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人民币一度升破6.7,外资狂买A股,预期提前兑现?

2023-01-16 18:00:03

来源:第一财经

  人民币和A股持续大涨,外资买气高涨。

  1月16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一举突破6.7关口。截至北京时间当日11:10,美元/人民币和美元/离岸人民币分别报6.6980和6.7062,但午后人民币出现回调,二者分别在16:30时回到6.73附近。

  人民币和北向资金(外资买气)的相关性自去年10月以来就不断走高,1月16日,北向资金大幅涌入近160亿元,1月以来累计净流入近800亿元,已经逼近2022年全年的流入量(近900亿元),同日上证综指涨幅近1%。

  多位外资行、资管机构策略师、投资经理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中国比预期更早重新开放,市场乐观情绪升温,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好转,刺激资金流入中国风险资产。与此同时,美国劳动力数据和工资增长开始走软,美联储加息周期可能临近尾声,中美经济增长分化有利于人民币升值。不过,目前对于人民币、A股是否已经兑现了预期,市场的分歧也开始浮现。

  人民币一度涨破6.7

  相较于去年的最弱水平,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近6000点。

  国际投行近期纷纷调升2023年人民币目标价。1月16日,瑞银财富管理办公室表示:“我们最新把3月、6月、9月及12月末人民币预测从原来的6.9、6.8、6.7和6.7,分别上调至6.6、6.6、6.5及6.5。”

  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和国际资金大幅流入是支撑汇率走升的主因。渣打中国宏观策略主管刘洁对记者表示:“现在海外对冲基金的人民币多头头寸比较轻,主要原因是最近升值太快,而大家还对实体经济情况的大幅度改善预期不够强烈,一部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来自美元贬值。”她也提及,外资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头寸仍偏低,尽管已经进行了一部分补仓,但还没有完全填补之前的空缺,外资流入境内股市的资金还有上升空间。

  此外,第一财经也了解到,2022年12月下半月的结汇需求被集中释放到了今年年初,这或助推人民币年初走强。

  多数观点认为,这一波人民币升值大部分伴随着美元指数的走弱。美元指数从115的前期最高点大跌超10%至101区间。近阶段,美元指数对美联储的鹰派表态似乎无动于衷。某大行外汇业务专家朱延桦对记者表示,1月5日,美联储公布12月会议纪要,内容颇为鹰派,美联储官员没有弱化对通胀前景的预期,并就市场对政策的误读倾向表示担忧。

  “这是可以理解的,40年来斜率最陡峭的加息进程还在持续中,美元指数却已大幅下挫,美股三大股指已大幅反弹。如果在紧缩环境中都无法压灭通胀泡沫,那么未来一旦政策转向,泡沫就更加难以抑制。另一方面,通胀的基数已经很高,未来的同比和环比在高基数下很难再有作为,但绝对数值肯定是不低的。眼下货币政策所持的‘利率弹药’几乎耗尽,美联储官员手里的底牌越来越少,不肯松口是情有可原的。”朱延桦称。

  换言之,市场似乎认为,美联储的强硬只是一种战术,届时经济情况真的不佳,不排除会快速降息。美元的表现似乎也在反映这种市场预期。1月5日当天,美元指数在“鹰声”和较好的就业数据中反弹0.85%。但马上,隔天的数据就给了当头一棒,消费品和制造业订单下滑,非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美元急转直下连跌两天,尽吞阳线。

  整体来说,近期人民币升值和美元指数的走弱几乎齐头并进、尺度相仿。“往后的日子,人民币追随美元变动应该依然是主要波动方式。”朱延桦表示。

  他称,在大结构上,美元/人民币与美元指数也是很“默契”的,价格从最高点下落至今,正好分别将各自第二阶段的上涨幅度抹除。对美元/人民币而言,第一阶段上涨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叠加报复性修正造成的,第二阶段是被动跟随美元指数叠加利差逆向走扩造成的。“第二阶段都比第一阶段要更厉害些,现在主导第二阶段人民币大幅走弱的关键因素都出现了逆转,挤水分总是先拧最湿的那部分。”

