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应对人口负增长|各国都有哪些招:支持生育,鼓励老人再就业,吸纳移民

2023-01-19 09:40:3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彭艳秋

  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国际上看,那些早些时候已出现人口负增长或生育率较低的国家是怎么应对的?

  各国人口转变基本情况

  “20世纪以来,较早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逐步进入生育水平下降和老龄化程度加深的阶段。长期的低生育水平给这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挑战,各国政府从倡导控制人口数量和生育水平转向鼓励和支持生育,出台了一系列生育友好和家庭友好的支持政策。”中国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史毅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史毅、王茜、贺丹等人的研究,随着低生育率水平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出台鼓励生育政策(pronatalist policy)的国家和地区也在增多。1976年,仅有8.7%的国家和地区出台了鼓励生育政策,2007年后,超过20%的国家和地区实行了鼓励生育政策,2015年,通过政策鼓励生育的国家和地区增加到了27.9%。

  史毅指出,尽管政府对生育水平高低的判断是出台政策与否的重要依据,但最终是否出台相应政策不是必然的。各国生育支持政策的转变往往滞后于对生育水平态度的转变,这种滞后性也让很多国家错失了提前阻止生育水平持续下降的良机。

  他举例道,欧洲在2001年后认为生育率过低的国家和地区超过了20个,但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只有15个,2001年至2009年期间,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均低于认为生育水平太低的数量,而2011年,认为太低的国家和地区共有29个,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却有31个。在亚洲,出台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与政府态度之间同样存在一定的数量差异。明确采取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位于亚洲和欧洲,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1976年,亚洲仅有2个国家出台鼓励生育政策,而在2015年,有18个国家和地区推行鼓励生育政策。

  “其中,以色列在过去几十年内一直推行鼓励生育政策;部分伊斯兰国家也有较长的鼓励生育历史,如科威特、阿联酋、沙特阿拉伯等;东亚国家中最早推行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新加坡,新加坡在1986年的调查中已属于鼓励生育的国家,日本和韩国则在21世纪初才开始出台政策鼓励生育;鼓励生育的中亚国家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东南亚鼓励生育的国家最少,柬埔寨在1976年和1986年的调查中都属于鼓励生育的国家,但相关政策在1996年之前已取消,一直到2011年的调查才显示泰国实行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史毅说。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陶涛在其发表的《世界人口负增长国家的情况和应对》一文中介绍,根据联合国人口司公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数据,2021年,有38个国家处于内生性人口负增长之中,它们的负增长主要源自长期低生育率。主要分布在欧洲(25个,包括俄罗斯、匈牙利等)、亚洲(5个,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北美洲(6个,多为岛屿国家)等。这些国家都面临严峻的低生育率和老龄化形势。

  其中,德国是1950年以来最早经历人口负增长的国家,自1973年起开始负增长;匈牙利经历的人口负增长时间最长,从1980年持续至2021年,四十余年间总人口规模缩减近10%。俄罗斯1994年出现人口负增长,一直持续到2007年,2008~2019年恢复人口正增长后,又于2020年开启新一轮的人口负增长;日本自2010年负增长持续至今,十余年间总人口规模降幅约为3%;韩国在2020年初开始人口负增长,2021年TFR低至0.88。

  多种形式的生育支持政策

  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一方面采取多种形式的生育支持政策,如税收减免、现金补贴、带薪产假、育儿假等措施来缓解甚至阻碍人口负增长的到来,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措施来努力适应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后果。

  ​​​陶涛指出,鼓励生育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基本策略之一。首先,人口负增长国家会通过为妇女和家庭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帮助其实现理想的子女数量、生育间隔及时间。其次,各国也重点关注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通过实施产假制度、采用弹性工作制、兴建托育机构等方式来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此外,瑞典、韩国等国家还会通过津贴补助、减租减税、减免子女大学学费等措施来降低生育成本,俄罗斯则采用了荣誉激励的方式,向生育多子女的家庭颁发“光荣父母奖章”“光荣父母勋章”,并给予物质奖励。

