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人工智能备受关注 业内专家:ChatGPT热潮呼唤理性与定力

2023-02-25 05:16:15

来源:北京日报

  ChatGPT热潮呼唤理性与定力

  本报记者 孙奇茹

  一个可以精准理解提问并秒速生成答案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产品,似乎让大至科技巨头、小到初创公司的大小企业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围绕ChatGPT,业内人士近期展开了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随着深度学习、自动驾驶、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不断突破,人类正进入人工智能爆发性发展的新阶段。

  不可否认的是,ChatGPT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少业内专家表示,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产业人士,拨开热潮与喧嚣,潜心钻研与谋求新突破,或许才是见证新兴技术开花结果的方式。

  科技巨头纷纷布局AI研发

  围绕ChatGPT的AI竞赛近期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在大洋彼岸,风头一时无两的ChatGPT已直接引发谷歌、微软两大科技巨头的正面对垒。作为Chat-GPT母公司OpenAI的投资方,微软宣布向OpenAI追加数十亿美元投资,并抢先推出搭载ChatGPT相关技术的新版必应搜索引擎。坐不住的谷歌赶忙发布了聊天机器人“巴德”,却因在对话中出现基本的事实错误,导致公司股价暴跌,市值一夜蒸发1000亿美元。

  而在我国,各大科技公司也纷纷涌入这场ChatGPT狂潮。不久前,百度确认其将于3月推出类ChatGPT应用“文心一言”。随后,爱奇艺、集度、中青旅等公司以及多家媒体平台相继宣布接入文心一言。

  零售、自动驾驶等领域的产业版ChatGPT也备受瞩目。京东相关负责人称,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将推出ChatJD。毫末智行也宣布,其自动驾驶版DriveGP已完成模型搭建。

  人工智能迎来发展新机遇

  回看人工智能近十年来的发展,上一次人工智能如此出圈,还要追溯到2016年“阿尔法狗”击败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的“人机大战”。一年后,“阿尔法狗”的升级版又打败了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

  “ChatGPT的意义,不亚于PC和互联网的诞生。”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这样的论断。百度CEO李彦宏表示,ChatGPT是AI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新机会,技术已经到了临界点。

  旷视研究院基础科研负责人张祥雨表示,相较于应用方面,ChatGPT的科研价值可能更大。随着ChatGPT出现,业界在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上发现了一个非同寻常的现象——当模型的参数量、训练数据量到达千亿量级时,模型的高级思维能力突然出现跨越式的增长,甚至会激发出一些此前被认为人类独有的能力,如思维链能力。“在研究人类智能如何产生方面,有非常多前沿的课题值得我们去探索。”张祥雨说。

  鉴于ChatGPT的突出表现,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智能搜索引擎成为其最受业界看好的应用之一。业内普遍认为,“大语言模型”的成功,意味着之前卡住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发展的技术瓶颈被突破,也预示着这一技术路线将在未来五年中带来大量创新应用。

  应推动技术走向规范

  热潮之下,有不少业内人士呼吁理性看待ChatGPT。

  “OpenAI的成功,就是因为它是真的耐着性子、耐着寂寞完成了调试工作。”小冰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笛表示,现在最需要的是经验、人才和耐心,潜心钻研技术,保持研发定力。他认为,跟随ChatGPT“搞竞赛”是刻舟求剑,因为大模型技术本身正在快速发展,应当进一步去布局人工智能的“下一站”,而不是照抄当前的ChatGPT。

  实际上,在ChatGPT走红的几十天里,因其给出的结果频频出现真实性、准确性问题,它受到的诟病与质疑也并不少。在用户的引导下,ChatGPT甚至写出了一份“毁灭人类计划书”,引发了有关“AI作恶”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香港大学日前向师生发出内部邮件,表明禁止在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美国也有不少家高校发出类似禁令。

  多位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坦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调试,还处于“手工作坊”的阶段,其基本技术标准和模式尚未形成行业共识,ChatGPT的技术成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昨天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及ChatGPT。王志刚表示,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同时,要兼顾科技成果的两面性,加强伦理规范,“我国对于任何一个新的技术,包括AI技术,在伦理方面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利避害,让利更好地发挥出来。”

  《北京日报》2023年2月25日第7版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ChatGPT等带来网络安全新挑战 业界沪上热议“新技术安全”

      中新网上海2月24日电 (记者 郑莹莹)“大家都在讨论ChatGPT,它带来的安全挑战是非常复杂的。”360集团副总裁、首席安全官杜跃进24日在上海说。  当天,2023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暨第三届上海数字创新大会数字安全论坛在沪举办,业界人士围绕网络安全展开讨论,ChatGPT等新热点备受关注。  杜跃进表示,随着数字技术被广泛...

