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放大农业保险“稳定器”效用

2023-02-18 06:13:09

来源:经济日报

  目前,农业保险相对“三农”需求仍有差距。财政需加力提效,持续优化补贴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创新,稳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进一步发挥“稳定器”作用。

  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优化“保险+期货”。近年来,财政会同有关方面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不断提高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规模,有力稳定了农户种粮收益,支持乡村振兴。2022年,我国农业保险为1.67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5.46万亿元。农业保险作为财政金融支农的重要工具之一,在提高自然灾害风险抵御能力、保障农户收益、提高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也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叠加种粮成本增加,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发挥农业保险惠农作用颇为关键。不过,农业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保险存在经营成本高、风险不确定性大、管理复杂等特征,要实现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必然需要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从而使保费达到保险公司、农民等各方均能接受的水平。财政等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部分粮食作物的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加之中央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等多项政策,农业保险日益成为广大农户“定心丸”和农业生产“稳定器”。

  应看到,目前,农业保险相对“三农”需求仍有差距,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政策仍有优化空间。客观上讲,农业风险管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的新型风险不断涌现,风险溢出、放大效应更为复杂。我国应对农业风险的政策还不完善,如保险、期货、期权、担保等工具发展还不充分,相互衔接还不紧密。农业保险作用发挥也存在不足,如农业保险覆盖率不够高、农业保险经营成本高、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等,市场机制不够健全。

  未来,财政仍需在农业保险领域加力提效,持续优化补贴政策、激励机制,加大创新,注重政策协同和绩效导向,稳步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进一步发挥“稳定器”作用。

  一是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多层风险分散机制基础上,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补贴政策。进一步统筹各级财政资金和各类专项,按照“中央保大宗、地方保特色”方针,优化大宗农产品保费补贴比例体系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政策。结合财政体制改革,适当降低基层财政负担,并将各地财政投入和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分配依据,优化奖补分配方式。此外,进一步健全直保、再保、地方政府、三农主体等合理风险分担机制,协同发挥保险、期货、担保、信贷、贴息等各类政策作用,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

  二是激励承保机构、农户等主体深入参与农业保险,稳步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和财力状况,在现有制度框架内统筹分配好各险种、各市县之间的保费补贴资金,引导保险机构扩大“三农”相关领域的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小农户农业保险投保率。同时,根据不同农业主体、不同地域特征,动态调整财政奖补险种的目录和比例,满足农民差异化、多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此外,鼓励承保机构降本增效,提高保险保障标准,过渡到“保完全成本或保种植收入”,进一步提升惠农力度和效率。

  三是鼓励农业保险业务与管理创新。可采取奖励或优惠政策支持农业保险的基础研发和产品创新,进一步丰富地方特色,提高优势农产品的保险产品供给,并与各类商业保险形成互补。加强政策协调、积极稳妥开展“农业保险+”,强化农业保险与信贷、担保、期货等政策工具的协同创新。积极开展科技赋能农业保险创新,鼓励机构运用人工智能、信息化等手段来创新农业保险的经营模式、业务流程和监管方式等,提升承保理赔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惠及农户。

  吉富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时政特稿|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时政特稿丨中央一号文件里的“土特产”

      “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近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对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章部署,重点在彰显特色、产业融合、优化布局、联农带农等方面下功夫。  “土...

    时间:02-17
  • “打击电捕蚯蚓”写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广西玉林经销商:不敢收野生蚯蚓了

      2月13日,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文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九...

    时间:02-16
  •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又是一年春来到,人勤春早农事忙。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

    时间:02-16
  •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吹响科技强农集结号  ——农业专家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又是一年春来到,人勤春早农事忙。  2月13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再次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值...

    时间:02-16
  • 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点来了

      今天(2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介绍了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情况。他表示,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守底线就是坚决守牢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时间:02-15
  • 发出重农强农强烈信号!三个关键词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央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记者王晶)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包括9个部分33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守底线、促振兴、强保障。  “今年的文件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

    时间:02-15
  • 中央一号文件里的信心密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13日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全文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

    时间:02-15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任务清单”如何抓落实?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那么这份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发布后,如何抓落实呢?  总台央视记者 刘成:我们发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都是今年一号文件的关键词。那么这些工作怎么落实,目标如何实现?  ...

    时间:02-15
  •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任务清单”如何抓落实?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那么这份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发布后,如何抓落实呢?  总台央视记者 刘成:我们发现,“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都是今年一号文件的关键词。那么这些工作怎么落实,目标如何实现?  ...

    时间:0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