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2022年沪深交易所43家公司终止上市,17家退市后仍被追责

2023-01-05 09:17:35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安卓

  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对于净化市场环境、健全优胜劣汰机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义重大。

  2020年底,退市新规出台,优化了退市指标,缩短退市流程,并遏制退市炒作。截至2022年底,退市新规已实施两周年,在这两年里,空壳公司出清成效显著。

  第一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2022年,沪深两大交易所共有43家公司终止上市,其中,沪市主板18家、深市主板17家、创业板8家,总量创新高,2022年一年的退市数量几乎相当于2019年~2021年这3年的总和。

  尤其是2022年上半年是退市高峰期,36只个股完成摘牌,常态化的退市机制正在加速形成。

  超九成触及财务类强制退市

  构建与注册制相匹配的常态化退市机制,是强化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出口端”关键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重要安排,对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具有重要意义。

  回首中国资本市场历史,2001年4月21日,连续四年亏损的PT水仙因申请宽限期未获上海证券交易所批准,并被要求于当年4月23日起终止上市,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退市的上市公司,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退市的序幕被正式揭开。

  Wind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沪深交易所已退市股票共188只。自2017年以来,退市数量逐年增加,其中,2019年、2020年、2021年分别退市10家、16家、20家。

  而2022年,沪深两大交易所共有43家公司被终止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有史以来退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几乎相当于2019年~2021年的总和。

  从退市原因来看,这43家公司中,41家是因触及了财务类强制退市指标,占比超九成。其中,长动退是2022年首只触及财务类退市指标的公司,其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三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退市新亿是2022年第一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股。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ST新亿存在2018年度和2019年度虚增营业收入等情况。扣除虚增营业收入后,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实际营业收入均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且2020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上述财务造假行为导致其2018至2020年度财务指标实际已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而*ST艾格是由于在2022年3月4日至3月31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股,触及了交易类强制退市指标,成为2022年首只面值退市股。

  另外,ST平能是由于龙源电力发行A股股份换股吸收合并该公司而主动申请退市。

  在退市的过程,甚至还有两家公司因不服终止上市决定,将交易所告上了法庭,而两家法院均支持交易所依据退市规则作出的退市决定。

  2022年6月16日,是德奥通航在A股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不过,不愿意退市的德奥通航把深交所告上了法院,12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德奥通航的诉讼请求。

  另外,2022年5月份,上交所作出厦华电子终止上市决定,厦华电子不服,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行政诉讼,9月份,上海金融法院公开审理厦华电子诉上交所终止上市决定一案,并当庭作出一审判决,驳回厦华电子的诉讼请求。

  追责到底

  摘牌以后,也并不意味着可以“一走了之”。

  在43家公司中,有17家公司退市后仍被监管追责,追责原因包括:业绩预告违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业绩披露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等,包括公司、公司董监高等在内的相关责任方被交易所公开谴责、通报批评、予以监管警示等。

  另外,退市海医的两位非公开发行股份项目保荐代表人被交易所通报批评。上交所认定,两位保荐代表人未能发现并及时披露公司在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关联方资金占用方面存在的违规情况及重大风险事项,出具的核查意见不准确,违反了相关规定。

  上交所指出,上市公司保荐代表人等证券服务机构人员应当引以为戒,在职责履行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和上交所业务规则,勤勉尽责,对出具专业意见所依据文件资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核查和验证,制作、出具的文件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从退市时股价来看,43家公司中34家股价在1元以内,有的股价甚至只有两三分钱左右。

  而随着2022年年报即将披露,又将有一批“高危”公司面临退市“生死劫”。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也即将诞生两家退市企业,*ST泽达、*ST紫晶已于2022年11月18日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及市场禁入事先告知书》,两家公司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北京151家重点景区三天入账2.48亿 比2019年同期增长44.5%

      北京151家重点景区三天入账2.48亿   比2019年同期增长44.5%;累计接待游客268.9万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6.4%  2023年元旦假期是“新十条”政策实施后的首个节假日,北京市旅游市场回暖,文旅经营场所迎来“开门红”。1月2日,记者从北京市文旅局获悉,假日期间,北京市重点监测的151家旅游景区累计接...

    时间:01-03
  • 沪深交易所修订相关信披指引 引导上市公司规范有序开展期货和衍生品交易

      记者 吴晓璐 邢 萌  为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利用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有效管理交易风险,进一步提高相关信息披露的有效性,12月29日,沪深交易所分别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交易与关联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交易与关联交易》进行修订,并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修订既彰...

    时间:12-30
  • 旅游业奏响复苏强音 明年“五一”有望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记者 许 洁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提出根据国际疫情形势和各方面服务保障能力,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  “这标志着旅游行业的复苏和发展在政策层面已经全面明朗,所以,旅游行业非常振...

    时间:12-28
  • 沪深交易所持续让利 明年拟降费超8亿元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日前分别公布2023年度降费措施。  上交所表示,今年以来,上交所及下属子公司降费力度为近年之最。上交所拟于2023年进一步扩大降费受益主体范围。此次减免收费项目涵盖企业上市费、股东大会网络投票服务费、上证e服务收费等。免收债券持有人会议、基金持有人会议等网络投票服务费,免收融资...

    时间:12-25
  • 沪深交易所:暂免收取部分2023年度费用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林晓丽)12月23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相关通知称,免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23年上市初费和上市年费等费用。  其中,上交所通知显示,多个费用将免收,包括免收沪市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2023年上市初费和上市年费,免收2023年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经手费。指导下属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免收2023年证券持有人...

    时间:12-24
  •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范围

      新华社香港12月19日电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19日发布联合公告,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股票互联互通标的范围。香港...

    时间:12-20
  • 香港特区政府欢迎扩大沪深港通合资格股票范围

      中新社香港12月19日电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19日发出联合公告,宣布原则同意两地交易所进一步扩大沪深港通下的合资格股票范围。香港...

    时间:12-1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