  在陈梅、张梦皙、石智雷的《国外生育支持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一文中指出,许多发达国家(地区)的生育支持政策中都突出强调了“性别平等”,男性更多地参与育儿不仅能够减轻女性的育儿负担,还有利于女性在劳动力市场获得更加平等的对待,重新回到劳动岗位。瑞典、德国等国家都曾采取过激励男性参与育儿的政策,包括瑞典的父亲专属带薪育儿假以及德国鼓励父母双方参与育儿的制度,在提高生育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法国家庭政策的特点是对多生育家庭提供系统的支持,在家庭补助和育儿假期方面相对于独生子女家庭都采取了更多的激励措施,正是这些激励政策使法国一直保持较高的生育率。”

  根据陈梅、张梦皙等人的研究,瑞典、英国、挪威等国家在促进生育率提升方面都曾采取了延长产假和提高生育津贴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过长的产假可能对女性职工社会劳动参与的合法权益产生损害,因此,在产假制度方面,延长产假要与相应的法律和规章制度联系起来,在保障女性社会劳动参与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延长产假。除此之外,生育津贴的提高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单纯依靠企业可能不能有效改善女性的生育环境。

  另外,还需要综合考虑提供育儿支持,降低养育成本。作为生育配套支持政策的一部分,托育服务是各国政策框架内的重点内容。

  瑞典、英国、挪威、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为家庭提供育儿支持,降低家庭面临的育儿成本从而提高生育率,包括修建足够的托育中心、提供托育补贴、对未参与托育的家庭提供育儿补助等,这些措施在促进生育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托育服务的经费支持政策上,各国存在不同的导向。有主张家庭成本社会化的,如瑞典等北欧国家,教育法案规定地方政府有责任为年龄在12岁以下的儿童提供全天候的托育服务,儿童享受托育服务的权利得到法律保障;有主张政府辅助家庭育儿的,如德国,推崇以家庭抚育为主、政府辅助的育儿友好政策,市场主要充当边际性角色;有主张政府兜底保障的,如英国,只保障最低限度的福利水平,重点为处境不利家庭提供育儿支持;也有主张育儿是家庭责任的,将儿童照顾归属于家庭责任,政府辅助家庭改善育儿环境。”史毅说。

  史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托育服务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上,各国也有很大区别,有的国家推行0-5岁托幼一体化的保育模式,有的国家以3岁为分界线实行托儿所和学前教育分离的模式,有的国家同时支持两种模式。以日本为例,基本实行的是将幼儿园和托儿所分开管理的模式,但欧洲多数国家主要实行托幼一体化的混合托育服务模式。

  通过增加女性和老年人就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措施来适应人口负增长带来的后果

  史毅介绍,德国、日本这些较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老年人退休之后再就业的比例相对较高,一定程度上能减轻生活压力,对减轻养老金的负担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他建议,在职业教育方面,可以进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另外可以在老年大学中尝试提供一些灵活的再就业和技能的培训。

  “提高老年人劳动参与率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也是各国政策的着力点。例如,日本、德国逐渐提高了获得退休福利的年龄,意大利则采取了减少福利的措施,韩国鼓励为老年人提供就业岗位,奥地利则给雇佣老年员工的企业提供奖励。针对女性就业,日本从法律、政策、社会福利、企业工作制度等多层次着手,保障女性的就业权益,促进就业领域的性别平等。韩国一直以来也重视提升女性的劳动参与率,通过制定一系列针对女性的就业优待机制,让更多女性回归职场。”陶涛说。

  陶涛指出,面对人口负增长,各国还加快了产业升级和技术发展的步伐。比如,日本通过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至其他国家来调整国内的产业结构,着力提升本国技术研发水平和产业优势,以适应人口负增长的发展。德国在注重转移中低端产业、腾挪资源空间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也在努力提升海外企业在其他国家本土化的融合发展水平。

  此外,陶涛表示,吸纳移民也是各国应对人口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部分国家采取了鼓励移民的政策,尤其是鼓励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移民迁入。另一方面,各国也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提供语言培训、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保障非本国国民的社会融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广西砂糖桔俏销东南亚市场

      (新春走基层)广西砂糖桔俏销东南亚市场  中新网贵港1月19日电(莫舒华)临近春节,走进位于广西贵港市平南县镇隆镇廖村的威阳种养专业合作社,一派忙碌景象。伴随着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一筐筐新鲜采摘的砂糖桔被工人倒入洗果流水线,由机器自动清洗、打蜡、烘干、分级。另一边的包装生产线上,工人们对分好级的砂糖桔进一步分拣、...

