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今年多地公共预算收入按下加速键

2023-02-13 09:15:26

来源:北京商报

  近日,全国各省区市纷纷公布《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北京商报记者对31个省区市的相关数据进行梳理后发现,其中仅八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正增长,且这八地均地处内陆,沿海经济大省相对而言则不算理想。

  对此,专家分析认为,八地财政收入的正增长一方面在于低基数,另一方面在于其经济结构相对而言更加适应疫情下的经济环境。同时,沿海各地的外向型经济也使其在疫情影响中较长的产业链运行不畅。目前,已有多地预期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这显示出多地对于2023年经济恢复的巨大信心。

  资源大省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03703亿元,比上年增长0.6%,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9.1%。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过20万亿元的背后,除了经济大省在规模上的支撑,也有多个省份财政收入保持正增长的发力。根据梳理,31个省区市中,有八地财政收入实现正增长,其中有四地的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分别为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3453.89亿元、2824.4亿元、3311.58亿元、1889.17亿元,增速分别为21.8%、20.2%、19.3%、14.9%。

  同时,江西、安徽、四川、青海四地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实现了正增长,但增幅均低于5%,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为2948.3亿元、3589.1亿元、4882.2亿元、329.1亿元,增速则分别为4.8%、2.6%、2.3%、0.1%。

  可以发现,前述八地均地处内陆,且较少被称作“经济大省”,为何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这些省份仍能实现正增长?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基数低,另一个是经济结构的影响。“一方面,基数较小的城市要实现增长相比基数大的城市更为容易。”盘和林表示,“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在疫情下受影响比较严重,而这几个省份经济结构上一二次产业比较多,相对而言更能适应疫情中的经济环境。”

  以增速达到14.9%的新疆为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在《预算报告》中说明,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类大宗商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产量大幅增加带动收入增长。

  经济大省

  在正增长之外,未实现增长的各个省区市也值得关注。根据梳理,湖北、宁夏这两地财政收入规模与2021年决算数大致相当,即大致为零增长。其余21个省区市则均为负增长。

  例如,上海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608.2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比2021年同口径(以下简称“同口径”)增长3.9%,按自然口径计算(以下简称“自然口径”)下降2.1%。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79.73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增长0.6%,自然口径下降5.8%。浙江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39.38亿元,同口径增长5.5%,自然口径下降2.7%。

  盘和林分析,多个沿海经济大省财政收入负增长与八地正增长的原因相似,一方面是基数高,继续实现增长压力高难度大,同时,第三产业比重大也是其受到影响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在2022年GDP排名前五名的城市中,沿海的上海、广州、深圳三城第三产业占比均超过60%。其中,深圳第三产业占比达61.62%、广州第三产业占比为71.5%、上海第三产业占比达74.12%。

  “此外,外向型经济发达也是2022年沿海各地财政收入未能实现增长的一个原因。”盘和林介绍,“外向型经济的省市与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产业链链条也比较长,在疫情影响下,产业链运行受阻,链条上的企业经营活动都难以进行,没有营业额,自然也就影响了当地的财政收入。”

  “2022年内地各省区市的财政收入让其竞争力均有所显现。”财政部第三届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关晶奇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必要性的体现。”

  不低于5%

  着眼于2023年,已有26地预期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不低于5%。其中,上海市预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28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5.5%;湖北省预计2023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左右;吉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9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述,2022年仅有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四地的财政收入增速不低于5%。因而,26地的预期显示出对于2023年经济恢复的巨大信心。不过,与此同时,各地所面临的经济环境风险与机遇并存。

  例如,上海市政府在《预算报告》中指出,从财政运行面临的宏观形势看,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受俄乌冲突和世纪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出现逆全球化,增长放缓态势明显,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对财政收入传导效应逐渐加大,给财政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河南也指出,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且税收收入增长存在挑战,预计2023年减税降费政策力度不会降低,将带来财政收入减收。

  但另一方面,盘和林介绍,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整,市场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纳税主体和税源数量随之增加,财政收入也将同步增长。

  “一时之进退,不足为万事之表,我们对沿海经济大省、对全国经济的未来都抱有信心。”关晶奇表示。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冉黎黎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供给增速放缓 需求迎全面复苏 稀土价格上行通道或开启

      钟志敏 张军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已有12家稀土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或快报,除包钢股份外,全部预喜。业内人士表示,稀土价格的政策底已明确,2023年国内稀土指标增速或放缓。在供应格局持续优化和需求有望迎来全面复苏的背景下,稀土价格上行通道或已开启。  多家公司业绩大幅预增  按净利润预增幅度上限统计,...

