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通胀继续降温!美国去年12月CPI同比增幅重回“6时代”

2023-01-13 10:08:26

来源:第一财经

  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了数据显示,美国通胀继续降温。

  2022年12月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5%,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小涨幅,符合市场预期,较前值7.1%大幅回落0.6个百分点。

  去年6月时,美国CPI同比涨幅一度触及9.1%峰值,创逾40年新高,此后该指标出现连续数月回落。

  同时,2022年12月CPI环比下跌0.1%,符合预期,为2020年6月以来首次出现环比下跌,前值为环比上涨0.1%。

  剔除波动性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美国12月核心CPI同比上涨5.7%,较前值6.0%有所回落;环比上涨0.3%,高于前值0.2%。

  美股期货盘前小幅走高,截至发稿时,道指期货上涨100点或0.31%,标普500期指涨幅0.3%,纳指期货则在平盘附近窄幅震荡。十年期美债收益率报3.521%。

  分项来看,汽油价格下跌贡献了最大跌幅,并抵消了住房成本的上涨,前者价格环比下滑9.4%。住房成本占到CPI权重的三分之一,去年12月该分项依旧是通胀的较大贡献者,价格环比上涨0.8%;此外,食品价格环比涨幅为0.3%,医疗保健服务价格环比上涨0.1%,二手车价格则环比下跌2.5%。

  野村美国研究团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与过去几个月情况一样,商品价格走低是核心通胀降温的主要驱动,服务价格方面,住房通胀依旧强劲,鉴于租金在经济数据中的体现具有一定滞后性,预计CPI报告中住房分项的环比涨幅将从今年一季度开始持续收窄。”

“一切取决于就业市场走向”

  瑞银全球经济和策略研究主管及首席经济学家卡普坦(Arend Kapteyn)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胀数据才刚开始放缓,且幅度温和。”展望全年,供应链压力缓解,进口商品价格下跌,叠加利率上行令部分商品需求转弱,都意味着2023年商品方面的通缩加剧。住房成本方面,高频数据显示,房屋租金涨幅也显著收窄。不过,上述情况需要6至12个月的时间才能在CPI报告中得到体现。

  此外,就业市场放缓也将释放一定通胀压力,失业将削弱工人的工资议价能力,阻碍名义工资和劳动成本的上涨势头,该行预测,今年下半年就业市场疲软将有助抑制价格,核心CPI今年有望回落至约2.9%。

  “目前,一切都取决于就业市场走向,我认为二季度将出现大量岗位流失,货币政策最快在7月开始改变紧缩立场。”卡普坦说。

  美联储理事鲍曼(Michelle Bowman)10日曾表示,“尽管近几个月一些通胀指标有显示出改善迹象,但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预期美联储将继续加息,利率将在限制性区间保持一段时间。”她提到,需要遏制就业增长,令劳动力市场走软,美联储才能相信通胀将稳步恢复至较低水平。

  2月大概率加息25个基点

  此次的CPI报告也是美联储2月1日公布利率决议前的最后一份CPI报告。截至第一财经记者发稿时,芝商所利率观察工具(FedWatch Tool)显示,2月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86.3%,押注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3.7%。

  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华尔街人士均认为,美联储将在2月进一步削减加息幅度,他们还表示,尽管美联储反复重申年内不降息,但市场对降息的押注岿然不动,且已将该情形计入价格。

  蒙特利尔银行美国利率策略主管林根(Ian Lyngen)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美联储已准备好在2月再度加息,虽然幅度可能受到12月通胀情况的影响,但政策制定者力争在较长时间保持高利率的决心不会因为这份报告而改变。”他称,尽管美联储警告降息的想法过于超前,投资者仍积极地为年内降息计价。

  卡普坦就预计,美联储在接下来的三次议息会议上将分别加息25个基点,将利率上调至5%左右。瑞银认为,下半年美国具有降息条件,在极端情况下,年末时利率甚至可能会回落至3.0%~3.25%。