外资主导A股反弹

  1月以来,A股持续上行,这与全球股市风险偏好回暖有关,也发生在美元指数下行的背景下。1月16日收盘,北向资金大幅涌入158.43亿元,1月至今总流入量达798.58亿元。

  “2023年以来增量资金主要是北向资金,近两周(截至上周五)净流入达640亿元,这已接近2022年全年净流入规模,但是场内的公募基金申购量仍然很低,每月规模仍只有一两百亿元。”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告诉记者,当前A股市场尚未形成合力,结构性行情主要是外资持续买入的白马蓝筹股,包括贵州茅台、中国平安等大市值股票,基金重仓的新能源、新能源车等行业表现较弱。

  他也提及,北向资金短期内大幅流入显然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有关,上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6.7%,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人民币升值超过8%,升值速度历史罕见,其背后是美元的大幅下跌以及中美利差倒挂的修正。人民币升值吸引外资大幅流入,中国内地与香港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是外资流入最便捷的通道,因而短期内外资通过沪股通、深股通机制快速流入A股。

  上投摩根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杜猛表示,2023年两会后预计会有更密集的稳经济政策出台,有望对年内整体经济向上形成有力支撑。此外,美联储加息进程年内或将告一段落,资金面将趋于宽松。经历了2022年的估值大幅回落,A股市场上半年或将迎来估值修复,下半年甚至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的戴维斯双击。

  他认为,外需方面可以关注韧性较强的行业,如光伏和储能依然值得期待;内需方面,关注政策助力进一步提升渗透率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以及受益于经济活动复苏的消费行业;此外,受益于自主可控带来需求扩张的信创、军工、能源安全、基建相关等方向,也存在投资机会。

  预期提前兑现?

  但是,随着汇率、股市的快速回升,市场的分歧也开始浮现——中国重启的预期是否已经兑现,在多大程度上兑现?

  就汇率而言,多位外资行交易员、策略师近日告诉记者,人民币涨势非常快,出口下行等因素可能仍将对后续行情构成压力。16日人民币午后走弱,不排除是交易员获利了结所致。

  刘洁告诉记者,人民币最近的升值主要是由预期驱动的,这很可能使得今年人民币升值偏向前置,第二季度开始或存在一些反向风险,会制约人民币升值。在她看来,近期要关注三大主要因素。

  第一是季节性因素。通常每年1月人民币偏向于升值,尤其在农历新年前(例如企业结汇等因素)。但到了第一季度末和第二季度,很多年份人民币都会稍微贬值。第二是汇率的逆周期操作有可能逐渐逆转。在过去的几个周期里,每当人民币大幅升值后,人民银行都会取消外汇风险准备金。在美元/人民币到6.7以下时,这样的措施被逆转的风险较大,尤其今年出口可能快速下滑。第三是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放松的预期已经非常充分,现在市场的定价反映美联储在年底前要降息50个基点(BP),今年年中到明年年中要降息近150BP。然而,通胀虽然下降,但仍比较高。一旦这样的预期被逆转,美元将可能反弹。

  就股市而言,类似的谨慎观望情绪同样存在。例如,瑞士百达财富管理亚洲首席投资官兼全权委托投资管理部主管胡冠廉(Hugues Rialan)日前对记者表示,中国开放的速度快于预期,MSCI中国指数强劲反弹,去年10月时市盈率大概是6倍,这是过去11年以来最低的市盈率水平,平均市盈率大概是13倍,目前回到12倍也仍低于平均水平。另一方面企业的盈利会增加。但他也提及,从去年10月到现在,市场基本上是直线上涨,“我们可能不会在这个时点进去,而是会在接下来的一段复苏期,选低位再进去。”

  先锋领航(Vanguard)量化股权团队(QEG)另类投资与多资产策略主管徐飞也对记者表示:“对冲基金近期抢筹较为积极,但比较长期的主动型共同基金目前仍持观望态度,因为现在反弹非常快,而且估值从早前的‘非常低估’已变为目前的‘较为合理’。”

