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借鉴北交所直接定价发行经验 券商需做好三方面准备

2023-02-07 09:45: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本报记者 昌校宇

  全面注册制改革下,投行角色将回归定价中介,自主协商直接定价发行更是对券商的定价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业界表示,“北交所经验”显露直接定价发行估值逻辑,券商需做好三方面准备。

  直接定价企业发行市盈率

  较行业市盈率有一定折扣

  2月1日,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相继出台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配套业务规则文件,其中发行承销相关规则的优化备受瞩目。

  证监会在关于《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中提到,全面实行以市场化询价方式定价为主体,以直接定价为补充的定价机制。同时,为完善新股询价定价机制,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设定了采取直接定价方式的限制条件,并在科创板引进直接定价机制。上交所则表示,允许主板、科创板采取直接定价方式。

  另据沪深交易所发行承销相关规则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证券采用直接定价方式的,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不得超过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已经或者同时境外发行的,直接定价确定的发行价格不得超过发行人境外市场价格。

  据Wind资讯统计,自2021年11月15日至2023年2月4日,北交所共发行上市新股99只(不含精选层平移企业),其中96只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发行。

  进一步梳理上述采用直接定价新股的发行价格及市盈率情况,并对比同期298家科创板、创业板采用网下询价方式定价发行上市的企业,中信建投证券资本市场部执行总经理杜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以发现五大特征。

  从发行市盈率的相对水平看,北交所直接定价发行上市的企业发行市盈率较同行业市盈率平均折扣23.03%,而同期科创板、创业板询价定价上市企业较同行业市盈率平均上浮130.03%。

  从融资规模上看,北交所直接定价发行上市的企业平均融资规模为1.88亿元,明显低于同期北交所询价和科创板、创业板询价定价上市企业的平均融资规模4.00亿元和17.37亿元。

  从融资时效性上看,北交所直接定价发行上市的企业发行期间(证监会注册日至上市日)平均天数为35天,低于同期北交所询价和科创板、创业板询价定价上市企业的平均发行天数38天和56天。

  从首发总市值水平看,北交所直接定价发行上市的企业首发总市值平均值为8.72亿元,显著低于同期北交所询价和科创板、创业板询价定价上市企业的平均值20.71亿元和96.64亿元。

  直接定价企业均为已盈利企业,而科创板已有20家未盈利企业上市,占同期科创板149家上市企业的比例为13.42%。

  保荐机构可从三方面

  提升定价能力

  进一步梳理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发行的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表现,开源证券副总裁兼研究所所长孙金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市场整体行情较好、新股发行数量较少时,二级市场对券商直接定价的接受度较高。剔除市场低迷和北交所新股密集发行的2022年12月份之后,北交所开市以来采用直接定价方式发行的新股有65只,这些新股的平均首日涨幅达48.24%,破发率为21.54%,整体优于同期科创板新股。

  借鉴市场经验,孙金钜认为,询价制度充分发挥了资本市场的定价功能,更能挖掘企业投资价值和市场需求,但是在特定情况下更适合采用直接定价的方式发行:例如,考虑市场整体行情和流动性情况,为确保发行成功率时;承销券商自身具有强定价能力时,毕竟直接定价对券商的研究和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面注册制下,多元化的发行定价方式对保荐机构的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谈及未来保荐机构如何在直接定价方式中寻找估值定价逻辑,孙金钜认为,保荐机构要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竞争优势和商业模式等因素,要跟投资者做充分沟通,平衡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和发行人的融资需求。

  在杜祎看来,保荐机构需要对企业价值、所处行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参考投资者反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司基本面、发行人所属行业估值水平、可比公司二级市场估值水平以及上市后合理涨幅等各种因素,审慎合理进行定价。具体而言,保荐机构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升定价能力:

  一是加强行业研究与企业价值挖掘能力。强大的研究能力和对产业研究分析的系统性研究是合理定价的基础,券商投行需进一步加强行业研究能力,提升对相关企业的价值分析,以专业、公允、合理的估值定价建议在定价过程中推进买卖双方博弈,从而实现高质量定价。

  二是将发行工作全流程做精做细。在发行方案制定、发行窗口选择以及发行人预期管理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对方案中关键内容做充足论证的同时,重视发行人的预期管理工作,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及时、专业、科学的分析建议,帮助发行人全面、客观地认识并理解市场情况,引导其谨慎选择发行时间窗口,合理定价。

  三是审慎合理定价,夯实定价基础。投资银行要综合考虑发行人所属行业估值水平、公司基本面情况、可比公司二级市场估值水平以及上市后合理涨幅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审慎定价,努力平衡各方利益。(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证协拟出台券商发行承销新规:统一注册制各板发行承销规则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就全面注册制下券商的发行承销,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起草了新规进行进一步的规范。  2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获悉,近日中证协为适应全面实施注册制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发行承销行为,落实承销商责任,制定形成了《证券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证券承销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下称“《承销规则...

