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提前还贷遭遇“肠梗阻”

2023-02-14 10:31:47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记者 聂国春

  “当日申请预约金额已预约满,请更换预约日期。”春节刚过,福建泉州的大斌打算提前还房贷,没想到在银行APP上预约4月1日扣款却没有成功。

  记者调查发现,春节后“提前还贷”的话题热度再次上涨,大众关注的焦点由“应不应该提前还贷”变为“提前还贷难”,各地普遍出现预约排队的现象。对此,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应为客户还款提供便利,并呼吁适度降低部分存量房贷利率。

  提前还贷难

  “预约后,我等了一个多月才提前完成还款。”谈起去交通银行提前还款的经历,江苏南京的蔡先生仍然十分生气。

  他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自己去年底有了提前还款的打算,但没有找到提前还款的线上通道。经电话咨询,被告知线上通道已关闭,需要在工作日前往银行网点办理申请。今年元旦后,蔡先生来到交通银行南京城中支行网点办理申请,在提前还款预约回执上,只能填写借款人姓名和预约金额,预约时间和受理人盖章处均为空白。工作人员称该行有提前还款额度控制,需要排队等待审核,无法告知申请审核期限。之后,在他多次催促和投诉下,银行终于在2月初为其办结了部分提前还款。

  “关闭线上申请通道,有故意设阻还款之嫌。”蔡先生说,银行设置的提前还贷额度属于银行内部控制流程,不是借款人还款必须遵守的条款,还款人有权利在满足还款条件的前提下获知明确和具体的还款流程、还款期限。

  与蔡先生一样,深圳市民阿梅也有类似经历。阿梅的房贷已到了可申请提前还款的年限,然而她发现工商银行手机端线上申请还款的入口不见了,只能到网点线下申请。去年12月,她来到工商银行深圳东门支行办理预约申请,被告知银行内部账务处理无法还款,要求延期至年后再还款。今年1月,她再次申请还款时,又被告知银行额度管理,申请需要审核至少3个月。

  记者调查发现,提前还贷难的现象存在于各地多家银行。其中,几大国有银行由于提前还贷线上渠道关闭、额度管理等原因,预约时间甚至排到了今年8月。

  排队也要还

  交通银行北京亚运村支行个贷部经理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前来咨询的人逐渐增多,今年春节后到网点申请办理提前还贷的人也越来越多,银行需要时间来审核,排队等两三个月是很正常的。

  那么,为何越来越多的贷款人选择提前还贷呢?

  “之前一直犹豫要不要提前还款,但去年底买的理财产品出现亏损,不如提前还房贷,还能省点利息支出。”大斌说,以前买理财产品能有三四个点的收益,能勉强和房贷利率相对冲,但现在银行存款利率一路走低,理财产品甚至出现亏损,留着钱在手里就不划算了。

  除了将提前还贷作为一种比较好的“理财”方式,还有更多存量房贷用户深受高额房贷利率困扰,提前还款能减轻一部分月供压力。记者了解到,前几年,一些银行的房贷较基准利率有80个左右的加点,有的用户房贷利率高达6%。而自2019年10月—2023年1月,LPR从4.85%降低55个基点至4.30%,有的地方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减点,最新房贷利率降至4%以下,新旧利率差达2%。泽平宏观研究团队认为,存量房贷加点多,新增房贷不加反减,这扩大了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利差,引发提前还贷行为。

  不过,银行并不希望房贷客户都提前还款。董希淼告诉记者,房贷收益高、安全性也好,对银行来讲是优质资产,提前还款后银行还要把钱投放出去才有收益,银行现在缺的不是额度,而是优质的资产,这才是额度管理的根源。

  建议降存量

  用户着急还、银行设门槛,提前还贷使得银行与消费者之间冲突不断,并由此引发大量投诉。不少消费者在网上分享经验称,拨打12345或12378投诉热线可加速办理。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搜索“提前还贷”,发现有上千条相关投诉。而在人民网领导留言版,也有网友留言称,银行以各种方式阻碍住房贷款提前还款,希望加强对银行这种行为的监管。

  资深银行业人士、北京道誉声誉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利明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银行用放慢办理速度、降低处理效率、延长排队等待时间等方式放慢客户提前还款节奏,不但收效甚微,更是对自身乃至银行业声誉的一次严重损害。李利明建议,银行要么不对客户提前还款设限,而是通过在自身资产负债管理和产品服务方面开拓思路,将提前还贷的冲击降至最低;要么及时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存量房贷客户的还贷负担,这样虽然银行自身盈利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从源头上减少了提前还贷的发生,也避免了相关的消费者投诉和声誉风险。

  “从法律上讲,提前还款是对原借款合同约定的贷款期限或金额的变更,的确需要借款人与银行协商一致。但近年来,国家和金融管理部门多次要求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服务,切实为企业和个人纾困解难,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负担。”董希淼说,商业银行应立足长远,改善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为客户提前还贷提供便利,展现出商业银行的应有作为与担当。他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快出台相关举措,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逐步缩窄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进一步降低住房消费者的负担,有效解决居民扎堆提前还款及违规“转贷”等问题。