  他称,国际主动型长线基金一般较为保守,对于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更为侧重,更持续性的回流需要一段时间。谈及A股和港股,徐飞表示,尽管近期港股反弹幅度更大,但仍更青睐A股,“因为A股的互联网成分很少,拥有多数将受益于中国消费反弹、房地产触底回升公司的敞口。”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A股市场缩量震荡涨跌互现,光伏和半导体概念表现抢眼

    成交不足7500亿元,北向资金继续加仓,连续5日加仓累计超340亿元。  在隔夜外围市场涨跌互现的情况下,A股1月10日继续集体小幅高开。由于逼近2022年12月初的高点,但成交额又未能有效放大,A股全天走出分化且窄幅震荡的走势,赛道股的反复活跃带动创指、深成指表现强劲,但个股呈现普跌的态势。  从盘面上看,新能源车产业链全面走强,宁...

    时间:01-10
  • 资金上演“高抛低吸”戏码 机构看好2023年A股市场

      上周A股迎来“开门红”。A股ETF全面上涨,总成交额1773.47亿元。不过,随着行情回暖,不少此前在市场下跌期间“抄底”的ETF选择落袋为安,以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上周A股ETF资金净流出约95.62亿元。  部分资金获利了结  上周,大数据、云计算、光伏等成长板块,以及家电、建筑材料等价值板块均迎来上涨。Wind数据显示,天弘中证沪港深...

    时间:01-09
  • 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 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中新网1月6日电 题: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 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1.8%,较2021年均值下降4.3个百分点。从全年看,在疫情、通胀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全球制造业需求收缩压力持续加大,全球制造业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从...

    时间:01-06
  • 2022年12月亚洲制造业PMI为49% 亚洲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

      中新网1月6日电 题:2022年12月亚洲制造业PMI为49% 亚洲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份,亚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连续2个月低于50%。指数变化显示,在疫情及全球经济收缩压力影响下,四季度亚洲制造业存在下行压...

    时间:01-06
  • 2022年12月全球制造业PMI降至48.6% 全球经济下行趋势未变

      中新社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2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6%,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显示全球制造业呈现继续下探走势,并且全球制造PMI指数已连续3个月位于50%以下,意味着全球经济短期偏弱运行。  分区域看,2022年12月,欧洲制造业PMI为48.2%,较上...

    时间:01-06
  • 台湾PMI连续6个月紧缩 制造业对前景看法悲观

      中新社台北1月3日电 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3日公布,2022年12月台湾经季节调整后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跌0.2个百分点至43.7%,已连续6个月呈现紧缩。中经院表示,制造业仍在持续节衣缩食、等待曙光。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等台媒报道,中经院调查指出,PMI的五项组成指标中,新增订单、生产与人...

    时间:01-03
  • A股市场2023年开门红:沪指收复3100点,超4200股上涨

      澎湃新闻记者 徐宏文  A股迎来2023年开门红,两市放量上涨,沪指收复3100点关口。  A股2023年首个交易日集体低开。早盘两市走出了低开高走的走势,截至午盘时三大股指全部翻红。午后两市更是震荡走高,深证成指更是一度涨超1%。  从盘面上看,信创、数据确权概念爆发,储能等新能源赛道回暖。  至1月3日收盘,上证综指涨0.88%...

    时间:01-03
  • 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落 多数企业认为市场有望回暖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公布,2022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本期数据时表示,疫情对企业产需、人员...

    时间:12-31
  • 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回落 多数企业认为市场有望回暖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公布,2022年1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调查中多数企业认为,随着疫情形势逐步好转,后期市场走势有望回暖。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本期数据时表示,疫情对企业产需、人员到岗、物流配送带来较大影...

    时间:12-31
  • 国家统计局:12月制造业PMI为47.0% 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

      中新网12月31日电 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发布2022年12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制造业生产经营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3%、46.4%和44.7%,比上月下降0.8、1.7和0.9个百分点,均低于临界点。  从分...

    时间:12-31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