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正被重构的城市竞争格局:常州能否成为新能源之都?

2023-01-29 16:27:57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一行

  2023年将迈进“GDP万亿之城”的常州,“新春第一会”的关键词选择了新能源,这也是当前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主攻方向。

  在1月28日举行的“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上,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表示,新能源领域进入了长周期、高成长的黄金时代,正在深度重构经济地理、重组创新版图、重建能源结构、重塑生活方式,成为城市竞逐的“必争之地”。

  被称为深度重构经济地理的新能源产业,在2022年助推常州工业总量首次破2万亿,跃居江苏全省第三,重回苏锡常的位次;GDP超9550.1亿元,增长3.5%、位列江苏经济大市第一,2023年迈进GDP万亿之城几无悬念。这其中,“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起到了挑大梁的作用。”常州市副市长徐华勤说。

  数据显示,2022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突破5000亿元,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三大产业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

  常州新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资本市场新能源常州板块市值超万亿元。徐华勤表示,该目标预计到2025年将支撑常州制造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GDP再创新高。

  新能源挑大梁

  2015年之前,常州动力电池产业并不强,但随着中创新航、时代新能源、蜂巢能源等的落地达产,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目前已达97%,居全国首位。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龙头企业中,有4家布局常州,分别是宁德时代、SK(北电爱思特)、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1/5,江苏全省1/2。

  动力电池又带动了整车的集聚。随着理想、比亚迪等的到来,常州新能源汽车2022年实现整车产销超34万辆,占江苏全省的一半,在传统造车强市、能源大市中突围。

  理想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柯研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共交付整车13.3万辆,同比增长47.2%;公司在常企业实现开票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88.7%;纳税16.8亿元,同比增长132.3%。

  柯研表示,2023年,理想汽车将在常州着手布局纯电动车型以及制造能力;另外,包括驱动电机等在内的高端零部件也将陆续落地常州。

  《2022年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显示,常州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武汉。

  接下来,陈金虎表示,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2025年可望达到40%以上,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正处于井喷期,储能、氢能源等万亿赛道蓄势待发,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全球超级蓝海市场更是不可估量。

  也因此,陈金虎称新能源产业是常州锻造发展优势的“制胜之道”和“独门绝技”,要以新能源之都的全方位崛起支撑城市能级的持续性跃升。

  根据产业规模发展要求,2025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产业规模超7000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业规模超3000亿元),光伏产业规模超2000亿元,电力装备产业规模超1500亿元。

  到2035年,新能源产业规模要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同时,“发储送用”环节深层次、高浓度融合发展,新能源在生产、生活中的渗透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真正建成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

  聚焦储能、氢能,提升产业高度

  目前,常州已经形成了“发储送用”的产业闭环。其中,发电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储能以动力电池产业为主,输送以智能电力装备产业为主,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

  陈金虎表示,储能是万亿级的大市场,也是能源安全的稳定器。要大力发展储能产业,积极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等试点示范,重点发展大容量、高密度、长寿命储能电池,加快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无钴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着力提升“长时储能”能力,更好满足电网侧深度调峰、集中调频、暂态调压的需求,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商业化应用,到2025年储能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

  常州市发改委主任潘冬铃表示,接下来将有序构建多元储能体系。一是以国家示范项目为起点,充分利用金坛盐穴资源,力争3年内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规模达到300兆瓦以上;二是大力推广用户侧电化学储能示范项目,推动储能与光伏、充电桩等融合发展,力争2年内全市电化学储能规模达到300兆瓦以上,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容量支撑和灵活调节能力,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5月,江苏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建成投运,这是压缩空气储能领域唯一国家示范项目和世界首个大型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而在氢能方面,陈金虎表示,据预测,十年之后的氢能就是今天的锂电。要领跑氢能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出台常州的全市氢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聚焦氢能源“制储运用”环节,加快集聚行业优质资源,重点招引氢能储输装备项目,全力建好国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等高端平台,精心打造“常州氢湾”。

  为了放大产业规模,常州还提出,要深化场景应用,加快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建设,鼓励政府工程项目首购首试首用,今年起全市新增及更新公务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100%预留充电接入条件,探索“私桩共享”模式,出台充电停车优惠政策,推动新能源应用渗透率在全国保持领先。

  新能源板块市值超万亿

  “加快IPO上市工作,争取早日挂牌上市。”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杨红新在当天的大会上表示。

  近日,蜂巢能源披露了招股书,公司拟在科创板上市。杨红新说,蜂巢能源连续四年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超过120%。在动力电池领域,进一步巩固长城基本盘,吉利、东风、零跑、合众、小鹏、理想等战略客户的订单交付全面提速,全年装机排名全国第七。在储能电池领域,进一步深化和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电投、华能、华电、中电、电建、中广核等战略客户的业务合作,加快构建新型储能生态。

