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多地提前发布重点项目清单,年投资数万亿拼经济

2023-01-31 09:01:27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李秀中

  春节长假刚过,地方就掀起了拼经济的热潮。

  最近,广东、四川、福建,成都、武汉、济南、烟台等多个省市密集发布重点项目名单,这比往年发布时间提前了一两个月,目的就在于促进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投资和经济增长。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政策性金融要加大对符合国家发展规划重大项目的融资支持。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当疫情的持续冲击翻篇,地方抓经济的热情高涨,积极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

  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

  1月28日,福建省发改委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这比其2022年度重点项目名单发布提前了一个月。2023年度,福建省重点项目1580个,总投资4.09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480亿元。

  同日,在广东“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该省宣布今年将安排省重点项目1530个,总投资约8.4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规模的项目达205个,50亿元至100亿元规模的项目有152个。

  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发布重点项目清单的还有成都、武汉、济南、烟台等城市。

  成都以市政府2023年1号文件发布了《2023年成都市重点项目计划》,拟编列项目900个,总投资2442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1.8亿元。武汉市发改委发布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包括1154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4.5万亿元,年度投资4600亿元以上。

  1月29日,四川省发改委公布2023年四川省重点项目名单,共列700个项目,其中续建项目464个,新开工项目236个。其中,产业类项目数量最多,为346个;其次是基础设施项目,271个;民生工程及社会事业项目、生态建设及环境保护项目分别为60个、23个。

  而山东和河北等省份在春节假期前一日就发布了重点项目清单。陕西省则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集中开工了一季度795个省、市重点项目,总投资5646亿元,年度投资2285亿元。陕西今年谋划省级重点项目643个,项目总投资约2万亿元,年度投资4818亿元。

  纳入省市重点项目有严格的评审程序,需要满足一些条件。一般省市发改委遴选后征求各厅局意见,再报请省、市政府批准后对外公布。因此,重点项目名单往往在二三月份出炉,甚至有时会更晚公布。

  成都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的重点项目计划印发时间相比往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为的就是让各项目业主单位尽早启动项目促建等相关工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四川省2022年就将重点项目名单发布时间提前到了1月,四川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当时解释称,在年初即公布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就是要表达“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要争先”的精气神。

  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今年开年以来,各地掀起了拼经济的热潮,做了一系列工作部署。扩大投资进而扩大内需成为工作重点,因此,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就成为加快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尽早形成实物量,进而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1月28日,广东省发改委主任艾学峰在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我们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的要求,牵头发挥好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机制和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万亿元。”

  四川省经济发展研究所高级经济师鲁荣东对第一财经表示,地方大抓投资,抓项目建设,目的在于通过扩大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也通过这些积极举措来向市场传递信心,稳定预期。

  全力扩投资

  扩大投资是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就明确要求,2023年要把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战略重点,深入实施“三个一批”和重要项目集中攻坚,确保重点项目能开尽开、能开快开。

  不仅如此,武汉今年将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1月28日,济南召开2023年“项目突破年”工作动员大会,会议指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提出要把握“项目突破年”重点任务,努力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扩大内需、生态建设、改革开放等十个领域取得突破。

  “今年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中,产业项目有528个,总投资1.25万亿元,年度投资3290亿元;投资规模过百亿元的项目有44个,总投资9237亿元,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力支撑。”陕西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因此,从重点项目名单里可以看出,不仅发布时间提前,总量规模也有所增长,结构也优化。“2023年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较2022年增加36.8亿元,项目质量结构进一步优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更加鲜明。”成都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1月初召开的贵州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透露:2023年,贵州计划推进实施省重大项目4000个以上、完成投资8000亿元以上,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在这个会议上,贵州省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处长黄鹏举说:“我们去年产业投资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今年还是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这个观念,扩大产业投资,继续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的机遇、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谋划一些符合政策、市场化、有收益的项目,筹集项目建设的资金。”

  加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

  提前发布重点项目名单的同时,各地也强化重点项目的要素保障,并制定了调度和考核机制,以保障重点项目的推进。

  福建省发改委印发2023年度省重点项目名单的通知时要求,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服务保障,加强项目储备,以问题为导向,坚持集中协调和日常跟踪协调相结合,用好“月协调”“季督查”项目工作机制。

  通知要求,对标目标任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投资进度、质量安全、生态环保同步推进;部门联动保障要素,落实省重点项目用地、用林、用海和建材、火工油品、物资供应等需求。

  省、市重点项目投资金额都很高,一般都是5亿元、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而且各方面带动性强,因此成为地方政府扩大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纳入重点项目名单之后,这些重点项目也将享受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这些支持政策包括优先保障用地、用林、用水、用电等要素资源,有些地区还有优先修改规划以及优先用地指标奖励;优先保障重点项目环境准入,一些地区将腾出的环境容量也优先用于重点项目;还有优先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和安排省级财政资金等。

  各地政府对重点项目出台了管理办法。比如,2022年出台的《武汉市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就规定,各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优先保障市级重大项目所需资源要素,将其优先纳入绿色通道办理各项手续。该办法包括了用地、用林、能耗及污染物指标、资金等7项保障措施。

