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沪人大代表:应做好“创新、人才、就业”三方面

2023-01-12 20:05: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1月12日电 题: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沪人大代表:应做好“创新、人才、就业”三方面

  作者 许婧 周胜洁

  如何让青年与城市实现双向奔赴?正在参加2023年上海两会的上海市人大代表、团市委书记、上海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任上官剑表示,要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建设蓝图变为“施工图”,重点做好创新、人才和就业,“只有服务好青年发展,回应解决青年需求,才能让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2023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到,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就在今年初,上海确定全域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试点,全市城区建设试点17个(含临港新片区),首批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29个。

试点城区青年大型体育健康活动。 上海团市委供图

  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体现了两方面: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上官剑介绍,目前上海的试点工作已经在各区铺开,“三四六”工作体系初具雏形,即“城市、城区、街镇”三个层面,“社区”“街区”“园区”“创新实验室”四类场景,以及“基本场景、工作机制、政策服务、活力创城、数字化平台、指标监测”这六大“建设指标”;同时还推动出台惠及青少年的举措与项目,让城市对青年更友好。

  另一方面要激励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在各行各业成立青年突击队,引领青年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激发自我奋斗、积极建功作为。如最近应对疫情防控新阶段的新情况,上海共青团开展“青小运”助力外卖配送专项行动、“青小康”社区互助药箱专项行动,“青小医”青年医师健康咨询专项行动、“120”急救电话话务志愿者行动,青年一呼百应,成为配送员、接线员、青小医,帮助缓解快递配送、居民就医用药、120急救等方面的压力,展现了青年的担当作为。

  将创新实验室“搬到”青少年身边

  创新是一座城市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创新最重要的力量来自青年。上官剑表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聚焦创新,从青年特质出发,联动各方力量,发挥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优势,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我们拟建立青少年创新发展专门工作小组,协调各委办局提供政策支撑,面向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组织等创新主体,共创服务体系,持续研究创新教育‘生态图’,健全创新人才‘培养链’。”

  上官剑说,要在青少年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要有实实在在的载体,通过创新学院分院、创新实验室等枢纽节点,打造青年科创、文创、社创、乡创的集聚地,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实现创新创业。

  建青年人才“蓄水池”保障人才需求

  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要聚焦青年人才。上官剑认为,围绕科创中心建设,要紧盯绿色低碳、元宇宙、高端装备等新赛道和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人才,以更宽广的视野、更有效的形式,在发现、举荐、选树上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建好青年人才“蓄水池”,建立分层分类的青年人才库。

青少年创新实验室开展农业研学活动。 上海团市委供图

  在上海17个青年发展型城区(含临港新片区)、29个青年发展型街镇建设试点中,不少实施方案包括了人才政策。

  上官剑提到,要拓宽联系服务青年人才的渠道,深入了解青年人才在创业就业、职业发展、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通过政策倡导,为青年人才发展提供更有力支撑。

  调动团属组织力量举办专场招聘会

  稳就业是民生根本,也是青年所需。今年上海将有23万名大学毕业生,有一定的就业压力。上官剑表示,共青团发动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所在企业参与保障大学生就业,通过举办专场招聘会的形式助力解决就业。“去年9月以来,已有793名毕业生通过团市委组织的招聘会实实在在得到了就业机会。”今年还将深入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建好高校毕业生常态化招聘平台。

  据悉,上海共青团今年还将持续推进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计划,聚焦一般高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高校团委老师与学生“一对一”就业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同步推进大学生乡村创业帮扶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习“扬帆计划”、社区实践计划,为“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大局贡献力量。(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浙江:将防重症关口前移到家庭社区和养老机构

      中新网杭州1月12日电(王逸飞 张煜欢)12日,在浙江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厅(局)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王仁元介绍,目前浙江全省整体疫情已渡过感染高峰期,但当前住院和重症危重症仍处于高峰平台期,下一步将重点做好关口前移“防重症”、加强农村防疫“补...

    时间:01-12
  • 贝壳“社区互助小蓝箱”为社区邻里提供应急用药服务

      2022年12月17日,在北京海淀区委的号召下,贝壳联合线下门店积极响应,率先在海淀区220家门店中设立共享药箱,通过经纪人发动社区居民将富余药品放入门店共享药箱之中,供急需药品的市民使用,满足市民应急用药需求。  2023年1月12日,贝壳在全国门店倡议启动“社区互助小蓝箱”又名邻里互助小蓝箱,将这一暖心善举从北京扩展至全国。...

    时间:01-12
  • 家门口就能做CT 上海社区医院提升“防重症 降病亡”能力

      中新网上海1月12日电 (张践)自1月10日起,上海闵行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开放CT检查,至春节前“一周七天”不休息,方便有需求的居民在家门口接受CT检查。  当天,记者在颛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到,前来做CT的市民络绎不绝,大家有序排队等待叫号。家住闵行颛桥镇的肖女士和母亲新冠转阴后出现胸痛...

    时间:01-12
  • 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平安前哨”【 公安机关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

      编者按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在国家治理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位置。以法治力量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不仅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是“中国之治”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全国政法机关立足基层、整合资源、创新驱动,大力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引导各类纠纷化解力量进社区,推动公共法...

    时间:01-12
  • 小区“法治驿站”赋能基层治理【 多措并举推动社区法律服务提档升级】

      □ 本报记者 杜洋  “就像法院开在了家门口。”近日,家住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源淮社区的居民吴女士对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两位律师关于房产继承的详细解答十分满意,不禁发出感慨。  《法治日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以来,为了让群众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泉州市积极完善“一社区一...

    时间:01-12
  • 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民生观)

      不断织密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对居家养老的重要支持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老龄办公布了2022年老年友好型社区名单。入选社区采取多种措施,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多元服务:一日三餐,社区食堂能解决;日常诊疗,家庭医生来操心;沐浴照护,专业人员上门帮……这些贴心的做法,帮助老...

    时间:01-12
  • 这名技能点满的南昌社区民警是如何拉近警民关系的?

      中新网南昌1月10日电 题:这名技能点满的南昌社区民警是如何拉近警民关系的?  中新网记者 姜涛  绑着绳子从17楼跳下营救16楼轻生青少年、用扫把制服持刀吸毒男子、帮助社区老人从诈骗分子手中挽回80万元损失,下水勇救跳江女子……这些都是南昌市红谷滩区派出所社区民警陈国才扎根社区工作六年...

    时间:01-10
  • 特写:上海重症医学科专家下沉社区 给基层医护、民众吃“定心丸”

      中新网上海1月10日电 (陈静 黄兴)10日,上午刚刚忙完重症医学科病房查房和救治工作,下午3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又马不停蹄赶往自己对口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救治。  自12月中旬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成立市级重症专家组,通过市级专家巡查会诊、落实双向转诊、定...

    时间:01-10
  • 数字化打造社区生活新样态

      日前,工信部下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数字社区研究报告(2022年)》指出,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社区这一新型网民生态圈正成为数字生活的“新入口”与数字经济的载体。近年来,数字社区连接起数亿用户与各行各业,不断创造出新场景、新机会、新模式,但海量的用户和复杂的需求也对其创新建设和使用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下...

    时间:01-10
  • 广东疾控:全省新冠疫情处于社区流行第一波高峰后回落阶段

      中新社广州1月9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日发布消息称,目前该省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处于社区流行第一波高峰后的回落阶段。春节人员流动大,加之近期入境人员防疫政策调整,部分地区疫情可能有所波动,但出现大幅度反弹的可能性不大。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当天发布1月份疾病防范提...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