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密集上市并非美妆巨头“救命稻草”

2023-01-19 15:11:48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汪海晏

  随着本土美妆品牌的加速崛起,国货美妆正在资本市场上演着一场“速度与激情”。

  据羊城晚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18家美妆相关企业已启动上市进程或正在寻求上市机会。其中,有7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还有十余家企业在排队中。这些企业涵盖了国货美妆全产业链,既包括柏星龙、中荣股份、亚香香料等上游原料商、包材商,也包括巨子生物、上美集团、相宜本草、环亚科技等中游品牌企业,还有青木股份、数聚智连等下游电商代运营企业

  谋求上市,似乎成了美妆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不过,随着资本的介入,一些老牌国货美妆品牌和生产企业获得弯道超车机会的同时,也给美妆行业带来了更多新的变化与挑战。或许,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多家老牌国货启动IPO

  自去年年初以来,多家国货美妆纷纷启动IPO步伐。

  去年1月17日,韩束母公司上海上美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直至去年12月22日,上美集团如愿登陆港股,跻身“港股国货美妆第一股”。

  去年5月5日,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去年11月4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被誉为“重组胶原蛋白第一股”。

  去年12月31日,美肤宝、法兰琳卡母公司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开启深交所创业板IPO之旅。

  除此之外,去年9月8日,凭借“医美面膜”概念出圈的敷尔佳创业板IPO顺利过会。去年11月,主打“中草药护肤”的相宜本草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正式启动A股IPO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已成功上市或全力冲刺上市的企业都是在美妆行业内深耕多年,在国际品牌的夹缝中生存发展,具备一定知名度,并且营收规模也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但同样,它们也都面临着重营销轻研发、核心品牌式微、品牌升级的困局,再加上国际美妆巨头不断抢占中国市场,这时候选择上市,很难说明天会不会更好。

  重营销轻研发弊病犹存

  凭借“医美面膜”,敷尔佳在2018-2021年狂赚23亿元,2021年综合毛利率更是高达82%,远超美妆行业70%平均毛利率,因此也被业内戏称为“面膜印钞机”。

  在亮眼的业绩下,重营销轻研发等问题也引来诸多争议。

  2019-2021年,敷尔佳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5亿元、2.65亿元和2.64亿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8.60%、16.75%及16.01%。相比营销上的大手笔投入,敷尔佳在研发上则显得十分“节省”。同期,该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60.39万元、147.97万元及 524.29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04%、0.09%及0.32%。此外,截至2021年年底,公司研发人员为6人,研发员工数量占比仅为1.36%。

  2022年9月8日,敷尔佳在深交所创业板首发上会,但至今仍未上市。

  与敷尔佳类似,毛戈平的上市之路似乎更加遥遥无期。

  2021年10月21日,毛戈平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IPO顺利过会,如今距离IPO过会已经一年多,却依旧没有拿到上市批文。

  根据毛戈平最新招股书数据,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毛戈平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81.50%、79.70%、78.22%、78.88%,核心品牌“MGPIN”毛利率更是在85%以上,远超欧莱雅、资生堂等国际大牌。

  研发方面,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毛戈平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44.69万元、305.11万元、342.27万元、157.17万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0.88%、0.95%、1%、0.78%。2017年上半年,毛戈平的研发人员只有15人,研发员工数量占比仅为1.14%。

  相比研发端的节俭,毛戈平在销售端挥金如土。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毛戈平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2亿元、1.18亿元、1.34亿元、7624.74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39.95%、36.67%、39.09%、37.98%,是同期研发费用率的数十倍。2017年上半年,毛戈平的销售人员共787人,占比高达60%。

  在发审委会议上,监管曾提问:在研发能力、品牌知名度不如一线品牌的情况下,毛利率高于一线品牌的原因及合理性,持续盈利能力是否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品牌升级困局受关注

  科研投入的不足,也使得相当部分国货品牌陷入品牌升级的困局。

  成立于2002年的上美集团,收入主要来自韩束、一叶子和红色小象这三个品牌,它们的营收占比常年高达9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上美是唯一拥有两个护肤品牌年零售额均超过15亿元的国货化妆品公司。但到了2022年,业绩却迎来“大变脸”,营收和利润双降。去年上半年,上美集团营收12.62亿元,同比减少31.10%;净利润仅6280万元,同比减少64%。

  同期,韩束、一叶子、红色小象的销售额也均呈下滑态势,分别同比下滑24.25%、43.52%、24.40%。

  事实上,为保持公司业绩增长,上美集团于2019年开始谋划产品升级,并推出了安敏优、安弥儿、极方等新品,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2019年,这些新品曾为上美集团贡献了13.4%的营业额,然而自此以后,其营收占比不断下降。到去年上半年,营收占比只剩7%。