  2023年,杨红新称,蜂巢能源将加快储能产业发展,重点发展300Ah以上大容量、高密度、长寿命储能电池,加快推广电网储能、商用储能、家用储能示范应用,争创国家级战略性新能源产业集群。同时也将加快四期47Gwh新产能、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常州目前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89家,其中新能源上市公司36家,占比40.91%;总市值4176亿元,占比61.68%。

  2022年1~9月,常州境内新能源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54.35亿元,占全市境内制造业上市公司比重达71.68%,净利润72.43亿元,占比69.07%。

  常州市金融监管局局长刘敏表示,全球光伏龙头企业天合光能(688599.SH)、港股动力电池第一股中创新航(03931.HK)等链主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投、并购等运作放大优势,推动当地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延伸锻强。接下来将深入挖掘“发储送用”各个环节优质企业,支持上市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推动新能源板块产值和市值实现双万亿。

  根据当天发布的《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表示,从2023年起,连续三年常州市级产业投资基金与科创基金安排不少于50%的额度投向新能源产业;发挥创投机构的资本引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向新能源产业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探索采取“同股不同权”等方式,切实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扶持。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迎难而上 贯通技术链!大规模储能技术研发提速

      央视网消息: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研团队正在研发新一代“电力银行”,能够在电力系统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助力我国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建立。  春节期间,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科研团队正在开展全钒液流电池60千瓦电堆研发。相较于上一代已经在电站投入使用的30...

    时间:01-23
  • 上市公司扎堆跨界进入储能赛道

      随着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扩大,与之配套的储能需求大增。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超20家A股公司跨界进入储能赛道,跨界选手涵盖教育、互联网、家电、食品等行业,切入方式包括新设子公司、收购储能公司等。业内人士表示,在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背景下,储能行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储能市场火热  火热的储能市...

    时间:01-18
  • 能链智电与海博思创设立合资公司 布局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

      中新网1月17日电 1月17日,能链智电(NASDAQ:NAAS)旗下能仓科技与海博思创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携手发力储能业务。双方将协同各自在用户、产品、技术和运营、场景等方面的优势,布局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助力“双碳”目标。能链智电与海博思创签约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  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表示:“伴随光伏...

    时间:01-17
  • 工信部等6部门: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

      人民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申佳平)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消息,为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从供给侧入手、在制造端发力、以硬科技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等6部门近日印发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开发安全经济的新型储能电池”。  据了解,能源电...

    时间:01-17
  • 六部门: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

      中新网1月17日电 工信部网站17日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加强新型储能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推进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规模化应用。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交通工具移动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氢储能/燃料电池...

    时间:01-17
  • 六部门: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

      中新网1月17日电 工信部网站17日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把促进新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有序发展光能源、硅能源、氢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动态平衡的良性产业生态。引导太阳能光伏、储能技术及产品各环节均衡发展,避...

    时间:01-17
  • 青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

      中新网西宁1月15日电(祁增蓓)在15日举行的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宝恩说,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青海省加大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扶持力度,乡村旅游接待点发展到2325户,1622个脱贫村光伏产业收益年均达30万元,28.3万脱贫人口拿上了“阳光存...

    时间:01-15
  • 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保障口岸及春运电力供应充足可靠

      中新网深圳1月12日电 (朱族英 黄云杰 舒俊)南方电网深圳供电局12日发布消息称,针对近期深圳口岸客流量增大、用电负荷明显上升的情况,该局提前对7处口岸供电设备开展“无死角”巡查。目前各通关口岸电力运行平稳。  负责深圳湾口岸保供电的深圳南山供电局工作人员介绍,过去3年,各口岸人流量相对较少,变压器负载量较低。深港...

    时间:01-12
  • 碳酸锂价格跌破50万元大关 促进动力电池、储能等生产成本降低

      记者 李春莲  见习记者 彭衍菘  1月9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跌破50万元大关,较11月上旬的最高点跌去了约22.83%。  据上海钢联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9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下跌,电池级碳酸锂下跌1万元/吨,均价报49.25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下跌1万元/吨,均价报46万元/吨;氢氧化锂下跌7500元/吨至9000元/吨。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碳...

    时间:01-10
  • 光伏产业链上游价格急跌深跌,需求超预期迎来久违涨停潮

      光伏产业链价格从高位急转直下,跌势难止。市场认为,随着上游价格降温,行业需求将进一步释放,光伏产业链利润也将迎来再分配。加之业内传闻多家组件企业开始上调排产,订单需求好于预期,光伏板块1月6日迎来久违的涨停潮。  本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在时隔四个月后恢复多晶硅采集价格发布。这一报价信息对于打破当前硅...

    时间:01-0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