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新式茶饮的2022:竞争愈发白热化,头部企业“抱团取暖”

2023-01-06 09:37:40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揭书宜

  新式茶饮行业的“卷”由来已久。2022年,在疫情的考验下,大大小小的品牌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多样,有大面积关店的,有加盟商转向其他品牌的,就连头部品牌也开始寻求加盟的第二增长曲线,甚至是“抱团取暖”。

  小品牌求生,大品牌谋变

  新式茶饮行业的增速一直很快。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新茶饮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422亿增长至2021年的100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一直超过20%。2020年疫情局部地区爆发后,新茶饮市场整体有一个明显的增长;2021年稳步踏上千亿规模;而2022年市场规模的最理想状态可达到 1040亿元,基本与2021年持平。

  但在高速发展的行业下,激烈的竞争使得茶饮企业的存活率并不高。

  天眼查数据显示,近6成茶饮企业活不过3年,存活时间在1年内的茶饮企业占比为24.4%,存活时间在1-3年的茶饮企业占比35.0%。

  一些头部品牌的脚步也有些踉跄。2021年10月,乐乐茶暂别西安市场,2022年2月又退出广州市场;茶颜悦色则在2021年内三次进行关店,不过2022年又重新出发,慢慢开始扩张;2022年初,喜茶被曝裁员,彼时,公司表示,进行了少量的人员调整和优化。

  在这种情况下,头部品牌们也开始调整原有的策略了。

  喜茶在2022年的策略调整很具有代表性。先是在价格上的调整。2022年初,喜茶完成了全面调价,饮品单价基本在29元以下,且售价在15-25元产品已占据喜茶全部产品的60%以上。

  此外,坚持了十年直营的喜茶,2022年年底终于开放加盟模式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喜茶的事业合伙人需要投入的费用在50万元以内。目前行业内其他品牌多数分布在35万-40万。譬如一点点为38万,茶百道为35万左右。至于开放事业合伙人加入的原因,喜茶方面表示,虽然喜茶以稳健的节奏持续开出新的门店,但是依然无法完全满足更多消费者更快喝到喜茶的需求。

  而且,喜茶已经盯上了中低线城市市场的“蛋糕”。近一年来,喜茶已连续进入哈尔滨、长春、淮安、龙岩、襄阳、临沂等新城市。在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看来:“非一线市场市场空间对新式茶饮来讲确实是很大。一线城市当然是喜茶的主要战场,但与此同时一线城市的运营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而非一线城市可能就包括二、三、四、五线了,所以想象空间是很大的。这意味着喜茶可能也‘想明白’了,一定要通过加盟的方式来快速扩张,扩大市场份额。”

  2022年,新式茶饮行业的另一大事件是奈雪的茶向乐乐茶投资了5.25亿元,持股43.64%成乐乐茶最大股东。头部品牌也开始优势互补、“抱团取暖”了。

  对于此次投资的原因和目的,奈雪的茶在公告中表示,乐乐茶作为现制茶饮行业头部企业之一,尤其在华东区域有较好的品牌实力和消费者认知。此次投资事项也将有助于进一步优化行业竞争环境,降低奈雪的茶未来门店拓展、运营等方面的成本。

  业内人士认为,新茶饮行业正逐步迈向强者恒强的“洗牌期”,此次两大品牌的优势互补或将改变茶饮行业的格局。

  同质化怎么破?高频上新,押注爆款

  茶饮品牌的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了。《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显示,20家新茶饮品牌2020年上新575款产品,2021年上新930款产品,同比上新产品增长61.7%。2022年前3个季度,受监测的50个品牌共上了1677余款新品,平均每个品牌每个季度上11个新品。

  各品牌都试图在某些特色单品上突破。鸭屎香宝藏茶、苦瓜海底椰、苦瓜柠檬茶、香菜柠檬茶、马蹄一根参等千奇百怪的新式茶饮单品不断涌现。大大小小的茶饮品牌在不断地更新菜单时,试图先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再抓住消费者的味蕾。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上咖啡风味的产品是也一大特色。咖啡风味的鸳鸯奶茶、各式经典咖啡在多个新茶饮品牌店中上线。多家一线茶饮品牌甚至单独创立了咖啡产品线的品牌:蜜雪冰城设立了咖啡品牌幸运咖,茶颜悦色推出“鸳央咖啡”。喜茶、奈雪的茶也先后推出咖啡品类。

  不过,一款产品能在菜单上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某头部茶饮品牌内部人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推出新品之后,产品受欢迎的程度、产品线的丰富、原料的时令、价格区间的梯度还有制作的繁简程度都决定了它上市的时间长短。一些会被迭代过去了,因为菜单上的常规SKU(最小存货单位)要保持在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多。”据她透露,公司的研发同事会尝试上百种原料搭配,会根据时令原因尝试应季原料,比如杨梅就只有夏天才会有;栀子绿茶也要考虑栀子花的生长时间;冬天就多为热饮。

