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央行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来了,透露哪些信号?

2023-02-25 14:39:21

来源:第一财经

  央行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出2023年政策新动向。

  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循环将更为顺畅。

  《报告》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并未回避:“从国际看,地缘冲突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减弱,发达经济体通胀仍处高位,加息进程尚未见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加深。从国内看,疫情演进的扰动影响仍需关注,居民储蓄向消费转化的动能有待观察,房地产业转向新发展模式尚需时日,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存在,人口增长红利消退、绿色转型推进等也可能带来中长期挑战。对此既要正视困难,也要保持战略定力,关键是要做好自己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方面,相比三季度报告的内容,四季度报告也出现了一些微调。

  比如,关于货币政策,在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的基础上,新增“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房地产政策基调则是在坚持“三稳”的基础上,新增“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并购,改善优质头部房企资产负债状况,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金融服务,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在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方面,从“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重要作用,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改为“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着力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

  进一步促进消费是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涵要求、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报告》在专栏4“我国居民消费有望稳步恢复”中关注了消费复苏的具体情况。近3年来受疫情影响,我国消费动能进一步放缓。

  数据显示,疫情3年(2020~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同比增速为2.6%,比疫情前3年(2017~2019年)低6.5个百分点。

  《报告》认为,主要是由于疫情持续扰动下,供需两端循环不畅、居民消费意愿不足:一是从供给看,疫情传播限制了诸多消费场景,导致“不便消费”,聚集型、接触型消费受影响更大;二是从需求看,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居民就业、收入、投资理财等均面临一定挑战,导致“不愿消费”;三是从信心看,疫情形势复杂进一步增加了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居民风险偏好降低、预防性储蓄上升,导致“不敢消费”。

  不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疫情防控优化、经济复苏、居民前期积累的部分预防性储蓄有望逐步释放为实际消费需求。

  不过,消费复苏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报告》指出,疫情3年居民收入放缓,资产负债表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居民存款能否更多转化为消费尚待观察,未来疫情演进的复杂性也需关注。新市民和农民工的社保覆盖、失业和社会保险的全国调剂和统筹等影响居民消费的中长期因素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系列稳增长施策下,经济活力正在释放。2023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0%,春运旅客人数同比增长超5成。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表示,虽然今年春节期间带来的消费复苏比2022年有明显改善,但依然没有完全恢复到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当“春节效应”过去之后,消费“报复性”反弹的力度可能会有所减弱。他认为,需求收缩的扭转是长期问题,需要一系列的长期改革和努力。政策层面要扩大就业,同时增加国家财政对居民部门的支持力度,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众的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底气;积极倡导第三次分配,改善居民部门内部的收入结构。

  《报告》指出,中长期看,2035年实现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离不开消费引擎的重要支撑,需坚定信心发挥好消费增长的战略推动作用。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消费潜能。随着我国城镇化步入后半程、资本回报边际趋降、房地产发展模式演变,投资快速扩张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从经济结构更为均衡稳定的角度看,需要消费动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2022年,我国全年CPI累计同比为2.0%,最高点出现在9月,同比涨幅为2.8%,均低于年初制定的3.0%的控制目标。这与2022年美欧等经济体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在通胀方面,《报告》称,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可控,当前我国经济还处于恢复发展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通畅,PPI涨幅预计将总体维持低位。中长期看,物价水平具备保持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我国经济供需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居民通胀预期平稳。

  不过,由于需求端放水刺激以及能源危机等供给冲击的“推波助澜”,疫后海外掀起了“大通胀”浪潮。这也引发了学界对中国会否出现疫后“大通胀”这一话题的热议。

  《报告》指出,对未来国内物价走势的不确定性也需关注,疫情防控优化后消费动能可能逐步升温。各方面政策累积效果还在逐步显现;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胀较为顽固,大宗商品价格仍存上涨压力,海外高通胀也可能通过生产、流通等环节向国内传导。要加强监测研判,持续关注通胀反弹压力。

