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北交所激活流动性 两融与做市交易春节后实施

2023-01-17 16:34:10

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为了缓解市场流动性问题,北交所在制度端资金端努力补短板引活水。记者了解到,北交所正在积极推进做市交易和融资融券业务上线,其中,北交所将于近期针对10余家先锋券商现场开展上线验收,预计该业务最快可于春节后实施。

  开源证券北交所研究中心诸海滨认为,随着丰富投资者结构的制度出台、新股定价的合理以及混合交易制度、两融业务上线,市场将逐渐走向良性生态。同时,未来常态化发行北证50指数基金、推进转板、公开发行可转债、降低准入门槛,都有望引入增量资金,为提升北交所流动性打开全新想象空间。

  做市交易和两融业务

  将于春节后上线

  据了解,在做市交易方面,北交所已于1月14日组织市场参与各方顺利完成第一次全网测试,后续拟于2月4日组织开展第二次全网测试。同时,北交所正针对适格券商开展全面动员,15家已取得证监会做市资格的券商几乎全部表示拟参与北交所首批做市。从当前准备情况来看,北交所做市交易规则即将正式发布,今年一季度可正式引入做市商开展报价。

  北交所做市细则及配套指引于2022年11月18日开始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根据相关规则,北交所做市制度与科创板做市制度同为在单一证券交易中实施竞价与做市并行的混合交易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做市商作为一类负有持续双向报价义务的特殊投资者参与交易,有助于增加市场订单深度,提升市场稳定性,缩小市场买卖价差,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引入增量资金,提升市场流动性。

  从当前北交所做市交易推进情况来看,预计春节后即可正式上线运行,带动北交所二级市场向好。一方面,业务开展前,做市商会通过二级市场获取一定量的库存股作为安全垫,此举将在近期为市场注入增量资金。根据科创板做市情况,首批做市标的约在50只左右,头部股票做市商可能会达到4到5家,多数股票做市商1到2家,粗略估计近期北交所市场或有近亿元的净资金流入。另一方面,预计未来北交所混合交易制度正式施行可为市场持续注入流动性。从科创板实践效果看,混合交易制度推出后,市场流动性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科创板做市股票首月成交金额合计增长约150亿元,换手率水平也有所上升。同时,记者获悉北交所方面后续还会积极推进做市商扩容,为二级市场持续引入新生交投力量。

  在融资融券方面,北交所正紧锣密鼓组织会员开展市场准备工作,目前至少有67家券商开通北交所融资融券交易权限,45家券商已为其客户完成信用账户权限开通。据悉,北交所于本周针对10余家先锋券商现场开展上线验收,预计该业务最快可于春节后实施。

  北交所此次推出融资融券制度,出于稳起步的考虑,暂未配套推出转融通,上线初期业务类型以融资交易为主。诸海滨指出,北交所市场整体估值偏低,投资属性较高,预计融资融券业务推出后将为市场引来增量资金,盘活以北证50指数成份股为代表的优质股票流动性,进而带动市场估值整体提升。

  客观看待

  北交所市场流动性状况

  从2021年11月开板至今,北交所流动性不佳的问题长期被市场关注,上述制度措施的筹备推出旨在解决此问题。

  实际上,受股市风格切换、资金面趋紧、节前效应等因素影响,近期北交所流动性走弱,个别公司出现流动性萎缩的情况,流动性既受制于投资标的与资金需求两端的供需匹配问题,也受到发展扩容期的阶段性客观条件制约。

  市场人士分析,要客观看待当下北交所发展面临的制约条件。一是标的端与资金端之间的不匹配。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资标的规模偏小、经营业绩波动更大,投资者入市设置50万资金门槛,客观上导致投资标的与资金需求两端存在一定错配。50万资产自然人属于高净值投资者,此类投资者一般交易较为理性,具有相对一致的投资预期和风险偏好,使得在市场环境多变时更容易出现投资者群体不足的情况,进而导致流动性下滑。二是平移自精选层的制度也存在不适应北交所市场现状的情况。例如精选层公开发行的底价制度,从运行情况看,北交所开市以来大部分新股发行价基本与底价持平,形成“底价即市价”的心理暗示,而近期部分公司将底价设置为每股净资产,更是削弱了底价对发行定价的指导作用。据悉,北交所正在对现有制度进行评估,听取市场机构与广大投资者的意见建议。

  同时,北交所企业规模明显小于境内外可比交易所市场,而流动性处于中等水平,符合成熟市场中小市值企业交易特点。并且,中小市值股票交易更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和冲击。数据显示,从市值规模看,约87%的北交所公司市值低于15亿元,科创板这一比例为3%、港股为61%。2022年,北交所股票日均换手率的中位数为0.51%,低于科创板的2.1%,但高于纳斯达克全球市场(0.35%)、纳斯达克资本市场(0.45%)以及港交所创业板的0.08%。

