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权威部门话开局)

2023-03-02 09:13:31

来源:人民日报

  3月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介绍了我国“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成就和最新举措。

  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领域。高大上的重大技术装备是“顶天”的,起到基础支撑作用的产业基础是“立地”的。做强做优制造业,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10年来,我国已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制造业体系。“我们将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金壮龙说。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下一步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鼓励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我国高铁、船舶、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优势,个人计算机、手机、家用电器、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优势,打造一批中国制造名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另外,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聚焦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光电子信息、能源电力装备、纺织服装等重点领域,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扩大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兴产业领域的建设布局。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金壮龙介绍,接下来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智能制造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效明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我们将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说。

  开展多层次应用推广。面向重点行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面向中小企业,大规模推行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向重点省市,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加大复杂设计、先进工艺等制造技术攻关,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实现基础性、战略性突破。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研发推广一批适用性技术,取得一批原创性、前瞻性成果。聚力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研发一批基础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包。

  强化基础性支撑能力。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智能装备创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深化基础标准应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推进各领域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我国现有5G基站超过231万个,5G网络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5G网络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对构建涵盖系统、芯片、终端的完整产业链发挥重大引领作用。下一步,工信部将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泛,进一步深化网络共建共享,大力推进5G技术应用、产品应用成果融入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特别是要推动“5G+工业互联网”向制造业深入融合方向发展,向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拓展,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整体水平。

  实现全国“市市通千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千兆光网已经具备覆盖超过5亿户家庭的能力。“东数西算”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逐步构建了“算、存、运”一体化的算力基础设施应用体系。我国在用的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已经超过650万标准机架,服务器规模超过2000万台,算力总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后续,工信部将开展千兆光网“追光行动”,加强跨行业、跨企业、跨地区网络协同创新,支持传统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中小城市和农村偏远地区要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的协调均衡发展,推进“宽带边疆”、中小城市云网强基建设,使现代信息技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加大支持算力基础设施强算赋能,打造云网融合、算网一体的网络架构和算力供给体系。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8.45亿户,占全球总连接数的70%以上,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率先实现“物超人”的国家。移动物联网在数字城市建设、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移动支付等领域实现了较大规模应用。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玉龙介绍,下一步,将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继续巩固网络能力领先优势,打造支持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继续开展移动物联网应用场景拓展,支持数字中国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让信息基础设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工信部:做强做优制造业,既要“顶天”也要“立地”

      中新网3月1日电 “做强做优制造业,既要‘顶天’,也要‘立地’。”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重大技术装备就是“顶天”的,高大上的。产业基础是“立地”的,起基础支撑的。  产业基础和重大技术装备的水平高低代表着工业综合实力和产业发展的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

    时间:03-01
  • 总投资1.5亿美元 德企SEW在天津打造“智能制造样板工厂”

      中新社天津2月8日电 (王君妍 王顺琦)SEW-传动设备(天津)有限公司智能装配中心项目开工仪式8日在天津经开区举行。该项目将采用SEW公司智能物流核心技术,打造SEW中国“智能制造样板工厂”。  据介绍,德国SEW集团成立于1931年,总部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专业生产电动机、减速机和变频控制设备以及相关配套产品。SEW中国公司...

    时间:02-08
  •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王政)记者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2年底,连接数达18.45亿户,比2021年底净增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  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坚实,多网协同格局初步建立。截至2022年底,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083万个,全年净增87...

    时间:01-30
  •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

      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占全球70%(新数据 新看点)  本报北京1月29日电 (记者王政)记者日前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我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规模快速扩大,截至2022年底,连接数达18.45亿户,比2021年底净增4.47亿户,占全球总数的70%。  网络基础设施更加坚实,多网协同格局初步建立。截至2022年底,移动通信基站...

    时间:01-30
  • 天津港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

      中新社天津1月17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从天津港集团获悉,17日,天津港集团发布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码头,标志着天津港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和高度融合上取得重要进展,向“数字孪生港口”晋级迈出关键一步,率先按下“港口万物智能互联时代”快进键。  据了解,这次发布的全球首个全物联网集装箱...

    时间:01-18
  • 156家“新物种企业”引领中国物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张 晔  当前我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群体总量及发展特征如何?这些企业怎样引领新赛道发展、新能级提升?近日,在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大会上,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了《GEI中国物联网新物种企业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  在“万物相连、互联互通”的物联网产业领域,已聚集了一批引领潮流的新物...

    时间:01-16
  • 物联网产业迸发创新活力

      【长镜头】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接近3万亿元,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其中,产业代表城市江苏省无锡市2022年产业规模预计达4000亿元,规模全省第一、全国领先。13年深耕物联网产业,无锡何以成功?带着疑问,记者来到无锡一探究竟。  1月3日,无锡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仓库中,无锡佳利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客服人员吴正阳轻点手机屏幕,...

    时间:01-11
  • 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机械完工

      中新社天津1月10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0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WHPA平台完成连接调试并顺利通过机械完工验收,标志着中国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取得关键进展,进入投产倒计时。  据了解,渤中29-6油田开发项目是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项目,也是中国海洋油气...

    时间:01-10
  • 生产性服务业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工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的服务行业。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按照国家统计局新发布的行业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分为10个大类、35个中类、171个小类,包括通用航空、仓...

    时间:01-10
  • 出口翻倍 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

      央视网消息:新能源汽车目前已成为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信息显示:2023年,新能源汽车继续免征车辆购置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品方面进一步发力,预计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900万辆,保持全球领先。去年前11个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了一倍。在欧洲,每十台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台来自中国。 ...

    时间:01-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