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

2023-02-17 04:00:41

来源:法治日报

  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明确

  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

  □ 本报记者 李立娟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中央企业投资管理 进一步扩大有效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2023年投资工作的总体要求,要求企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推进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突出做好稳投资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投资风险,实现投资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突出扩大有效投资

  优化投资布局方向

  《通知》要求提高有效投资质量,提振全社会经济发展信心,推动一季度实现开门红。《通知》明确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要求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稳投资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稳促进、以进固稳,科学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并按照“抓紧推动实施一批、系统谋划新增一批、提前研究储备一批”的项目推进接续机制,加快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既定任务目标,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扩大有效投资是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带消费的重要抓手,既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又有利于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要优化投资布局方向。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强链补链等重点领域,推动企业在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布局实施一批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开年以来,中央企业奋战开门红,积极扩大自主投资、高效利用政府投资,全力推动一批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落实落地,努力形成更多实物量,充分发挥投资的带动激励作用。

  据了解,国家能源集团1月份自产煤等全部超计划完成月度任务,实现首月“开门红”。国投曹妃甸港1月份实现煤炭装船729.7万吨,接卸725万吨,利润总额4083.48万元;国投京唐港煤炭吞吐量完成423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序时目标,实现利润近4000万元;国投甘肃新能源开年首月发电量和利润总额均较上年同期实现增长,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中国五矿日前与上海市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推产业集聚、创新平台、新能源新材料、重点区域投资开发建设、产城融合与城市更新改造、金融业务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央地融合发展

  持续抓好风险防范

  加强合规体系建设

  《通知》要求企业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完善全过程风险防范机制,防范在扩大投资中片面追求短期效果,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

  值得一提的是,《通知》对中央企业提出明确要求,夯实企业防风险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制度,持续抓好投资风险防范,加强投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流程管控。

  对于投资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在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看来:“强化合规管理是新发展阶段中央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进企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中央企业强化合规管理,重在打造事前制度规范、事中动态监管、事后监督问责的全覆盖、全链条,一体多面、多维互动的合规管理体系,将合规要求嵌入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

  聚焦三大领域发力

  研究系列支持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2022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曾对“三个聚焦”如何发力做出了介绍。

  彭华岗表示,一是聚焦国家重大项目。加强规划牵引和动态监测,推动企业优先做好涉及国家“十四五”102个重大工程实施,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十四五”规划确定的1400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其中包括中国海油深海一号二期工程、国家电投防城港核电项目、多家电网电力企业参与风光大基地项目等,力争能够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

  二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云计算、宽带基础网络、5G/6G、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升级。积极推进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等项目建设,鼓励参与物流网络、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域,大力发展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重点项目,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针对下一步如何落实《通知》,据悉,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研究形成支持企业扩大有效投资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进一步激发企业投资意愿和主动性。同时,组织企业科学编制投资计划,逐户确定投资规模,加强投资情况监测分析,推动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投资进度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以真金白银的投资增长拉动带动经济增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足协新赛季俱乐部准入通知:禁止无故弃赛罢赛

    足协新赛季俱乐部准入通知截图。  中新网2月9日电 中国足协15日晚发布2023赛季俱乐部准入工作通知,其中增加准入俱乐部应积极认真参加亚足联赛事、足协杯、超级杯等赛事的承诺,要求各队派出最强阵容,不得无故弃赛、罢赛。(完)...

    时间:02-15
  • 四川医保局最新通知 单颗种植牙最高不超过4400元

      好消息!  四川医保局发布《关于做好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专项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严确定种植牙全流程医疗服务价格调控目标,其中成都单颗最高不超过4400元。  今后,在成都及四川其他市州的医疗机构种植牙价格是多少?一起来看看!  严格确定单颗常规种植牙医疗服务价格全流程调控目标  根据实...

    时间:02-15
  • 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军事行政诉讼工作的通知》

      本报北京2月13日电 近日,中央军委政法委员会印发《关于全面开展军事行政诉讼工作的通知》,对全面开展军事行政诉讼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总体要求、重点内容和组织领导等作出明确和规范,提出确保军事行政诉讼工作在军队全面开展的具体要求。  《通知》强调,全面开展军事行政诉讼工作必须以习...

    时间:02-14
  • 国家能源局:2022年中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新社北京2月13日电 (刘文文)中国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13日在北京透露,2022年中国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当天,国家能源局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赵学顺介绍,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跨省...

    时间:02-13
  • 国家能源局: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中新网2月13日电 国家能源局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闻发言人梁昌新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发展,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一是充电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2022年,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继续高速增长,有效支撑了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基础设施年增长数量达到260万台...

    时间:02-13
  • 国家能源局: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中新网2月13日电 国家能源局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赵学顺表示,2022年电力市场交易规模和主体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赵学顺指出,按交易结算口径统计,2022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共5.2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60.8%,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其中,跨省跨区市场化交易电量首次超1万亿千...

    时间:02-13
  • 国家能源局:2022年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占比94.2% 仍处绝对主导地位

      中新网2月13日电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13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截至2022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4.5%、压缩空气储能2.0%、液流电池储能1.6%、铅酸(炭)电池储能1.7%、其他技术路线0.2%。  刘亚芳指出,从2022年新增储能装机技...

    时间:02-13
  • 国家能源局: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

      中新网2月13日电 国家能源局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表示,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35%;交易数量达到969万个,对应电量96.9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个,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个,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

    时间:02-13
  • 2022年可再生能源取得了哪些新成绩?国家能源局介绍

      中新网2月13日电 “一年来,国家能源局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政策供给,统筹能源安全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呈现发展速度快、运行质量好、利用水平高、产业竞争力强的良好态势,取得了诸多里程碑式的新成绩。”  国家能源局2月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王大鹏在会上介绍了2022年...

    时间:02-13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