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中国焦点面对面】“春季攻势”能否助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

2023-02-10 11:1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2月9日电 题:“春季攻势”能否助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春节消费多点开花、重大项目火热启动、市场主体活力回升,2023年刚刚开始,中国各地就掀起了一场“拼经济”的热潮。新一年的春天已经到来,各地打响“春季攻势”能否助中国经济实现“开门红”?其中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近日邀请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研究员杨道玲展开对话,对此进行解读。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今年春节各地消费市场多点开花,从大数据看哪些亮点最值得关注?

  杨道玲:今年以来,中央和地方围绕扩消费、增投资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释放出促进经济稳步回升的积极信号。各地积极搭建促消费平台、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特别是春节期间,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有效拉动消费快速回升。我们通过多项高频数据监测显示,当前消费正快速回暖。

  从线下消费来看,我们基于每日互动公司提供的全国232个代表性商圈逐日人流量数据构建的线下商圈消费热度指数显示,1月以来该指数连续多日保持在100以上的高位,较去年12月平均提升15.5个点,且呈稳步上升态势,表明线下消费热度快速恢复。

  分行业看,生活服务类消费热度攀升迅猛,春节助力效果明显。基于生活服务类商户订单数据构建的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指数显示,1月以来生活服务消费热度持续上扬,截至1月底该指数已达126.4,较去年底提高31.3个点。其中餐饮、休闲娱乐等行业增长迅猛,指数较去年底分别提高24.5、53.4个点。特别是春节期间旅游消费、出行活力加速回升,旅游景点再现“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异地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76%。

  随着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相信今年消费会有更好的恢复势头,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资料图:云南昆明老街道张灯结彩,充满浓浓的年味。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中新社记者:从数据上看,当前各地消费热度正快速回暖。如何预判今年消费恢复前景?

  苏剑:今年全年中国消费恢复情况应该会非常快,尤其是一季度。去年同期,消费受到疫情影响,今年预计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看看春节期间中国各大旅游景点(的热度)就知道了。

  去年中国采取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但由于疫情影响,部分政策效果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随着今年这些措施进一步发挥效果,再加上今年本身就要推出的一些扩消费、促投资措施,我认为今年中国经济会恢复得相当好。

  中新社记者:开年以来多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地方扩投资火热开局对全年经济意味着什么?

  杨道玲:从目前公开的地方两会有关消息来看,多地强调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集中于6%-12%,普遍高于各地GDP增速目标。我们通过对剑鱼标讯平台全国项目中标数据分析显示,2023年1月全国项目中标量同比增速达到32.2%的较高水平。从地域来看,9个省份项目中标量同比增速超过50%。中部地区同比增速最高,达到45.7%。从工程项目建设主要领域看,交通、能源化工、水利水电等领域中标量同比增速达25%以上。

  这表明各地正在密集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效应将会持续显现。相信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今年投资领域仍将保持稳健增长,在稳大盘、促增长方面发挥更加关键作用。

资料图。李和平 摄

  中新社记者:稳投资就是稳增长,各地今年扩大投资的潜力和空间在哪里?

  苏剑:今年扩投资首先应该在基建方面。将经济启动激活起来,需要政府把“火”点燃,“着火点”就是基建投资。所以,从中央到地方,接下来财政政策对投资的拉动作用,将是中国经济走向复苏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包括交通、能源、水利、水电,这些都是政府能够做的,也需要做的。中国很多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但还不够用,在这方面可以继续做一些投资项目,尤其可以为其数字赋能,搞新基建。

  在基建这个出发点被启动以后,接下来应该启动的就是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投资主要是民间的,包括民间的企业和民间购房投资,这也是中国经济接下来迅速恢复的一个关键。

资料图:无锡市惠山区一处楼盘。孙权 摄

  中新社记者:随着去年底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各地企业活力呈现哪些积极变化?今年这种势头能否持续?