    时间:02-03
  • 投行迎全面注册制重磅利好,哪类券商受益更多?

      中新经纬2月2日电 (马静)1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随后一夜沸腾,有券商非银分析师连夜撰写分析研报,并用“春风已至”“制度建设里程碑”等字眼来形容这一重大利好。  有市场分析认为,全面注册制落地,短期内,主板IPO储备量和投行业务收入占比高的券商将受益更多。中新经纬以此为口径统计后发...

    时间:02-02
  • 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券商投行产业链有望重塑

      股票发行注册制将在全市场推开,上市效率的提升和上市条件的多元化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IPO扩容。  券商人士认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有望推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监管退市等领域实现系统性优化,从而提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投行作为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的直接参与主体,有望全面受益。投行上下游...

    时间:02-02
  • 北交所多项制度红利持续释放 市场流动性逐步改善

      本报记者 孟 珂  开年以来,北证50指数涨幅超13%。尤其是1月31日上涨5.79%,创指数发布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随着融资融券业务、做市业务细则相继出炉,投资者参与北交所市场的热情高涨,市场活跃度持续提升。同时,由于经历了充分回调,当前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整体处于较低位置,投资价值凸显。北证50指数基金也积极入场,助力上...

    时间:02-02
  • 券商展望A股2月行情 上攻走势料延续 成长消费齐头并举

      2023年1月,A股主要股指收涨、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入等积极信号增强了投资者对2月行情的乐观预期。多家券商日前发布最新月度投资策略,认为2月A股有望继续上攻,市场活跃度料提升,外资也有望进一步流入市场。  从配置思路来看,2月份,业内人士对于成长和消费两大方向更加青睐,推荐的“金股”密集分布在电力设备、计算机、食品饮料、...

    时间:02-01
  • 北交所2022市场改革“成绩单”:合格投资者超526万户,全年新增83家企业

      开市运行一年有余的北京证券交易所(下称“北交所”),市场初始规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1月31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布《北交所、新三板2022年市场改革发展报告》,截至2022年末,北交所上市公司162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3家,较开市时翻一番,全市场合格投资者超526万户,入市资金类型、结构明显改善。  发行审核方面,北交所紧紧扭...

    时间:02-01
  • 36家券商2022年业绩已曝光!天风证券预亏超12亿,啥情况?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马静)30日,又有十余家券商相继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负。  至此,已有36家券商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或披露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数据显示,近七成券商净利润下滑幅度超50%;4家券商出现亏损,其中天风证券预亏12.71亿元居首。相关公告显示,天风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06亿元,减少了净利润4.56...

    时间:01-31
  • 谋求公募牌照 券商资管加速转型

      近期,两家券商资管子公司递交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相关材料。近年来,券商通过设立资管子公司进军公募赛道热情较高。据统计,2022年,中信证券、申万宏源、万联证券、国金证券先后被证监会核准设立资管子公司。截至目前,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在排队申请设立资管子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以资管子公司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是券商...

    时间:01-31
  • 北交所政府债券交易规则落地:不增设准入条件,现券协商成交

      北交所债券市场建设再进一步,政府债券业务规则落地。  1月30日晚间,北交所官网发布《北京证券交易所政府债券交易细则》(下称《交易细则》),共五章40条,明确了交易债券范围、参与主体等内容。交易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细则重点内容包括:北交所不增设市场准入条件,已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账户的投资者及本所认可的其...

    时间:01-30
  • 去年末券商私募资管存量超6万亿元 头部效应显著

      记者 周尚伃  中基协官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存量规模为6.28万亿元。中金公司认为券商资管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券商资管规模达18万亿元。  资管新规对券商资管主动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推动券商私募资管市场优化,证券行业头部效应明显。中基协近日发布的2022年四季度证券公司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

    时间:01-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