  品牌升级的不易,也同样在环亚科技这家老牌国货上凸显。美肤宝、法兰琳卡、滋源是环亚科技的三大明星品牌,常年占据公司营收80%以上。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亚科技也曾在2018年前后推出一些新品牌,包括科技护肤品牌肌肤未来、专注高端多肽成分的轻医美护肤品牌即肽、女性私密护理品牌珂葆以及彩妆品牌FACE IDEAS,但这些品牌却并未如期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

  据其招股书披露,2019-2021年,除滋源、美肤宝、法兰琳卡三大品牌外,其余数十个品牌每年的营业收入均不足1亿元。2022年1-6月,新品牌中营业收入金额最多的肌肤未来也仅贡献6951万元的收入,占公司当期营收7.14%。不难看出,市场对其新推出的产品认可度并不高。

  在这种情况下,把上市募资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并不是一个好策略。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相当部分国货品牌都陷入了营销成本过高,研发投入低,进而导致产品竞争力低的恶性循环中。中国化妆品市场已回归理性,传统的大肆广告的覆盖不是消费者衡量产品的重要标准,如果这些国货品牌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将核心放在产品的研发以及新品牌的建设上。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2022年1至11月 内蒙古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收2423.5亿

      中新网呼和浩特1月18日电 (记者 张林虎)“2022年1至11月,内蒙古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423.5亿元、利润总额59.8亿元,上缴税费143.2亿元,整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18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内蒙古国资委新闻发言人吴大鹏如是介绍。  吴大鹏介绍,国企改革3年来,内蒙古国资国企系统完成了国企改革...

    时间:01-18
  • 国资委:2022年中央企业营收3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中新网1月17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会上表示,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5%。  彭华岗指出,中央企业在自身稳健发展的...

    时间:01-17
  • 国资委:2022年中央企业营收3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中新网1月17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中央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会上表示,2022年,中央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5%和5%。  彭华岗指出,...

    时间:01-17
  • 台湾上市公司2022年营收同比增5.34%

      中新社台北1月11日电 台湾证券交易所11日公布,2022年全年台湾上市公司营收总计40.2万亿元(新台币,下同),同比增5.34%,共有553家公司营收增长,418家公司下降。  综合中央社等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证交所当日通过新闻稿表示,2022年1月至12月,台湾全体上市公司营收增长前三名产业为油电燃气业、半导体业...

    时间:01-11
  • 浙江加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27年营收突破12万亿元

      中新网杭州1月10日电(记者 黄慧)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正持续发力,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  记者10日获悉,2023年,浙江将启动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为主攻方向,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为主要抓手,力争到2027年“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规上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2万亿元。  ...

    时间:01-10
  • 德勤:2022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企业营收规模明显上升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王恩博)德勤10日揭晓的“2022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暨明日之星”榜单及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50强企业营收规模明显上升,近六成企业营收超过亿元人民币。  德勤高科技高成长评选项目1995年创办于美国硅谷,2005年进入中国,每年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报告显示,本期中国50强及明日之星共计125家...

    时间:01-10
  • 海南官方预计自贸港重点园区2022年营收增长两成

      中新社海口1月8日电 (记者 王子谦)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8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622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0%。  海南自贸港13个重点园区分布全岛,成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样板区和试验区、自贸港政策的主要承接地、封关前压力测试的主战场和压...

    时间:01-08
  • 中央企业运行稳中有进 去年营收预计达39.4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王希)2022年,国资央企统筹疫情防控和企业生产经营,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运行实现稳中有进,中央企业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5.5%。  这是记者从国务院国资委1月5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了解到的信息。  “2022年国资央企并行推进提质增效...

    时间:01-06
  • 国资委:去年央企预计营收39.4万亿元 增长8.3%

      记者从国资委昨天(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获悉,2022年中央企业面对疫情、全球通胀等多重不利因素,主要经营指标逆市上扬,取得优异成绩,成为我国经济的“顶梁柱”和“压舱石”。  数据显示,中央企业2022年全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效益增速高于GDP增...

    时间:01-06
  • 国资委:2022年中央企业营收预计达39.4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中新网1月5日电 据国资委官网消息,1月5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会议指出,2022年中央企业在稳定经济社会大局中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充分发挥,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9.4万亿元、同比增长8.3%,利润总额2.55万亿元、增长5.5%,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5%。  会议强调,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国资...

    时间:01-0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