  杨道玲:随着本轮疫情接近尾声,疫情对企业运行的影响明显减弱,目前市场活力加速回暖,企业信心明显增强。通过分析全国100个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周边人流量数据发现,1月工作日平均人流量较去年12月增长17.6%,较去年同期增长8.5%,这表明创新创业最活跃的一批企业经营活力出现明显回暖势头。

  基于生活服务类商户开工营业情况构建的生活服务业经营活力指数显示,该指数1月底升至103.2,较上月提高近11个点。其中,住宿业、旅游业商户经营活力指数增长迅猛,分别较上月提高35.2、41.9个点。

  我们通过分析全国80个大中城市工作场所在岗率指标可以看出,随着节后各地加快复工复产,1月底在岗率较去年12月疫情期间低点大幅提升14.3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表明,各地助企纾困政策举措正在发挥实效,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抢抓消费旺季,纷纷开工营业,企业活力明显回升。未来随着需求加快回暖、预期进一步提振,企业经营活力将持续提升。

图为杨道玲。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今年中国多个地方两会都强调改善营商环境,未来如何进一步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苏剑:改善营商环境和大力提振信心,二者是因果关系。中国民营企业经济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个信心主要还是民营企业信心。民营企业如果信心不足,不论从投资方面、运营方面,还是从就业方面,对中国经济来说都是不利因素。也就是说,要让经济有活力,就得要让民营企业有活力。要让民企有活力,就要提供一个良好的营商环境,保证他们的知识产权、一般财产权利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依法治国,用法律的形式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保护包括企业家在内所有人的产权,为其提供一个稳定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这是保持企业活力的重要前提。

图为苏剑。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摄

  中新社记者:从各地两会情况看,31个省区市中,有29个将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5%左右甚至更高。其中有何考量?

  苏剑:这也反映出全国的增速目标。我们从地方政府增速目标里其实已经看到一点线索,大家基本上都安排在5%以上,最高的海南安排到了9.5%。根据各省、市、自治区目标增速,及其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我们计算后发现,今年全年5.5%至6.0%之间的增速目标应该是可以达到的。今年的情况与2021年非常像,前一年基数比较低。在这个情况下,低基数效应将为今年经济增长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与此同时,发展质量也会有所提升。这三年来,也筛选出一批防风险能力较强、产品更为适销对路的企业。接下来中国经济抗风险的能力应该会进一步上升。经济运行质量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防风险,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今年会有所提升。

资料图:天津港。天津港集团 供图

  中新社记者:各地掀起拼经济“春季攻势”,将为今年全国经济增长带来哪些动力?今年中国经济“开门红”是否可期?

  杨道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通过梳理地方两会报告可以看出,各地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稳经济、聚焦促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在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外贸、帮扶企业、促进创新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举措,极大稳定了市场预期,提振了发展信心。在出台政策的同时,各地也纷纷抓早抓紧付诸行动,抢开工、推建设、促消费、扶企业,通过一系列“组合拳”力促政策落地见效。一系列高频数据也充分表明,中国经济活力充足、动能澎湃,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多项指标呈现加快回暖的向好势头,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苏剑:春节期间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经济活力非常足,韧性也非常足。一季度良好开局对全年非常重要,尤其中国经济现在需要稳信心,信心稳得越早,经济恢复得就越快。上半年各地都开始“拼经济”,各种项目开始落地实施,促消费方面也采取了大量措施,这些对一季度实体经济恢复非常重要。早一点把预期稳住、信心稳住,使各方对今年剩余三个季度经济运行有更充足的信心,大家就会愿意多投资、多消费,从而使得全年经济保持良好势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开门红!湖南外贸市场增长迅速 部分企业订单排到年底

      新春伊始,湖南外贸市场增长迅速,不少企业铆足干劲,抓生产、抢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部分企业的外贸订单甚至排到了今年年底。为助力全省外贸保稳提质,近期,湖南省商务厅发起了“千企百展抢订单”行动,引导和鼓励省内外贸企业多元化多渠道抢订单、拓市场。  春节以来,湖南衡阳市各制造企业纷纷迎来订单爆发式增长。在一家生产输变...