  上述市场人士指出,交易所发展有其自身规律。沪深交易所设立已满30年,虽然目前两市公司总数近5000家,日均成交达到9000亿元,但是从交易所建设历程看,形成初始规模效应之前,流动性的提升也历经坎坷。当前北交所尚处于规模建设初期,按照交易所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板块规模效应尚未形成时,在个别时期出现流动性偏弱的情况也是正常现象。

  针对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北交所一直在制度端资金端努力补短板引活水,呼之欲出的混合做市交易、两融业务有望成为提升北交所流动性的一项有力措施。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复航 实探首架客运航班启程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北京大兴机场国际及地区航线复航 实探首架客运航班启程  作者 徐婧  “像吃叉烧饭一样开心。”17日8时30分许,在北京读高二的戴姓同学在大兴机场排队登机。再过半小时,他就要启程飞往香港,回到思念已久的家。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简称“大兴机场”)于2019年9月正式通航。根据北京疫情防控统一部...

    时间:01-17
  • 中国A股2023年首只退市股“呼之欲出”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陈康亮)因触及多项退市指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湖北凯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ST凯乐)或成为2023年中国A股的首只退市股。  截至17日收盘,*ST凯乐的股价报每股0.67元(人民币,下同),当天收获跌停板,总市值跌至6.67亿元。至此,*ST凯乐股价已经连续13个交易日低于1元。  根据上交所相关规则,在...

    时间:01-17
  • 2023年我国将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

      新华社北京1月17日电(记者王优玲)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17日在2023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将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在设区的城市全面开展城市体检,今年在城市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以上。  同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新开工城市燃...

    时间:01-17
  • 云南勐绿高速公路坡脚隧道右幅贯通

      中新网普洱1月17日电(栾乔兴 李昆)记者17日从中铁八局了解到,由该局承建的云南勐(腊)绿(春)高速公路坡脚隧道右幅16日贯通。坡脚隧道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嘉禾乡坡脚村,为左右幅分离式隧道,右幅全长2133米,最大埋深334.64米。  隧道围岩变化大,施工难度大,以卵石、泥灰岩、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岩体富水性强,中强风化...

    时间:01-17
  • 国家药监局批准10个医用氧产品上市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为进一步支持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保障医用氧供应,1月17日,国家药监局通过快速审评通道,批准10个医用氧产品上市。(中新财经)品种清单。搜索复制...

    时间:01-17
  • 国家药监局批准第二款国产ECMO产品上市

      中新网1月17日电 据国家药监局网站消息,17日,国家药监局经审查,采用附条件批准方式,应急批准了航天新长征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体外肺支持辅助设备注册上市。该产品是第二款获批的国产ECMO产品。  该产品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提供动力及安全监测,与兼容的一次性使用耗材联合使用,实现肺功能辅助支持。该产品适用于急性呼...

    时间:01-17
  • 中国芒市—缅甸曼德勒国际航线21日恢复

      中新网昆明1月17日电 (记者 韩帅南)记者17日从苏南瑞丽航空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计划于1月21日恢复中国芒市至缅甸曼德勒往返国际航班。这也是芒市机场复飞的首条国际航线。  恢复后的芒市—曼德勒国际航线每周二、四、六执飞。根据最新要求,赴缅甸游客仅需提供疫苗接种证明及提前办理电子签证即可正常入境缅甸。缅甸至芒...

    时间:01-17
  • 中国第二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通车 5分钟进出厦门岛

      中新社厦门1月17日电 (杨伏山 杨雨嫣)继港珠澳大桥之后,中国第二座、福建省首座全桥预制装配化跨海大桥——厦门翔安大桥主桥17日通车,使得进出厦门岛最快只需5分钟。  厦门是中国经济特区和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区域性枢纽港口及著名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相关人士称,翔安大桥建成通车,串联起厦门翔安隧道、海沧疏港通道...

    时间:01-17
  • 工信部官员:稳妥推动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刘育英)在17日举行的2023年元宇宙创新探索论坛上,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表示,坚持产业培育与规范治理并重,稳妥推动元宇宙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任爱光表示,元宇宙是5G、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的集大成应用,能够深度融合数字空间和物理世界,有望催...

    时间:01-17
  •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经济观察)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王恩博)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后,中国经济总量在2022年再上新台阶。  中国国家统计局17日公布,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达到121万亿元。按年均汇率计算,120万亿元人民币折合约18万亿美...

    时间:01-1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