  进入2022年,在疫情的加速“洗牌”后存活下来的品牌,不断上新对于破局产品同质化问题似乎已经不够了。跑出更多的爆款产品,或许才能产生质的变化。此前,头部品牌通常都曾跑出过“爆款明星产品”。譬如喜茶的芝芝莓莓,奈雪的鸭屎香奶茶,7分甜的杨枝甘露,一点点的四季奶青,蜜雪冰城的柠檬水。而在下半场的竞争中,更多的爆款产品或许才是让品牌们持续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密钥。

  2022年12月,随着防疫政策的优化,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2022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业内人士表示,新茶饮短期市场的表现可以做相对明确的预判: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特别是春节过后,随各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落实,新茶饮市场将陆续进入稳定经营状态。整个新茶饮市场有望在2023年第二季度全面恢复,并有望迎来“欢庆式”销售市场,业绩整体全面提升。加盟业务有望全面恢复。最终,2023年实现全年业绩的同比增长。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房地产全面洗牌后如何走?地产大佬们这样说

      作者:孙梦凡  时光更迭,新旧年交替之际,地产大佬相继发声展望未来。  近日来,碧桂园、中国恒大、华润置地、中国金茂、中海集团、绿地集团、新城控股等多家房企掌舵者,均通过新年致辞的方式,总结2022年的工作、并对2023年行业及企业发展做出展望。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考验在2022年来得有些猛。行业规模收缩、开发投资20...

    时间:01-04
  • 中兴通讯白柯柯:数据类终端产品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中新网12月31日电(中新财经 左雨晴)随着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正加速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如何打造成熟的应用场景,已成为车联网市场亟需解决的障碍。  近日,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事业部移动互联产品总经理白柯柯在移动互联业务媒体沟通会上表示,汽车电子业务是中兴通讯...

    时间:12-31
  • 餐饮业的2022: 洗牌加速、上市难,黎明前还有至暗100天

      作者:揭书宜  2022年岁末,随着各类防疫政策的优化,新冠也开始实行“乙类乙管”,餐饮行业的曙光不远了。  而在整个2022年,在各大城市严格的防疫措施下,无论是连锁餐饮企业还是街边小店,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但在此背景下,也有一批企业选择“逆势”冲击资本市场,还有一些企业的预制菜业务在疫情之下得到了飞速发展。  大中小...

    时间:12-29
  •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改革加码 资本寒冬之下赛道加速洗牌重塑

      本报记者 张 敏 见习记者 熊 悦  2022年,医药生物行业关于“寒冬”、如何“过冬”的讨论从未间断过。  这一年,大部分医药生物企业感受到更多的是“寒冬”:一级市场上,投资者更加谨慎,创新药企融资的难度增加;二级市场上,医药生物上市公司市值持续缩水,新股上市破发频现。受新冠疫情影响,部分药企的业务无法展开,业绩受到影响;...

    时间:12-27
  • 中国风“翻”进西式蛋糕 Z世代用“糖”做“美人”

      中新网广州12月24日电 题:中国风“翻”进西式蛋糕 Z世代用“糖”做“美人”  中新网记者 方伟彬  敦煌美女,肌若凝脂,身着红裙,手臂缠着淡绿色披帛,翩翩起舞于荷花丛中,立在一个画满敦煌壁画的底座之上……这不是泥塑,也不是潮玩手办,而是可以吃的翻糖蛋糕。  在广州一家烘焙学校里,“Z世代”翻糖...

    时间:12-24
  • 中国风“翻”进西式蛋糕 Z世代用“糖”做“美人”

      中新网广州12月24日电 题:中国风“翻”进西式蛋糕 Z世代用“糖”做“美人”  中新网记者 方伟彬  敦煌美女,肌若凝脂,身着红裙,手臂缠着淡绿色披帛,翩翩起舞于荷花丛中,立在一个画满敦煌壁画的底座之上……这不是泥塑,也不是潮玩手办,而是可以吃的翻糖蛋糕。  在广州一家烘焙学校里,“Z世代”翻糖...

    时间:12-24
  • 小小电热毯缘何成爆款(品牌论)

      韩维正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2月23日 第10 版)  前不久,中国制造的电热毯、电暖器、电热水器等“取暖神器”产销两旺,迎来一轮出口热潮。“中国取暖设备火到欧洲”的话题,冲上了国内外社交平台的热搜。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仅7月份欧洲国家就从中国进口电热毯超129万条,同比增长97%。阿里巴巴国际站数据显示,截至9...

    时间:12-23
  • 造车新势力明年或迎大洗牌 二梯队向上冲击“蔚小理”

      本报记者 赵语涵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1至11月,全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462.8万辆和2430.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1%和3.3%;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

    时间:12-20
  • 行业“大洗牌” 中国房企如何穿越周期?

      (经济观察)行业“大洗牌” 中国房企如何穿越周期?  中新社北京12月14日电 题:行业“大洗牌” 中国房企如何穿越周期?  中新社记者 庞无忌  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