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多元支付不是要取代现金

2023-02-02 09:08:58

来源:经济日报

  姚 进

  近日,一则“大额纸币会逐渐退出市场流通”的传言引起涟漪,甚至有观点认为此举是为了推广数字人民币。显而易见,这是一种误读。人民币现金是国家法定货币,数字人民币研发不是为了取代现金,而是为了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升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在可预见的将来,现金仍将长期存在。

  由于纸币在流通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变脏变旧,这种“脏污”类型的纸币,属于不宜流通人民币。为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质量,2022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新版《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JR/T0153-2022)金融行业标准,对脏污指标评价标准进行了提升。目前对一些纸币的回收,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流通中人民币整洁度,确保公众用上“放心钱”“干净钱”。

  近年来,随着第三方支付手段的普及,购物、用餐、加油、买票等诸多场景的现金支付已逐渐被手机扫码取代。移动支付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也改变了大家的支付习惯。有人说,现在出门不带现金不要紧,忘带手机则“寸步难行”;有商家说,使用现金成本较高,需要花时间去清点和保管,而且有安全上的顾虑;甚至有观点认为,既然移动支付是大势所趋,那么整顿拒收现金就是多此一举。

  这些观点看似有一定道理,实则不然。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现实中,部分商家或公共服务机构拒收现金的行为,不仅剥夺了消费者的支付选择权,也损害了人民币的法定货币尊严,更不利于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公平、在重大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支付需求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尤其对老年人来说,拒收现金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早在2018年,监管部门就曾明确鼓励多元化支付方式发展,整治拒收现金行为。2020年12月,央行就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有关事项发布专项公告,重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可见,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成为拒收现金的理由。

  目前,我国已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同时数字人民币研发和试点工作正在稳妥推进中。不同的支付工具各有优势,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市场主体的支付需求。鼓励多元化支付不等于对现金说“不”,而是应该将选择支付方式的权利交给消费者。既要肯定多元化支付的意义,加强对各类支付结算方式的推广,也要充分尊重公众支付结算习惯,包括使用现金支付的习惯。

  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人民币作为百姓日常消费支付手段的补充,不是为了取代现金,二者将长期共存。对于一些人担心的数字人民币会侵犯个人隐私问题,应该看到,数字人民币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会充分尊重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并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在实物现钞依然发行的前提下,公众仍然可获得实物现钞所提供的完全匿名性,不会因数字人民币的发行而受影响。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央行: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58家

      中新网2月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1日发布2022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58家。贷款余额9086亿元,全年减少337亿元。(中新财经)图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

    时间:02-01
  • 央行: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58家

      中新网2月1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1日发布2022年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数据报告,,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5958家。贷款余额9086亿元,全年减少337亿元。(中新财经)图自中国人民银行微信公众号...

    时间:02-01
  • 央行四天逆回购近万亿元!机构:预计2月资金面大概率企稳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央行连续四个交易日开展逆回购近万亿元。  央行官网公告称,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2023年1月3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471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0%。Wind数据显示,今日3010亿元逆回购到期,因此当日净投放1700亿元。  据统计,央行节后连续四个工作日大额操作逆回购,总额达到9940亿元。1月...

    时间:01-31
  • 央行1月31日开展50亿元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央行网站31日消息,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市场流动性,支持银行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2023年1月31日(周二)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2023年第一期央行票据互换(CBS)操作。本期操作量为50亿元,期限3个月,面向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进行固定费率数量招标,费率为0.10%,首期结算日为2023年1月31日,到期日为2023年4月30日(遇节...

    时间:01-31
  • 央行1月31日开展471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新网1月31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2023年1月31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471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00%。(中新财经)图自央行网站...

    时间:01-31
  • 兔年首个“超级央行周”来袭,A股“春季躁动”能否延续?

      作者:周艾琳  本周,兔年的首个“超级央行周”即将登场。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都到了决定货币政策的关键时刻——市场预计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BP),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则可能加息50BP。  近期,由于美国通胀数据下行,软着陆预期升温,纳指年初至今已反弹11%。被视为“美联储喉舌”的《华尔街日报》记者Nick Timiraos也在...

    时间:01-31
  • 日本央行行长继任者会是谁?2月或揭晓谜底

      据外媒报道称,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谈及关于任期将于4月8日结束的央行行长黑田东彦时,明确表示将换人,称下任人事方案预计2月提交国会。  岸田文雄就央行行长人事问题强调:“首先将换人,在切实敲定人选后向国会提交。”被问及是否预计在2月向国会提交后任人选时,岸田文雄称“考虑到国会日程等,我认为是的”。  作为全球主要央...

    时间:01-30
  • 重要通知!央行最新宣布

    记者1月29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

    时间:01-30
  • 重要通知!央行最新宣布

    记者1月29日从中国人民银行了解到,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通知,延续实施碳减排支持工具等三项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至2024年末,将部分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的金融机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策惠及面,深化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延续实施至2023年末,2...

    时间:01-30
  • 央行持续千亿逆回购 股市债市获支撑

      节后央行持续千亿元逆回购操作引发关注。1月2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为维护月末流动性平稳,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280亿元逆回购操作,期限7天,利率2%,与此前保持一致。业内人士认为,央行着力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将利于维持利率市场的平稳运行,流动性宽松将对股市、债市等市场形成一定支撑。  适时适度回笼与投放 ...

    时间:01-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