  “展望2023年,消费修复有可能带动CPI涨幅阶段性扩大,特别是与服务消费相关的文娱旅游、酒店机票等价格可能出现较快上涨。”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判断,就我国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性而言,经济增速加快通常会对物价有一定推升作用,预计2023年GDP增速有望从上年的3.0%左右反弹至5.5%。

  王青认为,在3年疫情对居民收入影响明显、前期财政货币政策均未大水漫灌的背景下,2023年消费反弹幅度以及由此带动的物价上涨幅度都将较为温和,高通胀风险不大。这也意味着物价因素不会对2023年宏观政策的灵活调整构成掣肘。

  《报告》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要搞好跨周期调节,既着力支持扩大内需,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又兼顾短期和长期、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稳固对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报告指出:美国本土极端主义杀戮愈演愈烈

    美国反诽谤联盟2月23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在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美国本土极端主义性质的杀戮事件数量攀升,远超1971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期。报告由反诽谤联盟极端主义研究中心编撰。极端主义性质杀戮指遇害者为4人或更多,由抱有极端主义思想和关联极端组织的人所为。根据报告,2011年至2020年美国记录21起极端主义...

    时间:02-24
  • 报告指出:美国本土极端主义杀戮愈演愈烈

    美国反诽谤联盟2月23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指出,在2011年至2020年十年间,美国本土极端主义性质的杀戮事件数量攀升,远超1971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期。报告由反诽谤联盟极端主义研究中心编撰。极端主义性质杀戮指遇害者为4人或更多,由抱有极端主义思想和关联极端组织的人所为。根据报告,2011年至2020年美国记录21起极端主义...

    时间:02-24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24日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称,预计中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逐季下行,全年同比上涨4.1%。过...

    时间:02-24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24日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称,预计中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也要警惕未来通胀反弹压力。  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涨幅逐季下行,全年同比上涨4.1%。过去五年、十年中国CPI的年均...

    时间:02-24
  • 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电气化将由中期成长阶段进入中期转型阶段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刘文文)在24日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电气化发展高端论坛上,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联合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共同发布了《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2》。报告预计,未来3年中国电气化发展总体呈现稳步向好态势,预计2025年全国电气化进程将由电气化中期成长阶段进入中期转型阶段。  报告根据能源电力行业统计...

    时间:02-24
  • 报告: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 (记者 李京泽 李纯)24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012年至2021年,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报告称,中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但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国从2012年开始开展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截至2021年底,...

    时间:02-24
  • 报告预计广东今年荔枝增产22.53% 有待提高精深加工率

      中新网广州2月24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荔枝精深加工产业大会24日在广州举行。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厚彬在会上发布的《广东荔枝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报告》指出,2022年,广东省荔枝种植总产量约146万吨,惠及180万名荔农,2023年,广东荔枝预计增产22.53%。但广东荔枝产业精深加工率较低,发展荔枝精深加工、打造龙头...

    时间:02-24
  •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中方:愿继续为建设绿色丝绸之路提供强大动能

      中新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邢翀 张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月24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 薛伟 摄  有记者提问: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我们注意到中方多次强调共建绿色丝绸之路,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繁荣之路...

    时间:02-24
  • 报告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水平不断优化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等机构24日共同发布的《可持续发展蓝皮书: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报告(2022)》指出,2015年至2020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总体发展水平不断优化。面对疫情,中国可持续发展依然显示出较强韧性。  报告基于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从国家、省级地区和重...

    时间:02-24
  • 世贸组织报告:2022年全球贸易表现好于预期

      新华社日内瓦2月23日电(记者陈斌杰)世界贸易组织23日发布报告说,初步预计2022年全球贸易增长幅度将高于去年4月该组织预测的3%,全球贸易展现出韧性,表现好于预期。  这份报告旨在评估乌克兰危机升级一年来对全球贸易的影响。报告说,受冲突影响的大多数产品缺口,例如小麦、玉米、向日葵产品、化肥、燃料等,被替代供应来源填补...

    时间:0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