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8家上市公司修正年报业绩预告 13家业绩“变脸”

2023-02-13 13:42:4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桂小笋

  2月10日晚间,ST中捷发布了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公司此前预计2022年盈利450万元至670万元,而修正后却预计亏损4亿元至4.2亿元。

  过往公告显示,ST中捷于2月6日收到代理律师转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的《民事判决书》。判决显示公司在95140万元的范围内对华翔(北京)投资有限公司不能清偿本判决第一项债务的部分向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同时公司承担2642777.89元二审案件受理费。公司进行业绩修正的主要原因在于上述判决属于公司2022年年报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在2021年度审计报告中公司已经根据一审判决结果计提预计负债约5.37亿元。根据谨慎性原则,公司决定以二审判决涉及的赔偿责任以及应承担的诉讼费用对原计提的预计负债进行补提调整,从而导致前次业绩预告金额区间发生变动。

  ST中捷业绩变脸的现象并不是孤案,据同花顺数据梳理结果显示,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有28家公司修正过预报的业绩,其中有13家修正业绩后出现变脸情况。对于变脸的原因,重大诉讼、业绩不及预期、计提大额减值等皆有。

  也有一些公司修正过后,原本欠佳的经营数据更差。例如,ST商城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00万元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900万元左右。而2月4日公司修正了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800万元左右,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900万元左右。

  对于亏损额扩大的原因,ST商城称,公司在1月31日收到法院的执行通知书,责令其立即偿还借款本金76500万元、利息1430.975万元、违约金15800万元、合计93730.975万元。公司将上述情况与年审会计师沟通后,在遵循谨慎性原则下,增加计提预计负债15800万元。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可以调整未经审计的预测业绩,但是变化幅度应在合理范围内。如果出现预测业绩由“盈”转“亏”,或者实际盈亏超出此前预计的范围,这种变化即可视为超出了合理范围,上市公司时任高管在编制业绩预告时,有未勤勉尽责之嫌。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于修正业绩后出现业绩变脸的上市公司,如果与行业发展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以及有脱离行业和企业基本面的市值维护行为,需要投资者进一步分辨公司风险。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有证据证明上市公司的预测性公告未对影响该预测实现的重要因素进行充分风险提示,或者会计编制基础明显不合理、发生重大变化时未及时更正,投资者有权要求上市公司对其不当的预测信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王智斌介绍。(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年内险资第二次举牌上市公司 加仓权益类资产是大趋势

      本报记者 冷翠华  2月10日,阳光人寿公告于近日举牌首程控股,这也是今年以来险资第二次举牌上市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整体上看,今年险资加仓权益市场的趋势比较明显。尽管不便预测险资举牌上市公司的次数,但在加仓权益市场的过程中,险资举牌或比过去两年有所增加。  阳光人寿举牌首程控股  根据阳光人寿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时间:02-11
  • 四川上市公司总数达171家 全国排名第7

      中新网成都2月10日电 (杜成)四川证监局10日向媒体透露,目前四川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71家,全国排名第7;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18家,居西部第一。  近日,四川证监局联合四川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沪深交易所西部基地组织召开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宣讲暨辖区上市工作座谈会,积极宣传全面注册制改革,听取相关意见建议,推动全面注册制...

    时间:02-10
  • 热门行业火热招工 上市公司干劲十足

      证券时报记者 赵黎昀 臧晓松  陈丽湘  辞冬迎春,各地迎来节后返岗复工潮。伴随各行各业加速恢复经济活力,人员流动和用工需求都在迅速“苏醒”。上市公司群体作为行业龙头,无疑是招聘潮中的主力军。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近日多方走访了解到,伴随新项目、大项目多地开花,近两年发展前景一路向好的新能源赛道,成为求职者...

    时间:02-10
  • 国内多地宣布开展新冠抗体检测 专家称对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影响有待观察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张 安  近日,国内多地先后发布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通知。2月7日,湖南省疾控中心正式对外开展相关检测服务,单次检测费用32元,每日限号100人。此后有媒体报道称,2月7日前往湖南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的市民数量众多,上午十点左右就已经达到每日100人的限号量。  对此,湖南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时间:02-10
  • 人工智能高算力需求催热CPO赛道 多家上市公司抢先布局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丁 蓉  OpenAI发布的ChatGPT以强大的信息整合和对话能力惊艳全球,但随着访问量的激增,宕机现象频频出现。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带来算力需求的成倍增长,相关底层硬件站上“风口”,CPO——光电共封装便是其中之一。  据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预计,按照端口数量统计,CPO的全球...

    时间:02-10
  • 新能源市场扩张带动钼锑价格走高 哪些上市公司“家中有矿”?

      本报记者 何文英  受需求增长、供应趋紧等因素影响,近期钼、锑等小金属价格持续走高。截至2月9日,上海有色钼现货均价报价722.5元/千克,同比上年翻倍;现货锑报价85820元/吨,同比涨幅达14%。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王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钼、锑资源全球库存维持低位,需求增长叠加供应趋紧导致了近期钼、锑...

    时间:02-10
  • 北交所24家公司披露去年业绩预告 16家预喜7家净利或超亿元

      本报记者 王丽新  见习记者 陈 潇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截至2月9日记者发稿,北交所有24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其中16家公司业绩预喜。  其中,包括贝特瑞、硅烷科技、吉林碳谷等在内的多家新材料公司业绩表现出色,贝特瑞以净利润23.17亿元拨得头筹。  此外,截至2月9日,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达169家,总市值2391亿...

    时间:02-10
  • 2023年退市第一股现身 *ST凯乐将于2月15日摘牌

      本报记者 吴晓璐  2月8日,*ST凯乐公告称,当日收到上交所《关于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因触及交易类退市指标,上交所决定终止公司股票上市,公司股票将于2月15日终止上市暨摘牌。  这是2023年首单退市案例,也是首家交易类强制退市公司。  投资者用脚投票  *ST凯乐告别沪市  2022年12月29日至20...

    时间:02-09
  • ChatGPT概念股不断扩容 谨防上市公司蹭热点

      本报记者 李乔宇  见习记者 许林艳  自年初开市以来,ChatGPT热度一直高居不下。Chat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语音聊天机器人,由OPenAI公司在2022年11月30日推出。截至2023年1月末,ChatGPT推出仅两个月时间,其月活用户就已经突破了1亿户,成为史上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  ChatGPT产品爆火,相关概念股也在不断扩容。...

    时间:02-08
  • 上市公司投资热潮不断 今年以来累计投资规模超2000亿元

      本报记者 谢若琳  见习记者 毛艺融  今年以来,随着稳投资工作不断加码,上市公司积极响应抛出计划。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6日,年内已有近60家A股公司发布项目投资计划,累计投资规模已超2000亿元,且较多集中在新兴产业领域。同时,不少公司或与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合作,或进行跨国投资开展全球化布局。  受访人士认为,上市公...

    时间:02-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