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起底造假“土蜂蜜”:白糖、香精和明矾熬制 每斤成本仅几元,长期食用或损生殖系统

2023-02-08 10:48:25

来源:成都商报

  红星新闻记者 江龙

  路边,一些所谓的“养蜂人”打着“纯天然蜂蜜”或“土蜂蜜”的招牌公开叫卖,你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这些所谓的“纯天然蜂蜜”都是真的吗?未必!

  近日,四川攀枝花市东区市场监管部门在警方协助下,查获一个外地流窜至攀枝花的假蜂蜜生产窝点,查获假“土蜂蜜”100余公斤。而作假方法十分简单:白糖、玉米粉、食用香精等加水熬制,一瓶以假乱真的“土蜂蜜”在宾馆内就能制作完成。

  实际上,类似的蜂蜜造假案件频发。红星新闻记者梳理数十起公开判决发现,蜂蜜造假的手段大同小异。假蜂蜜每斤成本只要几块钱,摇身一变就成几十元一斤,可谓暴利。

  法院的判决书多次提到,假蜂蜜中有大量的铝残留,长期、大量食用会导致身体损害,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毒性损害。从已判决的案例来看,这些造假者大多只有小学、初中文化,因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诈骗罪获刑。

  —— 最新案例 ——

  在宾馆熬制假蜂蜜

  冒充电工卖“野生蜂蜜”

  2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攀枝花东区相关部门获悉,该市东区市场监管局在区公安部门配合下,于辖区某宾馆房间内查获一家假蜂蜜生产窝点,现场查获假“土蜂蜜”100余公斤,以及大量用来制作假蜂蜜的原材料和工具。

  经查,当事人陈某两兄弟均为湖南人,两人从西昌流窜至攀枝花,在东区人民街附近宾馆租用2间客房用于熬制假“土蜂蜜”,其熬制假蜂蜜的工具仅为2个红色塑料桶和2根热得快(加热棒)。

  当事人通过食品袋将假蜂蜜分装后,挎上绿色电工包,冒充电工并称在山上维修电线时发现野生蜂蜜,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销售。

  经抽样检测,上述假蜂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蜂蜜》(GB 14963-2011)的技术要求,被判定为不合格。截至查获时,陈某两兄弟已制作假蜂蜜200余公斤,获利1020元。目前,执法人员已完成对此案的调查取证,并拟对陈某两兄弟作出行政处罚。

  —— 背后利益 ——

  每斤成本仅几元

  多用白砂糖、明矾、香精等熬制

  实际上,蜂蜜造假的案例并不少见。红星新闻记者梳理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及媒体报道的数十起公开案例发现,蜂蜜造假的手段大同小异,大多是白砂糖、明矾、蜂蜜香精等原料按一定比例熬制成“蜂蜜”。

  2022年12月,陕西汉中市汉台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制假售假蜂蜜的案件,杜某某等8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被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8年6月,湖北省利川市的刘某用自来水、白砂糖、明矾等生产加工该类“蜂蜜”438斤,对外销售30斤,获款人民币225元。最终,刘某因生产、销售假蜂蜜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

  从已判决的案例分析,这些造假者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法律意识淡薄。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或诈骗罪判刑,并处罚金,多数被告人适用缓刑。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的正宗蜂蜜卖几十元一斤。而假蜂蜜制作成本每斤仅仅只需要几块钱,摇身一变冒充真蜂蜜可卖到几十元一斤,可谓暴利。一起案例的被告人交代,他们制作的假蜂蜜成本价每斤3元,以每斤8至30元销售。

  —— 健康风险 ——

  假蜂蜜中的大量铝残留

  会对人体造成慢性损害

  值得注意的是,从公布的案例来看,都提到了假蜂蜜的危害,加入明矾会导致大量的铝残留,而铝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慢性损害。

  2022年9月,陕西省汉中市警方破获一起假蜂蜜案,现场从8名被告人随身携带的物品中检查出1袋白色粉末状物体及制作好的疑似蜂蜜两瓶。白色粉状物体经检测为明矾,疑似蜂蜜经检验,铝残留量分别为158.09mg/kg、197.285mg/kg,严重超标。