    时间:02-24
  • 科技部谈ChatGPT: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新增长引擎

      中新网2月24日电 24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答记者问时表示,ChatGPT最近形成了一种现象级的应用,表现出很高的人机交互水平,表现出自然语言的大模型已经具备了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些特征,在众多行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潜力。  下一步,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

    时间:02-24
  • ChatGPT来了,元宇宙走了?

      高源  “长江后浪推前浪,ChatGPT将元宇宙拍在沙滩上。”ChatGPT近来炙手可热,风头明显盖过了昔日“顶流”元宇宙。有业内人士调侃:不少曾经的“元宇宙交流群”瞬间改名为“ChatGPT交流群”,这种进化速度比人工智能快一万倍。  作为人工智能界的新宠,Chat-GPT之火肉眼可见。从上线两个月用户破亿,...

    时间:02-24
  • ChatGPT来了,元宇宙走了?

      高源  “长江后浪推前浪,ChatGPT将元宇宙拍在沙滩上。”ChatGPT近来炙手可热,风头明显盖过了昔日“顶流”元宇宙。有业内人士调侃:不少曾经的“元宇宙交流群”瞬间改名为“ChatGPT交流群”,这种进化速度比人工智能快一万倍。  作为人工智能界的新宠,Chat-GPT之火肉眼可见。从上线两个月用户破亿,到相关概念股股价狂飙,再到...

    时间:02-24
  • AIGC叩开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大门,智联招聘或将首推招聘界“ChatGPT”

      ChatGPT让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内容生成)得到更多关注,从“技术层”破圈儿,人们开始讨论它能在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都在加大AIGC的研究和应用。近日,《IT时报》通过微博爆料称,智联招聘正在内测一款人工智能对话产品,其背后逻辑与技术和ChatGPT类似,正是最新的AIGC研发成果。  从产品的内测视...

    时间:02-23
  • 谷歌母公司董事长:聊天机器人成本是传统搜索的10倍,要花数年降成本

      ChatGPT火爆全球,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加码人工智能。不过聊天机器人工具这一新兴技术不仅在准确性方面存在问题,还使得研发公司背负高昂的运营成本。  当地时间2月22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董事长约翰·亨尼斯(John Hennessy)在路透社的采访中表示,大型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的对话成本可能是传统搜索引擎的10倍以上。他认为谷...

    时间:02-23
  • 复旦MOSS距离ChatGPT还有多远?

      ◎侯树文 本报记者 王 春  最近上热搜的MOSS,不是《流浪地球2》中量子计算机550W给自己起的新名字,而是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邱锡鹏团队最新发布的国内第一个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也被称作中国版ChatGPT。  2月20日,MOSS悄然上线,邱锡鹏团队发布至公开平台(https://moss.fastnlp.top/),...

    时间:02-23
  • ChatGPT红与黑:复活AI投资热情,复刻资本军备竞赛

      就像一个轮回,一级市场对AI(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情再次被点燃。  在五源资本投资人石允丰看来,当下行业的火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2008年、2009年技术时代迭代时,因为犹豫带来的后果太过惨痛,国内平台型头部企业几乎换了一轮。十来年的肌肉记忆仍旧清晰,决策者尤甚。  2023年,因ChatGPT的火热而引发的投资热潮汹涌而持续,产业互...

    时间:02-22
  • MOSS一口吃不成ChatGPT

      ChatGPT在中国的故事还在狂飙,但上头的围观群众已经越来越少了。  2月20日,复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但由于访问压力过大,当晚MOSS服务器被挤崩。2月21日,MOSS官网发布公告致歉,称最初的想法只是内测,但计算资源不足以支持如此大的访问量。复旦团队直言,MOSS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模型,距离ChatGPT还有很长的路需...

    时间:02-22
  • 复旦复华:公司未参与复旦大学类ChatGPT模型研发工作

      中新网2月22日电 复旦复华2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注意到复旦大学研发的类ChatGPT模型MOSS引发了大量关注和讨论,为避免相关信息对广大投资者造成误导,现予以澄清说明。复旦复华公告  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参与复旦大学相关研究团队的研发工作,相关事项与公司不存在任何关系。  2020年9月4日复旦大学通过无偿划转方式...

    时间:02-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