    时间:02-13
  • 亚洲贸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增速有所放慢

      2月7日,亚洲开发银行(ADB)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指出,亚洲贸易增长在趋缓的同时,亚洲贸易与吸引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亚洲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  ADB报告显示,亚洲贸易在2021年实现强劲回弹,贸易量比疫情前高出11.3%,2022年起增长速度趋缓。集装箱船运费和包装指数、全...

    时间:02-09
  • 蔚来秦力洪:2023新能源市场增速将继续提高

      由于2023年有部分地区的补贴取消导致消费前置,加之春节较去年提前的扰动,今年1月车市销量整体不佳,大多数品牌交付下滑。此外,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与2021年相比,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车市新增市场红利日趋饱和。  不过,2023年新能源车市仍将继续爆发,根据中汽中心预测:2023年新能...

    时间:02-07
  • 印尼2022年GDP增长5.31% 创9年来最高增速

      中新社雅加达2月6日电 (记者 林永传)据印尼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数据,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1%,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13年印尼GDP同比增长5.56%。  据印尼国家统计局局长尤沃诺介绍,2022年第四季度该国GDP同比增长5.01%,虽较第二、第三季度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5%以上,支撑了全年经济增速。2022年前...

    时间:02-07
  • 印尼2022年GDP增长5.31% 创9年来最高增速

      中新社雅加达2月6日电 (记者 林永传)据印尼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数据,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1%,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13年印尼GDP同比增长5.56%。  据印尼国家统计局局长尤沃诺介绍,2022年第四季度该国GDP同比增长5.01%,虽较第二、第三季度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5%以上,支撑...

    时间:02-07
  • 外卖平台数据:广州市广东猪脚面外卖增速7倍

      中新网2月6日电 近日,电视剧《狂飙》带火了广东猪脚面。记者6日从某外卖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最近一周,广东猪脚面外卖订单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其中茂名、广州、江门销量增幅靠前,在广州,广东猪脚面外卖增速超7倍。(中新财经)...

    时间:02-06
  • 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施力伟:相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加快

      时隔三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达沃斯论坛)自新冠疫情暴发后首次回归传统,在1月以线下形式在瑞士达沃斯举办。  三年间,世界已经发生巨变。新冠疫情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俄乌冲突持续,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叠加,生活成本危机加深,气候变化问题更加严峻……全球焦点问题层出不穷。  今年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以“在分裂的世...

    时间:02-06
  • 中国央行:工业中长期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

      中新社北京2月3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央行3日公布的2022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工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显著提升,房地产贷款增速回落,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速提升。  数据显示,2022年末,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7.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6.5%,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6.1个百分点,比三季度末高3.2个百分点,比2021年末...

    时间:02-03
  • 多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超10% 重点项目“靶向精准”

      本报记者 刘 琪  地方两会往往被看作新一年各地经济工作的重要风向标。近期地方两会相继落幕,《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有24份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了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最低为3%,最高达13%。从中不难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今年各地主抓工作之一。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促进重点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金...

    时间:02-03
  • 大行体量越来越大 2022年银行业扩表增速重超10%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见习记者 张艳芬  经历了2021年的个位数增长,2022年银行业扩表增速开始修复,总资产与总负债的规模增速双双站到了10%以上,回归2020的水平。  细究来自央行和银保监会的多维监管数据,发现还有三个趋势性特点开始显现——居民储蓄意愿飙升,尤其爱存定期;不管是负债还是资产,大行体量越来越大;普惠投放...

    时间:02-0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