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新春走基层)安徽岳西:一年四季都有“茶经济”

2023-01-26 17:42: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安徽安庆1月26日电 (储玮玮 朱森森 王先国)冬日暖阳下,走进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的一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只见“乌牛早”茶苗绿油油,“黄金芽”茶苗渐泛黄,青黄相接的色块给大别山增添了几抹亮色。

  春节期间虽不是茶叶旺季,但该基地负责人汪卫生依然每天忙碌着。“200多亩的基地有十几种茶苗,正月初六就要开始发货。”他说。

  过去,店前镇传统产业以种植茶叶和水稻为主,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2004年,汪卫生身为店前镇杨胜村党支部书记,他带领7名返乡青年尝试培育茶苗。经过几年的摸索,2009年,岳西县稳生茶苗合作社成立,吸引大批村民成为社员,抱团发展

  “现在,一年能卖出3000万株茶苗,产值约300万元。”汪卫生说,土地按每亩800元的价格进行流转,茶苗销往河南、湖北、江苏等地,也解决了当地近百人就业。

冬日暖阳下,青黄相接的茶苗圃给大别山增添了几抹亮色。 朱森森 摄

  目前,岳西县已成为安徽省主要茶树良种繁育基地之一,店前、冶溪、菖蒲、中关、和平等乡镇共建有茶树良种苗圃500余亩,年出圃茶苗7000万株。

  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介绍说,岳西县平均海拔600米,森林覆盖率达77.33%,自古以来都是茶叶重点生产区域,该县罗源场茶叶市场系宋代全国13个茶叶交易市场之一。

  悠久的产茶历史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品质优良的“岳西翠兰”茶。该茶外形芽叶相连,舒展成朵,色泽翠绿,形似兰花,香气清高持久。经开水冲泡后,汤色浅绿明亮,滋味醇浓鲜爽,叶底嫩绿明亮。

  每年春天,该县19.87万亩茶园开始吐出新芽,迎来开采季。截至2022年底,该县茶叶产量6850吨,一产产值9.15亿元,综合产值达27.41亿元。“岳西翠兰”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品牌价值达23.1亿元。

  岳西县冶溪镇大山村地处大山深处,曾经交通不便,春茶无法运出大山。夏秋时节,村民辛苦采摘的鲜茶草,因没有茶厂,只能送到邻省湖北去加工。2017年,大山村靠着扶贫资金和光伏电站收益,建了茶厂,做起茶叶深加工。

  “以前,春茶季一过就没事做了,现在夏天反而成了农忙的时候。”大山村村民黄光明说,一个夏秋季下来,自己家10多亩的茶园就能采摘近3万斤的鲜茶草,收入有3万元。

  菖蒲镇是岳西茶叶大镇,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进一步延伸茶叶产业链,2014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创办岳西县徽宏茶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红茶加工及出口销售,年可加工红茶300吨。2022年,菖蒲镇出口红茶28吨,创汇155.4万美元。

  如今,岳西不少地方纷纷开发夏秋茶生产,增加茶农收入。“茶叶不仅走出大山,还卖到海外,欧洲、非洲、东南亚地区都有。”徐卫兵说,夏秋茶利用面积进一步扩大,正在试制生产黄大茶、伽马茶等。

  近年来,岳西县把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布局优化、加工升级、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茶文旅融合等方面精准发力,茶产业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第一产业。

  徐卫兵说,下一步,岳西将强化茶叶品种品类创新,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根据国内外不同区域消费群体的饮茶口味和需求,合理布局茶叶品种,优化茶类结构,国外高端出口茶以欧盟为主,在国内加快“南茶北进”步伐,逐步形成以名优绿茶为主,红茶、黄茶等茶类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青海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000余个

      中新网西宁12月29日电 (记者 李江宁)记者29日从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目前,该省累计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共1015个,其中,绿色食品(含绿色食品生产资料)572个,有机农产品366个,有机认证环境监测面积达到1.025亿亩,地理标志农产品77个。  据介绍,2022年,青海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方针,...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