  在重点项目计划印发后,成都就要求强化重点项目要素保障,优化审批流程,坚持分级分类协调、“行业+综合”调度和“红黑榜”通报机制,推动形成重点项目建设合力,有效支撑全市经济运行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山东省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大项目服务保障力度,形成省重大项目推进合力。要健全“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强化能耗指标、土地、水资源等要素创新保障,加快推进规划、土地、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落实,推动项目依法合规开工,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在这些要素资源中,资金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贵州省社科院副院长黄勇告诉第一财经,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比较大,以政府为主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短期效益不明显,因此投资增长转向以扩大产业投资为重点。

  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继续用足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的经验做法,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资金,强化要素保障。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因此,各地在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都将积极争取中央政策和吸引民间投资作为一个重点。

  艾学峰在上述会上表示,今年将积极推动一批项目新增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和方案“盘子”,争取国家政策、资金、用地等支持,力争今年国家给予广东专项债额度超过去年;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文件,梳理公布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应用场景和创新需求,吸引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投资。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一夜间近600家公司业绩预亏,这十家亏超百亿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吴晓薇)A股上市公司月末密集披露2022年度业绩预告,堪称“比惨大会”。  “V观财报”(微信号ID:VG-View)梳理发现,1月31日共披露1146份业绩预告,其中预亏上市公司多达580家。首亏291家,续亏289家。  在预亏TOP20中,航司霸榜前三,房企占据8个席位。  2022年业绩最“惨”的是中国国航,预亏370亿元-395亿元...

    时间:01-31
  • 36家券商2022年业绩已曝光!天风证券预亏超12亿,啥情况?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马静)30日,又有十余家券商相继披露2022年业绩预告,净利润同比增速均为负。  至此,已有36家券商发布2022年业绩预告或披露未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等。数据显示,近七成券商净利润下滑幅度超50%;4家券商出现亏损,其中天风证券预亏12.71亿元居首。相关公告显示,天风证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6.06亿元,减少了净利润4.56...

    时间:01-31
  • 子公司拖累 黑芝麻2022年预亏逾1.2亿元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闫淑鑫 实习生 赵薇)30日晚,黑芝麻发布公告称,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元-1.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1.1亿元-1.62亿元。  数据显示,2021年,黑芝麻归母净利润也曾亏损1.09亿元。  二级市场上,31日,黑芝麻股价高开1.67%,截至午间收盘报8.67元/股,上涨3.71%,总市值64.5亿元。  提及2022年亏损的原因,黑芝...

    时间:01-31
  • AI写“小作文”火出圈背后,ChatGPT如何赚钱?

      中新经纬1月31日电 (常涛)近日,被网友称为“能写论文、编代码、创作小说”的AI聊天机器人ChatGPT再次火出了圈。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在2022年11月推出的AI语言模型,它之所以一推出就迅速火遍全球,主要是因为它的“聪明”程度在很多人意料之外,不仅可以按要求创作故事、撰写新闻、回答客观问题、聊天,甚至还...

    时间:01-31
  • 舍得酒业:选举倪强为公司董事长

      中新网1月31日电 舍得酒业1月31日发布第十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董事会选举倪强为公司董事长,选举副董事长蒲吉洲为公司联席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十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中新财经)图自舍得酒业公告...

    时间:01-31
  • 比亚迪预计2022年营收超4200亿元 净利润为160亿元至170亿元

      中新网1月31日电 比亚迪1月30日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司2022年预计年度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亿元至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至458.26%。(中新财经)图自比亚迪业绩预告...

    时间:01-31
  • 《流浪地球2》带来多少营收? 华策影视和华谊兄弟最新披露

      中新网1月31日电(中新财经 吴家驹)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发稿时,电影《满江红》累计票房已超33亿元,分账票房已超30亿元。电影《流浪地球2》累计票房已超27亿元,分账票房已超25亿元。  猫眼专业版显示,电影《满江红》出品方包括:北京欢喜首映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光线影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公司,联合出品...

    时间:01-31
  • 辽宁省“RCEP智库”重点服务142家企业 助企开拓RCEP区域市场

      中新网沈阳1月31日电 (李晛)据辽宁省贸促会1月31日消息,为助力抢抓RCEP生效实施机遇,深化辽宁省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间的务实合作,帮助辽宁企业更好运用RCEP规则拓展外贸新空间,辽宁省贸促会结合商事法律工作实践,在辽宁省贸促系统出证认证企业中选出了智库重点服务企业142家,助力企业更好开拓RCEP区域市场。  《区域全面经...

    时间:01-31
  • 2022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下降4% 结构有所改善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月31日公布,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4038.5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下降4.0%。官方强调,尽管工业企业利润有所下降,但利润上下游结构持续改善。  202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销售持续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5.9%。受多...

    时间:01-31
  • 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 供需加速回升

      中新社北京1月31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1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环比上升12.8个百分点,结束连续6个月下降走势,表明非制造业供需呈现加速回升迹象。  2023年1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4%,环比上升12.8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加速回升,回稳向好发展态势显现。社会往来活动和...

    时间:01-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