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或超30% 2030年之前将达50%

2023-02-21 11:23:54

来源:证券日报

  记者 龚梦泽

  “新能源汽车仍处在高速增长阶段,产能建设需要一定周期。考虑到明年、后年及未来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能在目前阶段不存在过剩问题。如果不提前做好产能准备,到时候供不应求是必然的。”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专家媒体交流会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苗圩针对当前市场上出现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言论”做出回应。

  此外,受新能源补贴退出以及春节假期提前等因素影响,今年1月份,我国车市未见“开门红”,曾一路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出现了回调。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我国电动车和电池的增长率会下降,锂材料价格也会回归到合理区间。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出后,短期内插电混动和增程电动车会有一个上升的趋势,但中长期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增长态势不会改变。

  汽车行业可借鉴“注册制”

  今年1月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虽保持在24.7%的高位,却罕见地出现了产销双降。其中,产销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均下降近50%,同比则呈现个位数下降。这也引发了行业内外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疲软、产能过剩的担忧。

  对此,苗圩称,回顾历史,每一次补贴政策退出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市场萧条,但预计今年政策退出影响整体可控,一方面补贴金额较少,另一方面政策退出也早有预期。同时,苗圩也希望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再延续一段时间。他呼吁相关部门出台类似政策要提前预告,让企业市场做好准备。“我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很有可能超过30%,即年销900万辆,并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达到50%。”

  与此同时,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消费在2022年有所透支,但不会影响2023年全年表现。电动车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产量大也将更好推动供需趋向平衡。

  对于引起热议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问题,苗圩表示,我国汽车销量已连续多年维持在2600万辆左右,这中间新能源汽车正在快速取代传统燃油车,二者之间形成了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从整体来看,新能源汽车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真正需要思考的是怎样把过剩的燃油车产能转化成新能源车产能。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期市场有传言称,造车资质管理将进一步收紧,原因在于在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新建的苏州前途、淮安的敏安等企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5%,而赛麟、拜腾、博郡等项目更是沦为了烂尾工程。

  对此,苗圩态度鲜明地表示,应约束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和产业基金为了招商引资过度投资扩张的冲动。他建议,地方政府不要做大股东,不要领投。

  如何防止产能过剩,苗圩认为应当分情况讨论。“对于已有新能源汽车资质的企业来说,在新上产能时,应考察现在的产能利用率;从没造过车的新势力,汽车行业可以借鉴证监会推出的注册制改革,从审批逐步过渡到注册,市场有进有出形成优胜劣汰,不能把造车资质变成股市的‘壳’。”苗圩表示。

  供需关系逐步缓解

  《证券日报》记者观察到,去年至今,汽车行业总体抵住了多重不利因素的打击,但“缺芯贵电”等原材料端问题仍然持续侵蚀着行业利润,令各家车企叫苦不迭。

  针对近期美国进一步加严向中国出口芯片类产品的限制,苗圩认为,这会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但也会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半导体产业、企业造成更大伤害,长远来看最终将损害全球消费者的利益。

  在苗圩看来,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中国市场创新活跃、需求多样、对新技术接受度高,完全能够为全球半导体企业提供一个很好的技术创新市场发展环境。

  而对于锂电价格的持续“高烧”,欧阳明高分析,2022年锂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综合供给延迟、疫情冲击等因素导致价格暴涨。接下来,动力电池需求增长率会显著下降,需求紧张局面也将得到大幅缓解。

  从供给端看,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锂矿石开采产能已经提速,长期看锂资源储量充足且可开采量持续增加。同时,涨价使得电池材料回收产业迎来机遇,预计2030年之后电池材料将进入大规模回收阶段。

  欧阳明高认为,我国电动汽车和动力电池总量已相当大,未来增长率会大幅下降。2023年电动汽车增长率预计从2022年的接近100%水平降到30%至40%,总产销量预计1000万辆。锂离子电池2023年总出货量增长率预计从2022年的接近100%降低至50%左右,全部出货量接近10亿千瓦时。

  记者注意到,近期锂价已经回归到45万元/吨区间,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回落到35万元/吨至40万元/吨左右。欧阳明高认为,今后几年,锂价预计将继续回归到合理的平衡价格,预计在20万元/吨左右。总体而言,锂供应问题将不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补贴退场,新能源汽车如何“续航”?

      2022年12月31日,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以下简称“国补”)政策终止。  补贴退场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如何继续发展?众多车企有哪些应对措施?新的消费支持政策怎样做好衔接?近日,本报记者对此作了采访。  助力新能源车“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  相对燃油车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

    时间:02-21
  • 补贴退场,新能源汽车如何“续航”?

      2022年12月31日,持续13年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以下简称“国补”)政策终止。  补贴退场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如何继续发展?众多车企有哪些应对措施?新的消费支持政策怎样做好衔接?近日,本报记者对此作了采访。  助力新能源车“造得出”“卖得出”“用起来”  相对燃油车而言,中国新能源汽车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在较...

    时间:02-21
  • 中汽协: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微降

      中新网2月20日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同时叠加市场价格波动明显等因素影响,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微降。图自中汽协会数据微信公众号  2023年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市场占有率达到24.7%。与2022年春节月(...

    时间:02-20
  • 广西车企加速布局东盟新能源汽车市场

      中新社柳州2月17日电 (林馨)2月17日,一排排为海外客户量身定制的新能源汽车,整齐停放在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简称五菱工业)内,准备发往越南。  五菱工业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辛军强告诉中新社记者,该公司正积极布局海外新能源汽车市场,邀请海外客户进行线下交流,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合作机遇。  越南太平兴盛股份公司向五...

    时间:02-17
  • 深圳: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

      中新网2月16日电 据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16日联合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  《意见》提出,鼓励银行将...

    时间:02-16
  • 2023年,哪些新规影响汽车行业

      进入2023年,一大批汽车行业新规出台,涉及市场、车企及消费者,将对今年汽车消费产生较大影响。  ●新能源车免购置税延期——财政部等三部委去年9月联合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期限至2023年12月31日。意味今年消费者可继续享受免征购置税的利好,无疑将继续拉动新能源...

    时间:02-15
  • 汽车行业迎“调将换帅”活跃期 开年来10位高管职位有变动

      本报记者 龚梦泽  车市下行,刀刃向内。继去年赫伯特·迪斯离开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宝座之后,进入2023年,国内外多家主流车企的高层人事变动成为行业热点。  今年1月份,先是丰田章男宣布卸任丰田汽车社长一职,堪称“世纪换防”;随后小鹏汽车正式宣布,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出任总裁一职;领克汽车销售公司原副总经理陈思英也声...

    时间:02-15
  •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湿热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落户海南

      中新社博鳌2月14日电 (记者 王晓斌)中国“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湿热测试技术联合实验室”14日在海南博鳌揭牌。  该实验室由中国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下称“国创中心”)与海南热带汽车试验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依托海南汽车试验场,实验室致力提高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高温高...

    时间:02-14
  • 新能源汽车投诉量与销量齐升 奇瑞小蚂蚁多次自燃引发关注

      本报记者 龚梦泽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为25.6%。但随着销量的攀升,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也不断涌现。  日前,海南省又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奇瑞小蚂蚁纯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突然起火。在过去一年里,该车型已发生多起自燃事故。这些自燃事故不仅使得“电车自燃”这一安全问题...

    时间:02-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