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上海松江区:创新动力强劲 产业高地崛起

2023-01-12 09:50:39

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松江区—— 创新动力强劲 产业高地崛起(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从上海城区出发,走上沪昆高速,G60科创走廊的标志性建筑“科创云廊”犹如云中巨舰屹立在眼前。

  新年伊始,G60科创走廊建设热火朝天:海尔洗衣机互联工厂投产,规划年产卡萨帝洗衣机200万台,产值将突破50亿元;连接松江枢纽与上海市区的沪松公路快速化道路建设启动,建成后进城时间将大大缩短;松江经开区2022成绩单公布,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达12个,集聚重点人才730位……

  6年前,这一带还是阡陌之地,而现在,G60松江段周边,已崛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汇聚了尚实航空发动机、科大智能、豪威半导体、正泰智电港等诸多先进制造业企业

  2016年5月24日,地处上海郊区的松江区启动G60科创走廊建设,后经两次扩容,已纳入浙江嘉兴、江苏苏州、安徽合肥等8座长三角城市,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松江区为牵引,以松江枢纽为支撑,G60科创走廊正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2022年前三季度,松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升至全市第一,战略新兴产业占比达到67.8%,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3.58%提升至2021年的5.3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从曾经的农业区、传统制造业区,变身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科创策源地,松江之变,成为新发展理念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就是担当,我们将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重要平台,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以‘要素聚变’催化‘科创蝶变’。”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

  延长创新

  一场仪器分析产业产学研力量的“聚会”

  一排排仪器,各自与电脑相连,上面布满各种管线,工作人员细致察看、精心测试。一旁,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袁为立告诉记者,公司历时10多年研发出GC128气象色谱仪,技术水平、温控精度、流量、压力控制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科学仪器是科研的眼睛。目前,我国精密仪器制造技术还相对较弱,加快研发和创新是我们的努力方向。”袁为立说,自2018年入驻松江分析产业园,公司销售额年均增长5%以上,质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产品进步明显。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为推动分析产业从无到有、茁壮成长,松江分析产业园与清华大学联手,于2018年4月建立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完善创新链条,吸引人才企业。“松江瞄准我国高端仪器产业短板,打造聚焦细分领域创新的分析产业园,眼光独特、意义重要。”兼任研究院院长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欧阳证说,研究院通过设立孵化场地、自建公共实验室、打造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方便更多小微企业开展研发。

  从高端分析仪器、第三方检验检测,到检测技术与生物分析、分析仪器重要零部件,松江分析产业园内,已有60多家企业集聚。2021年,松江区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产值达71亿元,占全市的15.4%。“短期内,我们力争培育100家左右的分析仪器企业,其中不乏多家有望高成长的优质企业。”对于未来,欧阳证满怀信心。

  不只是分析产业。近年来,松江聚焦重要领域和前沿技术,打造了G60脑智科创基地、科恩实验室、优图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近期,松江又牵头制定《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合攻关行动方案》,提出加快形成更多“从0到1”的关键技术突破,让创新链不断延长。

  深耕产业链

  一个电子制造产业集群的兴起

  一边订单交付在即,一边芯片与电子元器件面临缺货风险。前段时间,正当上海诚意电气负责人刘昌学发愁时,位于松江“G60科创云廊”的云汉芯城公司伸出援手——通过海量的数据分析,为其精准匹配符合条件的国产电子元器件,还助其完成了原理图设计、元器件选型以及国产芯片的程序设计。

  “扎根松江,面向全球,我们累计服务的企业和客户已经突破10万家,大多属于与芯片相关的元器件行业。”云汉芯城公司副总经理周雪峰说,企业打造的平台聚合了不少货源企业和采购企业,可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产品技术方案开发、电子元器件采购等全流程一站式服务。

  从产品研发、器件选型、物料供应到生产交付,这些年,松江的电子制造产业链条越发健全完备,与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产业互为支撑、共同成长。

  走进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数据机房里的服务器一眼望不到头。“当前已有1万余台服务器投入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面向全球的长三角‘数字底座’。”上海珑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腾讯项目的建设运维方,首席执行官顾炯说,“服务器与算力的集聚,让30多家超算生态企业‘群贤毕至’。”

  距腾讯项目不远,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片忙碌。“我们帮助制造企业通过5G将机器人、机床和专机设备连接起来,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副总经理高飞自豪地说。目前,松江已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形成了从平台、解决方案提供商到专业服务机构、智能设备制造商的完整链条,集聚上下游产业链重点企业300余家,带动区域内8000多家中小企业上云。

  近年来,松江大力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海尔智谷等一大批百亿级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高端制造成色更足、动能更强、赛道更多。截至2021年底,松江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分别集聚重点企业842家、121家、2952家。

  优化服务链

  一次“与时间赛跑”的提速审批

  5台打桩机一齐作业,多辆大卡车穿梭其间,一场小雨过后,为一家跨国公司定制的松江正泰智电港三期项目现场已是一派繁忙。“从完成土地摘牌,到拿到桩基施工许可证,以往要好几天,现在只用6小时!”正泰智电港常务副总经理曾元千竖起大拇指。

