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兰州新区“无设限”产学研用合作“让利”科研机构

2023-03-03 20:48: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3月3日电(魏建军)“建立‘无设限’合作模式,为专精特新化工园区建设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兰州新区科技发展局局长杨天岳表示,自该园区建设伊始,新区就与兰州大学签订《兰州新区精细化工片区产业项目研究及引进技术服务合同》,引进兰州大学高水平科技团队为园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杨天岳提到的“无设限”,即《合同》明确在产学研用合作阶段目标、合作费用兑现方式、未达到预期效益费用扣除方式,由于合作费用以兰州大学对兰州新区贡献的一定比例计算、不设最高限额,称之为“无设限”合作模式。

图为兰州兰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资料图) 魏建军  摄

  近年来,兰州新区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两院”院士产学研用合作,创新探索出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的产学研用合作新模式,形成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和高科技产业集成创新效应,为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截至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项目162个、总投资超400亿元、落地产品800多种,以农药、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尤其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病毒感染治疗药物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产品503种,其中打破垄断产品9种,填补国内空白产品22种,替代进口产品91种,出口海外产品185种,国内紧俏产品192种,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杨天岳称,新区还建立了“院士+政府+企业”合作模式,带动化工科技产业人才集聚。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展实质性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双方共同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能源项目,形成产权集群,为兰州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创新资源。

  兰州新区与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及刘维民院士团队签订《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合作协议》,在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建设“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作为新区化工园区“园中园”。双方将把该基地打造成为化工新材料、资源与能源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新产业孵化基地,助力新区化工园区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新区引进上海申联生物在新区建成国内领先的口蹄疫灭活疫苗生产线,开创“研发在上海、转化在新区”合作模式;宝武碳业20万吨负极材料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新区,助推宝武集团抢占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赛道”,助力新区打造“储能之谷”。

  新区化工园区已引进雅本化学、沃稼科技、汇健药业等10余个来自上海的投资主体,截至目前,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已建成专用厂房145栋、入驻企业102户,“西部药谷”产业园已建成生产车间29栋、入驻企业22户。

  “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优化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高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平台布局,弥补了西北地区检验检测平台的空白,将为中国先进加速器技术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离子加速器及质量检验检测工程实验室副主任高大庆表示,兰州新区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大科学装置科技创新创业园”,在人才引进、机构审批等方面先行先试,协调落实建设资金4.7亿元保障了该园快速建设。

  据了解,该实验室于2021年建成运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已组建90余人硕博士科研团队常驻兰州新区,开展核技术试验研究工作;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于2021年10月启动建设,预计2023年建成投运,主要研究肿瘤诊断、医用同位素核心技术,解决中国医用同位素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

  兰州新区与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及其控股公司兰州科近泰基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同推进医用重离子加速器高端医疗器械科技成果产业化。该公司总经理助理潘国华介绍说,重离子应用技术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提升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产能,推动重大医学成果造福更多患者。

  为快速推动产学研用合作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主动“让利”科研机构及科技人员,在项目用地、项目建设、人才引育、资金保障、运行管理等方面配套了最优政策,形成了产学研用合作政策高地。(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从新春“三热”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

      新华社天津2月28日电 题:从新春“三热”看天津滨海新区发展  新华社记者毛振华、王井怀、梁姊  春光无限好,奋进正当时。作为我国开发开放前沿,天津滨海新区新春伊始便呈现出投资热、创新热、服务热新气象。新区上下正以实干精神,在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上满弦、扬好帆。  投资热: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最近,轨道交通Z4...

    时间:03-01
  • 兰州高新区:深挖创新资源“金矿” 做足科技“加分项”

      中新网兰州2月28日电(刘延新)“核心竞争力招不来、引不来,必须依靠自身健全创新体系来保障支撑,要深度挖掘科创资源。”28日,兰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兰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陶正茂说,兰州集聚了甘肃省70%以上的科技资源,位居全国15个创新策源城市之列。兰州高新区要做足这一“加分项”,兰州大学、中...

    时间:02-28
  • 重庆两江新区产学研协同 助推川渝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建设

      中新网重庆2月27日电(赵鹏 刘贤)记者27日从重庆两江新区获悉,位于两江协同创新区的重庆诺奖二维材料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正聚焦川渝高端铝材料制造基地建设,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先后与川渝两地多家铝材生产龙头企业达成深度合作,通过科技赋能,积极助推企业提升产业能级和产品竞争力。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官网26日...

    时间:02-27
  • 雄安新区打造低碳、智能电力系统

      中新社雄安2月27日电 (记者 崔涛)在河北雄安新区,低碳、智能电力系统建设持续推进,绿色清洁的电力供应正逐渐覆盖千家万户。  雄安新区电力调度生产运维中心,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第一个由央企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未来这里将成为负责整个雄安新区1770平方公里的电网信息处理、监控、调度的中心机构,也是中国第一个电力调度中...

    时间:02-27
  • 天津滨海新区发布“春笋行动”25条举措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2月25日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春笋行动”,从强化环境支持体系、构建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等方面推出25条举措,增强民营市场主体发展信心,促进民营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增长。  此次发布的举措中提出,将设立每年10亿元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创...

    时间:02-26
  • 杭州高新区挂牌建设“中国数谷” 促进数据要素赋能实体经济

      中新网杭州2月24日电(郭其钰)2月24日,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暨“中国数谷”建设推进大会上,“中国数谷”在杭州高新区(滨江)挂牌成立,正式启动建设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突破,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有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2022年12...

    时间:02-24
  • 南昌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实现“八连升”

      中新网南昌2月24日电(卢梦梦)记者24日从南昌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南昌高新区在全国169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2位,在2021年排名24名的基础上再次前进2位,实现连续八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位次前移。  “一方面,多轮疫情冲击造成经济下行压力进...

    时间:02-24
  • 国家高新区自创区2022年贡献全国13.6%GDP 实现 “三高三新”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4日在北京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回答媒体关于国家高新区和自创区建设相关提问时透露,2022年,高新区、自创区贡献了占全国13.6%的GDP,同时在节能降耗方面走...

    时间:02-24
  • 科技部:进一步加强高新区、自创区联动 打造支撑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方阵

      中新网2月24日电 2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下一阶段,国家高新区、自创区将怎么做?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表示,总的思路和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高战略位势,擦亮园区品牌,提升发展水平。  具体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高原筑峰。继续壮大世界一流企业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增强原创策...

    时间:02-24
  • 习言道|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科技自立自强发表重要论述,为建设科技强国指明方向。...

    时间:02-2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