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老北京“兔儿爷”兔年受热捧,老手艺人制作近千只不够卖

2023-01-22 08:34:00

来源:新京报

  兔年春节的兔儿爷实在太受欢迎了,按“老礼儿”本该是中秋请回家的吉祥物,腊月就被提前接到家了。

  除夕前夕,北京泥彩塑第五代传承人张忠强把20多只兔儿爷带到了前门大栅栏的非遗文化展上,他也只剩这些非卖品了,年前为过节准备的近千只兔儿爷,在除夕前已经全部售罄。兔年到了,专门找张忠强买兔儿爷的人很多,“最多的时候,上百只兔儿爷一天内就被人请走了”。

  “请兔儿爷就是请平安,送兔儿爷就是送吉祥,还有玉兔治病消灾的传说。”而这些年来,兔儿爷已不仅是中秋节的节日民俗品,更成了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张忠强说,自己最高兴的是看到很多年轻人接受老手艺制作出的兔儿爷,这是文化的传承。

  翻阅大量资料,精心设计癸卯兔年兔儿爷

  左手握着兔儿爷,右手用毛笔在兔儿爷上写了一个金灿灿的“福”字,为癸卯兔年量身定制的一款“连年有鱼”兔儿爷就算完成了。

  “左边这条鲤鱼已经跃出水面,尽管它遇到许多困难,仍然努力跃过龙门;右边这棵桂花树生在广寒宫,树下就是捣药的玉兔。小兔子活泼可爱,桂花树生生不息,代表着我们能在癸卯兔年里过上更好的生活。”张忠强捧着一只“连年有鱼”兔儿爷,介绍每一个元素背后的寓意。为了设计好这款“连年有鱼”,张忠强翻阅了大量资料。

  兔儿爷是北京泥彩塑传统手工艺的其中一种,也是北京地区特色的民俗吉祥玩具。“脸蛋上没有胭脂,而只在小三瓣嘴上画了一条细线,红的,上了油;两个细长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点浅红;这样,小兔的脸上就带出一种英俊的样子”,这是京派作家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中对兔儿爷的描述,很多人知道兔儿爷也是从这段话开始的。

  张忠强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与喜爱,如今兔儿爷不再仅是中秋节的节日民俗商品,更成了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寓意健康、平安。

  小店十几平方米,每天被挤得满满当当

  张忠强在杨梅竹斜街和琉璃厂经营着两家“老北京兔儿爷”店。店面不大,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兔儿爷琳琅满目,店里的兔儿爷采用传统的制作工艺,保持着过去兔儿爷的味道。春节前一个月,就开始有人陆续找到张忠强,想要请一只兔儿爷回家过年,十几平方米的小店,每天都被挤得满满当当。

  1月20日,张忠强带着兔儿爷参加一场非遗文化展,兔儿爷爱好者还追到了展览现场。“以前春节也有人买兔儿爷,但没有今年这么多,兔年到了,兔儿爷也跟着火了。一天最多能卖到一百多只。”几天前,张忠强为春节准备的近千只兔儿爷就已经卖光了,后来再找他买兔儿爷的,大多空手而归,但也有格外诚恳的,会将自己请只兔儿爷的缘由娓娓道来,实在难以拒绝的,他便只好把工作室里的“自留款”拿出来。

  兔儿爷是北京彩塑的一种,已有400多年历史,原型是封神演义中的长耳定光仙,兔首人身,身穿金甲,或着官服,背插小旗,憨态可掬,又不失威严。张忠强在卖兔儿爷的同时,会耐心地为每一位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讲解这背后的传统和文化。

  在他看来,兔儿爷身份的转变,也代表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古老的民间文化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大家愿意来买兔儿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年轻人认同中华传统文化,“比卖出兔儿爷更让我开心”

  先制泥,再制坯,最后彩绘……张忠强说,兔儿爷的制作流程并不复杂,但每个环节的讲究都不少。就拿制泥来说,要在泥土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棉花。至于棉花占比多少、黏性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最合适,就靠手艺人的手和眼对泥料状态的感知了。

  在传统兔儿爷形象的基础上,张忠强也在融入一些创新元素。他说,近几年国潮快速崛起,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逐渐提升,兔儿爷也受到年轻人的喜爱。1月20日展览现场,便有一位专门从亦庄赶来的年轻顾客,想赶在春节买只兔儿爷送朋友。“我一直都很喜欢兔儿爷,家里摆了不少。”

  当天,张忠强带到现场20多只兔儿爷,其中还有几只定制款。在他看来,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觉得这很时尚,并从中感受到自信和力量。“这是比卖出多少兔儿爷都更让我开心的事情。”张忠强说。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经济回升带旺电力消费,中电联预计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6%

      澎湃新闻记者 杨漾  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回升将拉动电力消费需求增速加快。澎湃新闻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年度电力供需形势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正常气候情况下,预计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15万亿千瓦时,比2022年增长6%左右。  用电数据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和“温度计”。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之一,全...

