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数字化驱动民生发展 粤政协委员冀推广智慧民生应用

2023-01-12 14:54: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月12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活跃,数字化程度高。广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正在广州举行,多位委员就“推广智慧民生应用,提升现代公共服务水平”为主题建言献策。

  2021年,广东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9万亿元,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在推动数字化与疾病防治融合上同样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省政协委员、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 受访者供图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带来了一份主题为眼病数字智能化防治的提案,期待通过智能化手段,高效推进眼病防治。

  “全国注册眼科医生不过4万多人,相对于患者群体真的太少了。”在林浩添看来,AI医疗可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一方面,能让医生力量薄弱的基层地区患者,享受到更专业的眼科医疗服务;另一方面,还能让诊疗过程变得更高效。

  为了让更多的百姓受益,推动数字眼科和健康广东高质量发展,林浩添建议,将数智化眼病筛诊融入数字政府建设,让眼科人工智能技术“走出医院”。

  此前,林浩添已在湛江市开展这一试点工作,在粤省事的“i湛江”专区上线了眼表黑色肿物智能诊断系统——“粤睛晶”。有眼表“黑痣”的患者只需拍一张照片,足不出户即可初步判断自己眼表肿物的情况。

  “依托数字政府的海量用户及管理平台,嵌入眼病智能筛诊小程序,通过智能手机便可以完成眼病的初筛。”林浩添表示,其后可以在云端健康档案、闭环转诊、精准推荐、流量引导、人机协作等各个方面逐步优化细化,实现医学数据流和用户流的良性发展,让更多百姓真正享受到智慧医疗的便捷与高效。

  预计到2030年,广东老年人口占比将突破20%。在“老龄化呈现数量多、速度快、差异大、任务重”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产品逐步走进老年人的生活,实时监控警报老年人跌倒的智能手环、支持83种语言翻译的智能翻译机等产品为他们带来便利与幸福感。

  围绕“用人工智能助力老人拥有高质量老年生活”的话题,广东省政协委员、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表示,通过调研,她发现,很多老年人在使用这些智能化产品时,存在产品设计不够适老、老年人对产品使用不够熟练、产品价格较高等“痛点”。

  杜兰认为,广东省是机器人制造大省,应设立专项支持机器人企业,提升康养机器人、陪伴机器人等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支持机器人智能交互开放平台的建设,并通过进一步开放社区、康养院、老年大学等多场景的应用试点,让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护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并组织志愿者组织等力量来加速智能化产品的普及。

  此外,杜兰还建议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重点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一些智能化产品能较大程度提升失能、半失能以及空巢老人的养老生活质量。建议设立专项基金,通过自主申报、推荐申报以及授权申报等形式,为上述重点人群配备相关智能化产品提供资金和配套服务支持。”她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武汉:全新人工合成角膜移植为眼盲患者带来希望

      中新网武汉1月12日电 (刘坤维 熊婉婷)武汉协和医院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眼科专家近日成功完成首例人工合成角膜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右眼裸眼视力恢复到0.4。  来自湖北省襄阳市的小琦(化名)今年25岁,8年前因异物入眼导致右眼角膜受损,右眼慢慢覆盖一层白斑,几近失明。2023年1月4日,小琦来到武...

    时间:01-12
  • 全球首例糖尿病患者通过猪胰岛移植摆脱外源性胰岛素

      中新社长沙1月12日电 (付敬懿)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12日对外透露,经该院复查,全球首例2型糖尿病肾移植术后猪胰岛移植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血糖、肾功能正常,实现了外源性胰岛素完全脱离。这是全球首例猪胰岛异种移植治疗糖尿病实现完全摆脱胰岛素,异种胰岛移植取得重要突破。  该患者有23年糖...

    时间:01-12
  • 口腔种植体集采平均降幅55% 预计年节约患者费用40亿元

      记者 张 敏 舒娅疆  1月11日上午,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开标,并产生拟中选结果。据国家医保局介绍,此次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中选价格降至900余元,与集采前中位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5%。本次集采共有55家企业参与,其中39家拟中选,中选率71%,汇聚全国近1.8万家医疗机构的需求量,达287万套种植体系统,约占国内年种植牙数...

    时间:01-12
  • 中风患者防疫需要注意什么?

      新华全媒+|中风患者防疫需要注意什么?  新华社长沙1月10日电(记者帅才)中风患者(脑血管病患者)普遍存在免疫力低等问题,部分患者还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中风患者如何防疫,若感染了新冠病毒需要注意什么?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夏健说,中风患者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外出...

    时间:01-11
  • 让罕见病患者有医、有药、有保障

      ◎本报记者 李 禾  53%  近年来,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罕见病防治与保障工作,加强罕见病研究、诊疗和药品研发供应。据统计,截至2022年11月底,治疗45种罕见病的89种药物已在我国获批,我国境内可治罕见病数量占全球有药可治罕见病数量的53%。  今年1月8日,2022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现场谈判工作正式结束...

    时间:01-11
  • 极端天气频发 吉林气象部门智能化转型“破天机”

      中新网长春1月10日电 (记者 郭佳)2022年,吉林省极端天气突发、多发、频发,降水量创195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极值。吉林省气象部门暴雨暴雪预警命中率等多项指标领先全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天气,气象部门何以识破“天机”?  10日在长春召开的2023年吉林省气象工作会议上,吉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世...

    时间:01-10
  • 广西继续保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住院医疗费用

      中新网南宁1月10日电 (记者 黄艳梅)记者10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为有效保障“乙类乙管”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救治需要,广西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治疗费用医疗保障相关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广西继续保障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住院医疗费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

    时间:01-10
  • 给警情贴“标签” 数据赋能江苏南通110智能化接处警

      中新网南京1月10日电 (苏锦安 徐珊珊)今年1月10日是全国第37个“110宣传日”及第三个中国人民警察节。走进南通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接警指挥大队,接警员们熟练地接听报警电话,通过智能化接处警系统沉着应对每一起警情。  从成立之初的一部电话机到如今的智能化接处警系统,南通公安在全国社会治...

    时间:01-10
  • 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本报北京1月9日电 (记者申少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版诊疗方案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说,当前,医疗救治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当务之急,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是重要着力点。要推进医疗资源升级扩容,保障好设备设施和药品配备...

    时间:01-10
  • 为何对新冠患者出院标准作出较大调整?中国官方回应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马帅莎)中国近日发布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其中对患者出院标准作出较大调整。对此,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9日在北京表示,这主要是基于当前防控策略和临床治疗相关要求所进行的调整。相关内容是结合大量临床实践和对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性认识作出的...

    时间:01-0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