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两会前瞻)经济企稳向好,民营经济如何提振信心?

2023-02-28 15:0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电 题:经济企稳向好,民营经济如何提振信心?

  中新社记者 王捷先

  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如何多措并举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势必成为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资料图:宾朋满座的中餐店。黄维正 摄

  提振信心,是民营经济发展必答题

  数字可体现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1085.7万户增长到2022年的4700多万户,10年间翻了两番多;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过80%;民营上市公司数量突破300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民营企业由2012年的5家增加到2022年的28家。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有评估,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逐渐走出疫情影响,分析师们普遍预期宏观经济将有更强劲反弹,“经济重启”将是2023年主旋律。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经济企稳向好离不开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共同努力。预期稳、信心足,企业就会敢于扩大投资、勇于开拓市场。因此,对于民营经济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提振信心”就是必答题。

资料图:快递包裹正在分拨流水线上快速传输。许传宝 摄

  提振信心,需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

  回顾近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在改善营商环境问题上提出不少具体建议提案。在2023年地方两会上,不少省区市提出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从制度和机制上把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实下来,持续激发市场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杨德才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近年社会上“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错误言论冲击企业家信心,各地政府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上也需要再下功夫。

  他表示,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优化营商环境要实现所有市场主体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真正取得平等的竞争地位,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空间需要努力。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也建议,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鼓励有条件的民企与国企开展项目投资合作、产业技术合作等,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国企和民企加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高效协作,通过“抱团出海”形成合作双赢模式。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有恒产者有恒心,改善营商环境的重点在于尊重企业产权,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企业家尤其是控股股东的权益不受非市场因素的损害。

资料图:市民在甘肃兰州的张掖路步行街逛夜市。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

  提振信心,要求真务实推动解难题

  近年宏观经济承压,压力传导至市场主体身上,就是预期不稳、发展信心不足,招工难、用工贵问题严重,成本上涨压缩利润空间,资金链紧张等。面对挑战,中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金融、财税等方面的纾困惠企措施,下一步的关键在于推动政策落实和完善。

  杨德才认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应继续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诉求,更加“接地气”。他透露,调研发现,一些助企纾困的措施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江苏、浙江等民营经济大省,政府部门强调要有“店小二”的服务民企意识,企业才能解除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行稳致远。

  盘和林表示,应尽量减少企业的行政事务性成本,减少税务、社保以及企业要素成本,维护市场公平,不要在企业之间设置障碍。

  外界注意到,在内蒙古,当地政府近期表示,要切实解决工作“慢”的问题,不叫不扰、随叫随到,让企业家成为“座上宾”。在福建,官方要求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市场需求不足、民营企业创新转型不够快、要素保障不够强、服务效能不够高等问题,多做雪中送炭、解难纾困的实事。

  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中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来不缺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心,这也体现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今年政府工作,再次强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即将召开的2023年全国两会,相信代表委员将就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方案,让民营企业放心大胆敢闯敢拼。(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奋进的春天 | 江苏镇江:营商环境“镇合意” 财政杠杆“拨千斤”

      金山网讯 多点发力、质量并重,奋力推进经济发展迎来新气象。江苏省镇江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紧紧围绕“镇合意”服务品牌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精准发力提质效,持续用力优服务,凝聚合力破难题。“四两拨千斤”,千方百计用好政府财政杠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投放财政“催化剂” 激发经济“...

    时间:02-28
  • 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全面通关提振香港会展业

    人民网香港2月28日电(记者陈然)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林建岳27日表示,香港与内地和世界各地的商旅往来全面恢复,对展览及会议业带来提振作用,贸发局将积极配合推动香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林建岳当日公布贸发局2023年至2024年的四大工作焦点,分别为:助港招才引资,通过多元化商贸推广活动创造商机,吸引内地...

    时间:02-28
  • 奋进的春天|激发活力 提振信心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

      央视网消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也在启动“加速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推出一系列金融改革创新举措,为横琴、前海两地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据介绍,此次金融改革创新举措涵盖民生金融、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现代金融产业发展、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等方面,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我国金融...

    时间:02-27
  • 经济观察:税收营商环境不断改善 中国企业底气增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赵建华)今年,中国税务机关连续第十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已接连推出两批共42条便民举措,确保各项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地。  在享受税收优惠的问题上,安徽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士启说,“没有操过心。2022年公司仅增值税留抵退税一项政策就享受了7.4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税收优惠...

    时间:02-24
  • 上海开年看信心:如何精雕营商环境“进无止境”?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 题:上海开年看信心:如何精雕营商环境“进无止境”?  作者 樊中华 高志苗  在上海市虹口区行政服务中心,有一个“办不成事”专窗,专为办不成事的企业和群众提供兜底服务,设立一年来,虽只办了9件事,却成为诸多企业和群众心中的“定心丸”。  长宁区《留学人员回国(境)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

    时间:02-24
  • 交通运输部: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大市场 优化营商环境

      中新网2月23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3日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在会上表示,五年来我们交通运输综合实力大幅度跃升,部分优势领域跻身世界前列,有力保障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  李小鹏指出,下一步,我们将制定实施《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

    时间:02-23
  • 山西襄垣:营商环境聚变反应释放发展“加速度”

      中新网长治2月23日电 (高瑞峰 邓蓉)“没想到项目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投产’。”23日,山西中瑞瑞恒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乾康说。  山西中瑞瑞恒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环保科技公司,其产品应用于钢铁、污水处理等行业。为让这家“绿色企业”快速落地,襄垣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前期手续到项目落地,提前介入跟进、全程帮办代办,...

    时间:02-23
  • 美国政府要求运营商对“毒列车”事件负全责

      观天下·美国列车脱轨 | 美国政府要求运营商对“毒列车”事件负全责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和俄亥俄、宾夕法尼亚两州州长21日现身有毒化学品运载列车脱轨事故发生地——俄亥俄州小镇东巴勒斯坦,向“毒列车”运营商诺福克南方公司施压,要求其善后并为之埋单。  联邦、地方两级政府官员当天公布多项...

    时间:02-23
  • 机构报告:2023年中国商业地产市场表现有望大幅提振 投资额将同比增长15%-20%

      中新网上海2月22日电 (记者 李佳佳)全球性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世邦魏理仕22日发布《2023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指出,防疫措施的全面优化和全国感染率快速过峰成为2023年中国经济转折的关键动因,并有望大幅度提振商业地产市场表现。  调查发现,率先受益的消费和旅游市场在带动购物中心租金回温的同时,进一步利好仓...

    时间:02-22
  • 开局稳 生产忙 信心足(经济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首破40万亿元大关,增长7.7%,达到42.07万亿元;2023年,要保持进出口持续向好态势,实现稳外贸对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效应。  新春伊始,各地区各部门靠前发力推出“服务包”,全力以赴实现“开门红”,为全年外贸进出口保...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