  2022年12月,重庆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起二审刑事裁定书提到,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从陈某某、易某某处查获的明矾中铝的残留量为19489mg/kg,两份假蜂蜜中铝的残留量分别为95.3mg/kg、62.3mg/kg。经农业部农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重庆)鉴定,上述查获的假蜂蜜中均含有可造成严重食源性疾患的有毒、有害物质(铝)。

  2018年5月,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利川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刘某某生产销售的假蜂蜜含铝量为157mg/kg,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有毒有害,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它严重食源性疾病。经专家鉴定,铝是低毒金属,属于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判决书提到,铝是造成人身体健康慢性损害的有毒、有害物质之一,在人体内表现为渐进的蓄积过程,主要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造血系统等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的慢性毒性损害。

  多起假蜂蜜案的判决书中,法院认为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假蜂蜜食品,并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严重食源性疾患。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工作人员曾表示,“假蜂蜜用白糖、水、和明矾熬制,人服用后,会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容易得老年痴呆,失忆症。”

  判决书还提到,依据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矾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只能用于豆类制品,面糊、油炸面制品、虾味片、焙烤食品、腌制水产品(仅限海蜇)中。因此,送检的假蜂蜜使用明矾是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属于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红星新闻)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国裁判组将执法国际足联世俱杯揭幕战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北京时间2月1日,国际足联宣布,中国裁判员马宁、周飞、张铖、傅明将执法2022摩洛哥世俱杯揭幕战。  揭幕战将在北京时间2月2日举行,对阵双方是埃及开罗国民队和来自新西兰的奥克兰城队。  根据赛事安排,马宁将担任揭幕战的主裁判,周飞、张铖将担任助理裁判,这也是来自中国的三人裁判组首次执法这一国际...

    时间:02-01
  • 中国裁判组即将前往摩洛哥 执法2022年世俱杯赛

      2023年海湾杯国际足球邀请赛于当地时间1月19日在伊拉克巴士拉落幕后,结束该项赛事执法工作的中国籍裁判员马宁、傅明、张铖、周飞4人在国际足联协调安排下离开巴士拉,前往卡塔尔。随后,他们将于当地时间1月25日白天启程前往摩洛哥,准备执法在那里举办的2022国际足联世俱杯比赛。  于去年底以主裁...

    时间:01-25
  • 中国裁判组即将前往摩洛哥 执法2022年世俱杯赛

      2023年海湾杯国际足球邀请赛于当地时间1月19日在伊拉克巴士拉落幕后,结束该项赛事执法工作的中国籍裁判员马宁、傅明、张铖、周飞4人在国际足联协调安排下离开巴士拉,前往卡塔尔。随后,他们将于当地时间1月25日白天启程前往摩洛哥,准备执法在那里举办的2022国际足联世俱杯比赛。  于去年底以主裁判身份执法完2022赛季中超...

    时间:01-25
  • 2023年女足世界杯裁判名单公布 中国裁判谢丽君入选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北京时间10日,国际足联裁判员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裁判员名单。中国裁判谢丽君以助理裁判身份入选。  2023年女足世界杯将于7月20日至8月20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行。在国际足联公布的裁判名单中,共有33名主裁判、55名助理裁判和19名视频助理裁判。其中,主裁判...

    时间:01-10
  • 2023年女足世界杯裁判名单公布 中国裁判谢丽君入选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北京时间10日,国际足联裁判员委员会公布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裁判员名单。中国裁判谢丽君以助理裁判身份入选。  2023年女足世界杯将于7月20日至8月20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行。在国际足联公布的裁判名单中,共有33名主裁判、55名助理裁判和19名视频助理裁判。其中,主裁判和助理裁判全部为女性,视频...

    时间:01-10
  • 女足世界杯裁判公布 中国裁判谢丽君入选助理裁判

      新华社日内瓦1月9日电(记者单磊)国际足联裁判员委员会9日公布了2023年女足世界杯裁判员名单,中国裁判谢丽君以助理裁判身份入选。  2023年女足世界杯将于7月20日至8月20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举行。国际足联当日公布的名单中,有33名主裁判、55名助理裁判和19名视频裁判。  入选助理裁判名单的谢丽君来自四川,曾执法多个...

    时间:01-1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