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联动成果丰硕 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2023-02-23 20:46: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杜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增强与津冀的协同联动,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让一体化交通网络“跑起来”、生态环境持续“好起来”、产业对接协作“串起来”、协同创新步伐“快起来”、群众的获得感“多起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了解到的。

  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

  北京坚持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解决“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功能的先导和突破口,处理好“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的关系,以减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源头上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修订实施新版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44万件。2022年全市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达65.6%。

  扎实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4年以来,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教育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北京始终把支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作为北京分内之事。

  为助力提升雄安新区公共服务水平和综合承载能力,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3所学校、1所综合医院。目前,幼儿园、小学、中学3所学校项目已全部建成交付,医院项目正进行机电安装,计划今年9月竣工交付。

  此外,北京40余所学校、5所医疗卫生机构对接支持雄安新区相关机构。17家市管国企在雄安新区投资项目100余个,涉及基础设施、城市运营、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运营,京雄高速北京段六环至市界段完工通车,今年将全线通车,京雄直联直通的交通体系初步成形。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呈现新风貌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主体工程完工,今年将建成投用。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完成结构总工程量50%,东六环入地改造西线隧道首段贯通。环球主题公园开园迎客,成为北京文旅新地标。优质要素资源加速集聚,张家湾设计小镇、运河商务区分别注册企业382家、1.97万家。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副中心成为北京平原地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两地跨界道路通达性不断提高。大运河京冀段62公里实现旅游通航,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完成,初现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画卷。

  北京积极引导适宜产业向北三县布局。北京潞河中学、北京实验学校与三河开展合作办学,中日友好医院、友谊医院等央属、市属医院与北三县医疗机构持续开展合作,助力提升当地公共服务水平。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迈出新步伐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阶段。经过这几年的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2015年以来,北京企业对都市圈企业投资次数累计超3.2万次,投资额超1.6万亿元。2022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产业圈”投资次数均为2015年的2倍,对“功能圈”投资次数也达到1.5倍。三个圈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京津冀的比重超四成。

  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速,由“走得了”向“走得快”转变;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质,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现”转变;老百姓获得感进一步提高,由“提质增效”向“共建共享”转变。

  产业对接协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由“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产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三地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优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签约北京项目465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累计超过4000家。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进入实质化运营阶段,注册企业超百家。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达9500余家,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100亿元。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入全面深化实施的新阶段,北京将携手津冀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结出新的丰硕成果,共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形成更多生动实践。(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台盟党派提案涉鼓励台胞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

      中新网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杨程晨)记者日前从台盟中央获悉,该党派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报送党派提案25件,涉两岸关系的占四分之一,包含鼓励台胞积极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  台盟中央22日在北京召开2023年全国两会新闻通气会,全国政协常委、台盟中央副主席吴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

    时间:02-23
  • 国资委: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加快推动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中新网2月23日电 23日,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世堂答记者问时表示,国有企业是全体人民的企业,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民谋利,是国资央企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国有企业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高标准社会责任,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全力做好基...

    时间:02-23
  • 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核心阅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深入理解和把...

    时间:02-23
  • 着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原标题:着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太原理工大学】   人才培养质量是大学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并第一次将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一起进行统筹部署、集中表达。党中央站在统筹...

    时间:02-23
  • 统一战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何以发挥重要法宝作用?

      中新网上海2月22日电(记者 范宇斌)22日,由上海市委统战部指导,上海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和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大团结大联合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团结大联合和中国式现代化”展开研讨,交流探讨统一战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法宝作用。  ...

    时间:02-22
  • 北京城市副中心实施21项举措 强化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中新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 陈杭)开展城乡结合部等交通安全设施“大排查”、倡导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等“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因地制宜完善学校周边道路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对重点交通运输企业开展“双随机”检查与全覆盖检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实施交通综合治理21项举措,全面优化全域交通...

    时间:02-22
  • 区域联动聚合力 成都两会聚焦成都都市圈全面提速

      中新网成都2月22日电 (岳依桐 单鹏 尧欣雨 王利文)从连接成都市区和德阳市区的市域(郊)铁路全面开工建设在即,到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共赴上海“组团”招商,近日,成都都市圈城市频频联动,这是成都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的生动缩影。  正在举行的成都市两会上,加快成都都市圈建设受到代表委员广...

    时间:02-22
  • 今年北京土地供应总量与去年持平 重点向城市副中心等倾斜

      中新社北京2月21日电(记者 陈杭 徐婧)2023年度北京市计划安排建设用地供应总量3190至3630公顷,与2022年基本持平。北京继续坚持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指标在中心城区的供应比例保持在20%左右,重点向城市副中心和多点地区倾斜。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联合发布《北京市2023年度建设用地供应...

    时间:02-21
  •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魅力

      厦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巨大魅力。  厦门之美,举世公认。其“高颜值”源于天生丽质,更是高质量发展、内外兼修的成果。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厦门拒绝把经济指标作...

    时间:02-21
  •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光明论坛】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光明论坛】  万里征程风正劲,千钧重任再扬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这一重要论断高瞻远瞩,掷...

    时间:02-2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