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多光子非线性量子干涉首次实现 为新型量子态制备等应用奠定基础

2023-01-17 15:56:41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合肥1月16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国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量子集成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干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光学权威学术期刊《光学》上。

  量子干涉是众多量子应用的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基于路径不可区分性产生的非线性干涉过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双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已经实现了20多年,并且在许多新兴量子技术中得到应用,直到2017年,人们才在理论上将该现象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但实验上由于需要极高的相位稳定性和路径重合性,一直未获得新进展。光量子集成芯片,以其极高的相位稳定性和可重构性逐渐发展成为展示新型量子应用、开发新型量子器件的理想平台,也为多光子非线性干涉研究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任希锋研究组长期致力于硅基光量子集成芯片开发及相关应用研究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在前工作基础上,研究组通过进一步将多光子量子光源模块、滤波模块和延时模块等结构片上级联,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相干相长、相消过程,其四光子干涉可见度为0.78。而双光子符合并未观测到随相位的明显变化,这同理论预期一致。整个实验在一个尺寸仅为3.8×0.8平方毫米的硅基集成光子芯片上完成。

  这一成果成功地将两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为新型量子态制备、远程量子计量以及新的非局域多光子干涉效应观测等应用奠定了基础。审稿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工作,并给出了高度评价:该芯片设计精良,包含多种集成光学元件,如纠缠光子源、干涉仪、频率滤波器/组合器;这项工作推动了集成光子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科学家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首次利用新型二维材料NbOCl2的非线性过程实现了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纳米。这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小型化、集成化是解决空间光学量子系统稳定性差、不可扩...

    时间:01-08
  • 中外高校联手首次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厚度低至46纳米

    原标题:中外高校联手首次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厚度低至46纳米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纳米。  据介绍,这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

    时间:01-07
  • 中外高校联手首次实现“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 厚度低至46纳米

      中新社合肥1月6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教授等人与新加坡国立大学仇成伟教授、郭强兵博士等合作,在二维材料非线性量子光源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首次实现超薄的量子光源,厚度可低至46纳米。  据介绍,这是目前国际报道的最薄非线性量子光源。研...

    时间:01-06
  • 中国“光学摇篮”如何助“夸父”逐日?

      中新网长春12月14日电 (记者 郭佳)中国“夸父一号”卫星首批太阳观测科学图像近日发布。中科院长春光机所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详解莱曼阿尔法太...

    时间:12-14
  • 利用偏振光 运行速度比当前快百万倍 新光学计算方法带来超快处理速度

      科技日报讯 (实习记者张佳欣)逻辑门是计算机处理器的基本部件。传统的逻辑门是电子的,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子之间来回移动。但科学家们一直在开发基于光的逻辑门,以满足...

    时间:12-14
  • 新光学计算方法带来超快处理速度

    逻辑门是计算机处理器的基本部件。传统的逻辑门是电子的,它们的工作原理是在电子之间来回移动。但科学家们一直在开发基于光的逻辑门,以满足下一代计算的数据处理...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