  ●专家声音

  莫盲从,这些情况可提前还贷

  面对提前还贷潮,存量房贷用户是否适合提前还贷呢?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是否提前还贷,需要贷款人根据自身资金、投资和资产配置等多方面情况进行权衡。如果持有的是风险较低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回报低于按揭贷款利息,提前还贷是可行的选择。但如果个人手中的金融资产收益能够覆盖或大部分覆盖房贷利息,选择继续进行投资会更为划算。

  “当然,还需要为日常生活支出与未来养老、医疗等留足资金。”董希淼说,如果是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刚还不久的房贷,在利率较高时才有必要提前还款。相反,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前期偿还利息多、本金少,如果还款已过半,可以不考虑提前还款。如果是利率较低的公积金贷款,也可以不用考虑提前还款。

  提前还贷时,用户通常有缩短年限或者降低月供两个选择。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如果想节省利息支出,选择缩短年限划算;如果想缓解每个月的现金流,选择降低月供更好。不过,建议房贷别全还清,可留一点抵扣个税。

  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前还贷人群中,部分并没有闲置资金的用户想通过“转贷”方式来降低利息支出。对于将高利率房贷转为4%以下的消费贷、经营贷等违规行为,银保监会2022年12月曾发布风险提示称,此类操作隐藏着违约违法隐患、高额收费陷阱、影响个人征信、资金链断裂、侵害信息安全等风险。银保监会提醒消费者,应当警惕不法中介诱导,认清违规转贷背后隐藏的风险,防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今年2月2日,深圳市房地产中介协会也发布《关于严禁全市房地产中介机构及从业人员参与违规利用“经营贷”的郑重提示》,严禁房地产中介参与贷款中介、金融中介、“影子”中介等场外机构和个人违规利用“经营贷”的不法行为。

  (聂国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来了

      2月10日,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发布,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邮理财3家机构共发售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全部产品均为公募类净值型开放式产品。其中,5只为新发产品,2只为存续产品,1只为混合类产品,6只为固定收益类产品。  “这标志着,投资者可以正式通过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购买理财产品。”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相关负...

    时间:02-14
  • 邮储银行首批代理销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

      2月10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公布了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名录。同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首批银行,在全国36个个人养老金制度先行城市或地区上线个人养老金理财业务,为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提供资金账户开立、基金投资、理财投资、保险保障等全方位的养老金投资服务。  根据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邮储银行...

    时间:02-13
  • 排队半年,银行为何提高提前还贷门槛

      本报见习记者 唐乙隽  两个多月过去了,想要提前还贷的沈先生还是没接到银行的受理电话。按照其房贷合同,这笔按揭贷款生效已满3年,申请提前还贷本应是常规操作。  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曾经的常规操作正成为当下摆在不少市民面前的一道难题:过去一个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相关投诉70余条,“排队半年”“收取违约金”“...

    时间:02-13
  • 提前还贷现象调查:排长队预约还款 银行为何“劝退”

      本报记者 何文英  “我从年前开始预约的提前还贷,都已经排到5月份了,现在预约就更难了。”长沙市民肖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反映,最近提前还房贷的人很多,银行预约不但排起了长队,而且工作人员还会劝阻有此意向的居民。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提前还房贷的人数确实有所增长,并且银行也在有意...

    时间:02-13
  • 提前还贷现象调查:排长队预约还款 银行为何“劝退”

      本报记者 何文英  “我从年前开始预约的提前还贷,都已经排到5月份了,现在预约就更难了。”长沙市民肖女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反映,最近提前还房贷的人很多,银行预约不但排起了长队,而且工作人员还会劝阻有此意向的居民。  《证券日报》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目前提前还房贷的人数确实...

    时间:02-13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

    时间:02-11
  •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开售  家机构的7只产品可选 最短可只持有360天  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终于上线了。2月10日,中国理财网发布首批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工银理财、农银理财和中邮理财的7只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正式发售。至此,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货架”终于集齐个人养老金储蓄、个人养老金...

    时间:02-11
  • 要提前还贷吗?ChatGPT给建议

      与ChatGPT聊天,成为当下的新风潮。对于“提前还贷热”话题,市民是否可以留下每月10元的月供以抵税?对于提前还贷有何建议?预计提前还贷热潮什么时候结束?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就这些问题,跟ChatGPT和专家进行了对话。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王楚涵 实习生温文慧  保留最低月供以抵税?“话题性”或高于“实用性”  ...

    时间:02-10
  • 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密集面世 有望为债市注入稳定配置资金

      本报记者 苏向杲  继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产品后,近期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平安理财、兴银理财、徽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财产品,以寻求在产品规模和投资者持有体验之间达到平衡。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记者表示,此类产品将为债市注入一些稳定的配置资金,有利于债市回暖。该类产品对个人...

    时间:02-10
  • 1月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同比下降14% 业界预计摊余成本法产品数量不会持续增加

      本报记者 余俊毅  银行理财产品已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选择,而各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在不断提高投研能力,谋求更大市场占有率。  开年以来,银行理财子公司正积极实践,不断增强资产配置能力。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市场有望迎来更稳定的增长。  理财产品实际募集规模下降  根据民生证券研报统计数据,1月份,银行理财...

    时间:02-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