03-02
  • 中国财政部详介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3月1日在北京表示,2023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过去五年,中国总体赤字率控制在3%以内,为应对新的困难挑战预留政策空间。  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6%,支出同比增长6.1%,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时间:03-01
  • 把握性质定位 完善制度机制——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两会观察)把握性质定位 完善制度机制——全国政协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中新社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刘舒凌 杨程晨)2022年8月,一个高级别调研组从北京来到黑龙江省抚远等地,查看侵蚀沟治理等实际情况,与当地农业和水利技术人员、省市县党政有关负责人及权威专家当面交流,主...

    时间:03-01
  • 福建漳州“十四五”末海洋生产总值可望超过1550亿元

      中新网漳州2月27日电 (廖珍妹)记者27日从“海上漳州”项目推介会暨海洋渔业项目签约仪式上获悉,到“十四五”期末,福建省漳州市海洋生产总值可望超过1550亿元。  本次活动共签约海洋渔业重点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超110亿元,主要有科研试验、深海养殖及海洋牧场建设、智慧海洋、渔业产业融合发展、设施渔业项目、渔业产业园...

    时间:02-27
  • 中国财政部介绍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中新社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赵建华)2023年,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中国财政部30日介绍,“加力”,就是要适度加大财政政策扩张力度;“提效”,就是要提升政策效能。  “加力”具体包括:在财政支出强度上加力,统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贴息等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在专项债投资拉动上加力,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

    时间:01-30
  • “十四五”期间中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将比“十三五”压减300万亩

      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刘国洪19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土地利用将严控增量,“十四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950万亩,比“十三五”期间压减300万亩。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当天举行《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新闻发布会,刘国洪在会上表示,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要实现经济社会可...

    时间:01-19
  • 菲仕兰支持饮奶食育“十四五”课题顺利结题

      日前,由荷兰皇家菲仕兰支持发起的“十四五”课题《幼儿饮奶行为改善的支持策略研究》,正式通过了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的审核验收,顺利结题。  《幼儿饮奶行为改善的支持策略研究》课题由北京理工大学幼儿园承接,于2021年6月28日正式启动,历时18个月顺利完成。针对我国幼儿饮奶习惯和饮奶认知参差不齐,且缺少针对3—6岁...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