  野村表示,近几个月CPI中的非住房核心服务通胀明显放缓,加之商品价格走低,可能足以令美联储将加息幅度由12月时的50个基点降至25个基点。

  野村预计美联储将在2月和3月两次会议上仅加息25个基点,然后就停止加息,终端利率为4.75%~5.00%。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无论加息还是降息,美国都只考虑一己私利”

      核心阅读  美联储连续激进加息,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秩序,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冲击。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外溢效应不断扩大,进一步削弱世界经济复苏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报告表示,受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和能源危机等因素推动,美元走强正给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带来严峻挑战。...

    时间:01-13
  • “无论加息还是降息,美国都只考虑一己私利”

      核心阅读  美联储连续激进加息,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秩序,给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冲击。美国经济政策对全球经济的负面外溢效应不断扩大,进一步削弱世界经济复苏前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报告表示,受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和能源危机等因素推动,美元走强正给许多新...

    时间:01-13
  • 美国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

      中新社华盛顿1月12日电 美国劳工部12日发布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6.5%。  去年12月的通胀数据和就业报告均呈现出美国经济“降温”的迹象。这也让美国市场开始讨论美联储2月议息会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  能源价格的显著下降,成为美国去年末物价走低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

    时间:01-13
  • 物价保持平稳运行——透视2022年全年CPI和PPI数据

      新华全媒+丨物价保持平稳运行——透视2022年全年CPI和PPI数据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物价保持平稳运行——透视2022年全年CPI和PPI数据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潘洁、水金辰  2022年以来,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时间:01-12
  • 物价保持平稳运行——透视2022年全年CPI和PPI数据

      新华全媒+丨物价保持平稳运行——透视2022年全年CPI和PPI数据  新华社北京1月12日电 题:物价保持平稳运行——透视2022年全年CPI和PPI数据  新华社记者魏玉坤、潘洁、水金辰  2022年以来,在全球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物价保持平稳运行。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低于全年3%左...

    时间:01-12
  • 2022年中国CPI上涨2% 官方强调稳物价有坚实基础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12日公布,2022年1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8%。2022年全年,中国CPI比上年上涨2.0%,单月涨幅始终运行在3%以下。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从环比看,2022年12月CPI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8%转为上涨0.5%,影响CPI上涨...

    时间:01-12
  • 2022年CPI同比上涨2.0% 2023年物价会如何?

      中新网1月12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2年全年及12月份CPI数据。受鲜菜价格降幅收窄、鲜果价格涨幅扩大等因素影响,2022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1.8%。另,2022年全年CPI同比上涨2.0%。CPI涨跌幅走势图。来自国家统计局。  2022年12月CPI同比涨幅小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同比看,2022年12月CPI上...

    时间:01-12
  • 巴西2022年11月零售额环比下降0.6% 结束连续三个月增长

      中新社圣保罗1月11日电 (记者 莫成雄) 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IBGE)当地时间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2022年11月,巴西零售额环比下降0.6%,结束了连续三个月环比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巴西被调查的8项商业零售额有6项出现环比下降。其中,燃料和润滑油销售额环比下降5.4%,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及办公用品销售额环...

    时间:01-12
  • “猪油”同落VS“菜哥”连涨,CPI或稳在“1时代”

      中新经纬1月12日电 (王永乐) 12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2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家机构预计,12月CPI同比涨幅1.9%。  CPI涨幅或连续两月处于“1时代”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全国CPI环比下降0.2%,同比上涨1.6%。同比涨幅较10月明显回落,时隔7个月重回“1时代”。  对于即将揭晓的2022年12月CPI数...

    时间:01-12
  • 国家统计局:上月CPI环比由降转平 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中新网1月12日电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了2022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CPI环比由降转平,同比涨幅略有扩大  12月份,各地区各部门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措并举做好市场保供稳价,物价运行总体平稳。  从环比...

    时间:01-12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