  2022年3月项目签约后,受疫情影响,曾元千一度十分着急,生怕耽误工期。“为了尽力节省时间、减轻企业负担,所有流程靠前协助、全程跟办,提前准备相关材料进行预审。”松江经开区企业代办中心主任张磊说,得知企业诉求后,有关部门全力以赴,让项目得以最快速度开工。项目办公室里,一张进度表显示:2022年5月前,工期还延误1个月,到2022年11月24日,延误天数已变为“0”。

  科创生态,关键看营商环境。让科创项目落地生根,要素对接平台是重要环节。为帮助更多好项目找到资金支持,松江不遗余力。

  “我报告的项目是‘可降解输尿管支架’,我们的突破是……”2022年11月3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G60科创走廊服务基地,一场项目路演紧张进行。几十名投资人坐在台下,来自不同城市的项目报告人一一宣介、争取投资。“2022年以来,这里已举办产融对接活动63场,93个项目得到青睐、成功融资。”G60科创走廊创新研究中心主任贾占峰说。

  梳理形成2022版松江区“证照分离”改革清单98项,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深化落实人才“1+10”政策、G60科创走廊九城市互认互通人才18条政策,加速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体系……眼下,松江正多措并举,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程向民表示,松江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聚焦精准制度创新,用工作的确定性对冲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创造新业绩。(人民日报 记者 谢卫群 刘志强 方 敏)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浙江省两会启幕 拼经济、强科创、抓教育等成热词

      中新网杭州1月11日电(郭其钰)1月11日,浙江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开幕前举行“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5位政协委员走上通道畅谈履职心声,传递民情民意。由此拉开了今年浙江省两会的序幕。  在经济大省浙江,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作为民营企业家,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万丰科技开...

    时间:01-11
  • 推进协同创新建设科创高地(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深空探测雷达“中国复眼”一期工程开机观测,智能分体式飞行汽车样车完成首飞,多款氢动力无人机量产在即……最近一段时间,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科技创新佳音频传。  3年多时间里,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集聚起50家新型科创研究机构、2900多名科研人员、25个院士团队。借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集聚...

    时间:01-10
  • 上海西岑科创中心启动建设 将打造世界级科创小镇

      中新网上海1月9日电 (记者 缪璐)大型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整齐排列,建设工人方阵队伍整装待发……9日,上海市青浦区举行“赋能长三角·共创大未来”——2023年重大项目建设暨西岑科创中心启动仪式,这也标志着西岑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展开。  西岑科创中心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一厅三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构建长三角最具活力...

    时间:01-09
  • 产业资金“多链”融合 金融活水“浇灌”科创繁花

      (经济观察)产业资金“多链”融合 金融活水“浇灌”科创繁花  中新社上海1月9日电 (高志苗)124家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净额约2400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年中国A股募资净额的四成,这是科创板2022年的“成绩单”。科创板开市三年多来,截至目前,上市公司502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支持了“硬科技”企业发展。  华鑫证券私募...

    时间:01-09
  • 产业资金“多链”融合 金融活水“浇灌”科创繁花

      (经济观察)产业资金“多链”融合 金融活水“浇灌”科创繁花  中新社上海1月9日电 (高志苗)124家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净额约2400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年中国A股募资净额的四成,这是科创板2022年的“成绩单”。科创板开市三年多来,截至目前,上市公司502家,总市值超6万亿元,支持了“硬科技”企...

    时间:01-09
  • 隔离人员陆续离开 上海松江各入境人员集中隔离点今起关停

      中新网上海1月8日电 (张践 张小小)1月8日起,上海不再对入境人员要求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记者从上海松江区的相关隔离点了解到,7日起,此前正处于隔离期的入境人员在出示当天核酸检测结果后,陆续离开隔离点。据悉,最晚于8日上午,在所有入住人员解离后,松江辖区内的集中隔离点将启动清场程序,陆续关停...

    时间:01-08
  • 《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印发

      中新网1月5日电 据上海银保监局网站1月5日消息,上海银保监局等八部门近日印发《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方案。  其中提出的总体目标为,有效发挥上海金融资源集聚、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优势,到2025年末显著提高上海银行业保险业服务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专业能力,建设国际一...

    时间:01-05
  • 浙江温州科创图景:聚焦“产业、体系、环境”三块拼图

      中新网温州1月4日电 (张益聪)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以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加快形成区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聚焦科技创新八大抓手,重塑温州全域创新体系。当下,温州科创版图源于“产业、体系、环境”三块拼图,新年开端,温州围绕重点产业如何布局?着眼创新体系如何再攀登?配置资源如何优...

    时间:01-04
  • 证监会:符合条件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可豁免部分营收指标

      符合条件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可适用豁免部分营收指标。  12月30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修改<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的决定》(下称《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具体来看,《指引》主要修订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增加符合条件的已境外上市红筹企业豁免适用《指引》关于营业收入指标的规定。在《指引》第一条...

    时间:12-31
  • 上交所: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

      中新网12月30日电 上交所网站30日发布通知称,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2年12月修订)》明确,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在科创板发行上市。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

    时间:12-3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