    时间:02-09
  • 节后“用工热”助力就业“开门红”

    原标题:节后“用工热”助力就业“开门红”  求职者在山东省滕州市“春风行动”暨女性专场招聘会上咨询就业信息。新华社发  外来务工者在浙江省诸暨市大唐街道劳动力市场内查看招工信息。新华社发  云南畅通返岗就业通道。图为两名务工人员在昆明南站候车厅候车时拍照。新华社发   1月29日上午,浙江宁波申...

    时间:02-09
  • 亚洲贸易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但增速有所放慢

      2月7日,亚洲开发银行(ADB)发布的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指出,亚洲贸易增长在趋缓的同时,亚洲贸易与吸引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亚洲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绿色发展。  ADB报告显示,亚洲贸易在2021年实现强劲回弹,贸易量比疫情前高出11.3%,2022年起增长速度趋缓。集装箱船运费和包装指数、全...

    时间:02-09
  • “开门红”之后,旅游业要应对更多挑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昂  春节结束,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各地景区游人涌动,可以说是“开门红”。  事实上,尽管之前受客观因素影响,但旅游业一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旅游企业455.1万余家,其中去年新增注册企业55.8万家。可以说,投资者对...

    时间:02-08
  • 浙江诸暨:特色产业迎来新春“开门红”

    2月7日,在店口镇的浙江铭仕兴新暖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机床在生产水暖零部件。2月7日,在店口镇的浙江洁利达暖通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自动化设备在生产水暖零部件。  近期,浙江省诸暨市店口镇的水暖特色产业企业迎来了新春“开门红”。当地不仅举办了水暖博览会,取得了过亿的订单,同时水暖企业还主动拓展海外订单和线上订单...

    时间:02-08
  • 多省会城市松绑限购、再降利率,哪些二线城市还有政策优化空间?

      作者:吴斯旻  2023年以来,二线城市房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但截至目前,这些政策效果尚未明显显现,多地购房需求依然疲软。  中指研究院最新统计称,今年1月,各线城市商品住宅成交环同比均继续呈下降趋势。环比来看,二线城市降幅最显,成交规模环比下降了31.0%。  成交低迷的同时,多数二线城市房价水平继续下探。根据纬房研究院、中...

    时间:02-08
  • 中国经济数据“开门红”意味着什么?

      人民网记者 杨曦  步入2023年,中国多项经济数据“飘红”:  1月份制造业新订单指数创18个月以来新高;春节假期餐饮、旅游、电影等线下消费超预期复苏;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在一篮子货币中走势领先……  订单忙起来,消费旺起来,信心强起来。无论是生产和需求端的明显回暖,还是市场主体及国内外机构的预期增强,都让人们感受到了...

    时间:02-08
  • 蔚来秦力洪:2023新能源市场增速将继续提高

      由于2023年有部分地区的补贴取消导致消费前置,加之春节较去年提前的扰动,今年1月车市销量整体不佳,大多数品牌交付下滑。此外,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86.4万辆,同比增长2.1%。与2021年相比,销量增速下降1.7个百分点,车市新增市场红利日趋饱和。  不过,2023年新能源车市仍将继续爆发,根据中汽中心预测:2023年新能...

    时间:02-07
  • 印尼2022年GDP增长5.31% 创9年来最高增速

      中新社雅加达2月6日电 (记者 林永传)据印尼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数据,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1%,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13年印尼GDP同比增长5.56%。  据印尼国家统计局局长尤沃诺介绍,2022年第四季度该国GDP同比增长5.01%,虽较第二、第三季度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5%以上,支撑了全年经济增速。2022年前...

    时间:02-07
  • 印尼2022年GDP增长5.31% 创9年来最高增速

      中新社雅加达2月6日电 (记者 林永传)据印尼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数据,该国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31%,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013年印尼GDP同比增长5.56%。  据印尼国家统计局局长尤沃诺介绍,2022年第四季度该国GDP同比增长5.01%,虽较第二、第三季度增速放缓,但仍保持在5%以上,支撑...

    时间:02-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