    时间:01-22
  • 消费券“劝”来新春消费开门红

      新华社天津1月21日电(记者李亭、梁姊)春节来临,天津一家超市里人头攒动。姚女士和家人选购了满满一车年货,“抢到了一张满1000元减300元的‘津乐购’消费券,正好用来置办年货!”姚女士高兴地说。  春节前夕,多地密集发放消费券,通过“春节假期搭台,消费券唱戏”的方式激活春节消费市场。消费券“劝”消费效果如何?天津海信广场媒...

    时间:01-22
  • 2023年春节档票房破10亿!机构预测超90亿,你看了哪部?

      中新经纬1月22日电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3年1月22日10时08分,2023年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破10亿,总人次为1830.17万人,总场则达116.26万场,平均票价为54.6元。  《流浪地球2》《满江红》《无名》分列春节档票房前三位。截至发稿,《流浪地球2》以档期票房2.98亿元居于首位;《满江红》档期票房为2.78亿元;《无...

    时间:01-22
  • 有力保障节日消费需求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居民消费热情正在回归。春节已至,保障好人民群众节日消费需求,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却是一道必须答且必须答好的民生课题。  民以食为天,满足春节期间的餐桌需求是保障节日消费需求的重头戏。想让群众吃饱吃好,首先要保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菜篮子”一头连着...

    时间:01-22
  • 数字赋能制造“蝶变”

      医药“制造”变“智造”,数字赋能为场景赋智,工业互联网“万物互联”……春节前夕,记者走进沈阳市铁西区多家企业,感受到当地正热火朝天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造升级“老字号”,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加快建设高水平数字铁西。  医药“制造”变“智造”  “不是秒级,是毫秒级!”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102分厂厂长鲁...

    时间:01-22
  • 春运前15天中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近1.1亿人次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庞无忌)记者22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集团)获悉,1月7日至21日,春运前15天,全国铁路客运量大幅回升,累计发送旅客10954.3万人次,同比增加2348.6万人次,增长27.3%,日均发送730万人次;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5592万吨,铁路货运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2023年春运于2023年1月7日开始,2月15日结...

    时间:01-22
  • 精准调控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是今年全国发展改革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近日召开的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明确,今年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扎实做好发展改革工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时间:01-22
  • “团圆游”展新春风貌 黑龙江冰雪旅游市场回温向暖

      (新春走基层)“团圆游”展新春风貌 黑龙江冰雪旅游市场回温向暖  中新网哈尔滨1月22日电 题:“团圆游”展新春风貌黑龙江冰雪旅游市场回温向暖  中新网记者 王琳  “这座兔子雪雕是一家,我们也是一家,团团圆圆合个影。”呵气成霜的哈尔滨冬季,市民李春江携全家在太阳岛雪博会“兔年大吉”雪雕前留念。“回家过年,畅赏龙...

    时间:01-22
  • 一位网约车司机的除夕:凌晨回家,在路上才踏实

      中新经纬1月22日电 (常涛)兔年春节,是80后网约车司机李彬连续留在杭州的第四个年头。按照过去三年的习惯,除夕(1月21日)这天晚上,李彬8点半准时出车。收车回到家时,已是初一(1月22日)凌晨。睡了一觉后,李彬再次打开了软件接单……  除夕夜挣钱不多,但有成就感  李彬是黑龙江齐齐哈尔人,2019年3月来到杭州,成为了一名网约车司...

    时间:01-22
  • 春节档观影票价首降,平均票价54.6元

      作者:揭书宜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1月22日10时08分,2023春节档(1月21日-1月27日)总票房(含预售)突破10亿,总人次1830.17万人,总场次116.26万场,平均票价54.6元,相较2022年春节档预售同阶段的58.3元,下调了3.7元,也是自2016以来近7年平均票价首次下降。  目前《流浪地球2》票房排名第一,为2.9亿元;《满江红》以2.7亿元位列第二...

    时间:01-2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