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股票回购缘何创新高

2023-02-03 09:32:06

来源:经济日报

  继2022年A股掀起回购热以来,新年又有多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在业内人士看来,A股回购热仍有延续的可能,当前市场较低的估值水平加之回购制度的不断完善,促使上市公司回购规模不断提高,股票回购已成为资本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维护市值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提升企业价值、提振投资者信心等多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

  市场信心持续增强

  2022年是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的“大年”。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157家上市公司实施股份回购,同比增长超过15%,创下历年新高,在回购金额上,1157家上市公司合计超过千亿元。今年开年以来,回购依然成为了多家上市公司的共同选择。数据显示,截至1月31日,已有142家实施回购,较去年同期增长24%,金额累计达到134.77亿元。

  “近年来,股份回购增多主要来自于对于投资者利益的保护、股权激励和市值管理三大原因。去年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我国不少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下降,部分公司市场估值已经显著低于企业的内在价值。因此,一些对发展前景看好的公司选择进行股份回购,既是其现金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稳定股价,同时促进上市公司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

  从去年实施回购公司的具体情况看,在回购个股数量上,医药生物数量最多,电子、机械设备、计算机等行业紧随其后,回购个股数量均超110股;在回购金额上,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石油石化五类行业2022年内已回购金额都达到百亿元以上。

  在市场人士看来,上述行业股价去年较大幅度下调是众多公司选择大量回购的主要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表明了企业自身对公司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

  “回购计划表明了大股东和核心成员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股价的信心。”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对记者表示,在部分行业和公司股价持续调整的背景下,回购能够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信心,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同时,通过回购与上市公司深度绑定,有助于增强大股东和高管责任感的提高,增厚公司业绩,从而形成正反馈。

  再从回购的目的来看,近年来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的占比依然较大,其他则多用于注销、市值管理、盈利补偿等目的。陈梦洁表示,上市公司会根据自身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发展战略选择回购用途。对于投资者而言,企业采取回购注销的方式能够直接增厚EPS降低估值,预期回报率较高。但需注意的是,回购并不等同于估值修复,投资者应理性对待回购行为,结合回购力度和目的、行业及公司发展、财务情况等基本面情况综合分析判断。

  “上市公司在实施股票回购过程中需要坚持长期主义,保护好中小股东利益。”田利辉表示,股票回购并非绝对的正向意义,不排除市场上部分公司通过股票回购的利好消息来操纵股价,形成负向影响,因此投资者也要辩证看待公司的回购行为。

  相关政策不断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鼓励和规范上市公司回购股票也是监管层近年来不断推进的重点工作。去年4月份,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去年5月份,沪深交易所也明确支持股份回购,其中上交所提出研究推动上市公司回购、增持等稳市行为便利化,继续支持鼓励资管机构、人员自购,配合做好长期投资者入市工作

  去年10月份,证监会就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支持鼓励上市公司依法实施股份回购、董监高依法增持股份,积极维护公司投资价值和中小股东权益,更好顺应市场实际和公司需求。

  “从制度环境上看,证监会修订《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对上市公司回购条件和回购实施条件、回购与再融资交叉时的限制区间、禁止回购窗口期的规定等进行了优化,更好地顺应了市场实际和公司需求,进一步提升了回购的制度包容性和实施便利性,提高了上市公司依法实施股份回购和董监高依法增持股份的积极性、便捷性、主动性。”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及研究部总监庞溟表示。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2022年监管层多次推动上市公司进行股份回购,对于企业发展、资本市场的信心提振以及投资者都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受疫情以及外部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A股市场回调,整体估值处于低位。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积极回购优化公司资本结构,提高财务灵活性。同时,通过支持股份回购将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升投资者的信心,稳定资本市场预期。

  庞溟进一步指出,市场回购规模持续扩张反映了上市公司和董监高认为资本市场整体上低估了自身股价和市场价值,从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效进行市值管理等目的出发,综合考虑公司财务状况、未来发展及合理估值水平等因素进行股份回购,以推进公司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体现了上市公司和董监高对自身正常经营、稳定增长、长期发展和投资价值的坚定信心。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自2005年《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票管理办法(试行)》颁布以来,回购条款历经多次重要修订。从时间上看,历次重要修订均出现在市场相对底部位置。监管层通过对上市公司的回购行为加以制度规范,用降低门槛、扩大范围等方式释放积极信号,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开展股份回购。