    时间:01-19
  • 上海抽检60批次贵金属首饰 不合格检出率11.7%

      中新网上海1月19日电 (记者 许婧 郑莹莹)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集中及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集中组织力量对闵行、宝山、嘉定、普陀、长宁、黄浦和浦东7个区域销售的60批次贵金属首饰进行了监督抽查。19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监督抽查结果:经检测,有7批次不合格,不合格检出率为11.7%。不合格项目主要是...

    时间:01-19
  • 商务部: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 线上消费保持旺盛势头

      中新网1月1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在会上表示,今年春节,实体零售、餐饮堂食、跨区旅游等各类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线上消费保持旺盛势头。根据商务部对节前消费市场的调研和监测情况看,初步研判,今年春节消费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特点。  一是商品消费更重品质。节日临近,米面...

    时间:01-19
  • 商务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节日期间正常营业

      中新网1月1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在会上表示,商务部高度重视节日市场的保供工作。在去年12月,我们就印发了《关于做好元旦春节市场保供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国商务系统电视电话会议,专门作出安排和部署。  一是做好货源组织。指导各地组织骨干保供企业与供应基地加强产销对接,拓宽货...

    时间:01-19
  • 商务部:将组织开展全国消费促进月等系列活动

      中新网1月19日电 19日,国新办就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徐兴锋答记者问时表示,为了让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热闹的春节,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商务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消费促进,指导各地商务部门线上线下结合,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促消费活动。  一是搭建...

    时间:01-19
  • 商务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充足 预计春节期间价格以稳为主

      中新网1月19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保障春节市场供应、促进节日消费有关情况。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从商务大数据监测预测平台情况看,目前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  一是市场供应充足。各地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生活必需品备货量比平日增长20%-30%,同比增长10%左右;1月1日—17日,200家大型批发市场...

    时间:01-19
  • “最令人激动的经济增长故事来自中国”

      正在瑞士达沃斯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2023年年会上,中国经济发展是各方的关注点之一。国际人士纷纷表示,随着市场需求逐步回升和政策效应叠加,中国经济社会活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稳定器”和增长“发动机”的作用将更加凸显。  世界看好中国前景  过去一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全球经济充满挑战。国际货币基金...

    时间:01-19
  • 中国玩具缘何走俏RCEP市场?记者一线调研

      岁末年初,记者在我国外贸重镇宁波调研时发现,2022年1—11月,宁波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出口玩具10.4亿元,同比增长27.4%,是当地外贸整体增幅的近4倍。  中国产玩具出口,究竟受益于RCEP的哪些有利因素?为何能热销RCEP市场?来看记者在浙江宁波的一线调研。  中国玩具缘何走俏RCEP市场?  眼下正是新年礼品采...

    时间:01-19
  • 春节礼品消费回暖,中老年奶粉、燕窝等健康产品热销

      作者:栾立  随着春节临近,年货消费也进入年前最后一轮高峰。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前两年返乡、走亲访友的需求在2023年春节集中释放,年礼消费快速回暖。疫情下,消费者也更加注重免疫力和健康,中老年奶粉、燕窝等营养品销售快速增长。  在北京工作的赵俊已经回到了湖南老家,此前由于疫情她已经3年没有返乡,此番回家她也...

    时间:01-19
  • 四部门: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服务水平

      中新网1月19日电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19日消息,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服务水平的通知。  其中要求,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统一规范“鲜活”“深加工”判断标准,统一规范“整车合法装载”查验标准,统一规范计重设...

    时间:01-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