  助力良性生态形成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股票回购已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维护市值的重要手段,将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当前市场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基于对经济恢复的预期,以及对公司发展的信心,股份回购规模仍有望保持在较高水平。

  庞溟认为,促进和鼓励上市公司从实际出发,依法依规、积极主动、审慎有序地运用股份回购、增持股份等工具和长效机制,可以展现对公司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和长期投资价值的信心,可以有效维护公司股票价格、市场价值与资本价值,可以促进公司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也可以切实维护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相应给予投资者稳定的预期和给予股东长期投资回报,还可以更好地培育与建立全市场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最终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幅提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要素配置效率、加速打造资本市场良性生态、在更深层次上推动释放资本市场活力和动力。

  华福证券研报指出,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是上市公司维护自身价值、增强市场信心的重要工具。公司回购股份对市场来说是一个积极信号,2022年上市公司股份回购频频,也侧面反映A股估值已回落到一个具有性价比的区间。

  业内专家表示,主动式回购是指公司主动而为的回购,分别在2013年、2016年、2018年迎来高峰,彼时恰好为资本市场低迷之时,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有提振股价、化解风险的需要。在主动式回购中,以市值管理为目标的回购受到政策导向和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护盘”目的;以股权激励为目标的股份回购在2015年政策放开后,也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说明股份回购作为一种财务工具,服务实体经营的属性也在逐步增强。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详解

      中新社北京2月2日电 (记者 陈康亮)2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内在要求。  会议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一步一个脚印抓好落地实施。  ...

    时间:02-02
  • 我国启动全面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多层次资本市场定位将更清晰

      央视网消息:中国证监会昨天(2月1日)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经过4年试点后,我国启动全面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证监会表示,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与核准制相比,不仅涉及审核主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时间:02-02
  • 从“试验田”到“全面开花” 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经济观察)从“试验田”到“全面开花” 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中新社上海2月2日电 题:从“试验田”到“全面开花” 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发展  作者 高志苗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近日正式启动,中国资本市场稳步向前发展。  试验田:四年改革试点成效显著  从2019年7月22日,首批科创板公司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承...

    时间:02-02
  • 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券商投行产业链有望重塑

      股票发行注册制将在全市场推开,上市效率的提升和上市条件的多元化将进一步推动A股市场IPO扩容。  券商人士认为,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有望推动发行上市、交易机制、监管退市等领域实现系统性优化,从而提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改善金融市场结构。投行作为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的直接参与主体,有望全面受益。投行上下游...

    时间:02-02
  • 一场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观察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 题:一场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改革——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观察  新华社记者赵晓辉、刘慧、姚均芳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

    时间:02-02
  • 中国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 资本市场再迎发展新机遇

      (经济观察)中国启动全面注册制改革 资本市场再迎发展新机遇  中新社北京2月1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资本市场再迎重磅改革。2月1日,中国证监会就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涉及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等主要制度规则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正式启动。  高盛高华总经理索莉晖表...

    时间:02-01
  • 兔年资本市场三大重点:注册制改革、制度型开放、防控风险

      记者 吴晓璐  近日,接受《证券日报》采访的多位专家展望兔年资本市场,称深入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三大重点工作。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对记者表示,今年是我国经济恢复到常态性增长的关键一年,资本市场需要在改革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国内需求复苏,助力经济高...

    时间:01-30
  • 助力稳增长 发展资本市场成地方两会热词

      近期,全国各地两会密集召开。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涉及资本市场规划,包括设立新增上市公司目标数量,培育壮大专精特新“小巨人”,支持基础设施REITs发展,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等。  专家认为,借力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是地方稳增长的抓手之一。积极引导本地企业上市发展,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地方经济增长。 ...

    时间:01-18
  • 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月12日至14日,由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风证券、海南新时代政策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政策科学论坛在三亚市召开。此次论坛旨在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从而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在会上指出,目前中国直接融资与...

    时间:01-17
  • 地方两会陆续召开 聚焦资本市场工作三大重点

      本报记者 吴晓璐  1月15日上午,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代市长殷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提出,“支持北交所扩大交易规模”。  近日,2023年地方两会陆续召开。据记者梳理,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涉及资本市场规划,包括支持当地证券或期货交易所改革发展;设立新增上市企业目标数量,加大融资力度;推动REITs试...

    时间:01-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