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上海将三点八万家单位纳入排污许可监管体系 守护天蓝水绿

2023-01-05 09:04:20

来源:人民日报

  上海将三点八万家单位纳入排污许可监管体系

  一证式管理,守护天蓝水绿(倾听)

  核心阅读

  从2017年核发第一张国家版排污许可证,到2020年实现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5年来上海大力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实施污染物排放一证式管理,探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取得积极成效,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冬至以后,上海人的微信朋友圈里“晒”起了一波夕阳红。人们在下班途中,被绚烂的晚霞打动,纷纷停下脚步举起手机。刚刚过去的2022年12月,上海创下了近年来当月仅一天轻度污染的历史新纪录,圆满完成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目标。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91.8%,环境空气质量6项指标连续两年全面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生态美、环境优,排污许可制改革功不可没。”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环评处副处长徐易伟说。

  2017年,《上海市排污许可证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在全国率先明确将废水、废气、固废、噪声等纳入综合许可,推进一证式管理。利用3年多时间,上海摸清了固定污染源底数,完成了排污许可管理分级。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共排摸5.2万家排污单位,将3.8万家纳入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了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2022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建立了固定污染源信息库,结合排污许可日常发证登记情况实施动态更新,并与执法部门执法对象库实现了统一。同时,制定了《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办法》和相关配套文件,结合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对固定污染源实施分级、分类管理,探索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取得积极进展。

  收严排污标准,倒逼企业整改

  “以前进行环保管理,要参考各种标准法规,还难免挂一漏万。现在,一本排污许可证把要求写得一清二楚。”上海华谊涂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康云鹏说。

  华谊的这本排污许可证,详细记载了企业废气、污水、噪声、固废等各类排放限值和自行监测、环境台账记录要求,以及主要产品、原材料和污染治理设施等信息。“排污许可证把原先分散在各项法规中的排污要求集中起来,为企业厘清了相关的责任和义务。”徐易伟说。

  排污许可证不仅是“说明书”,也是“助力器”。通过收严污染排放总量控制要求,上海倒逼企业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实现改善环境质量的目标。

  针对冬季大气扩散条件不佳的情况,上海对320家大气重点排污单位提出要求:从11月到次年2月,月度排放量要在全年平均值基础上减排30%。这项冬防管理要求被载入排污许可证,通过跟踪评估和监管督促,将年度减排目标落实到位。

  华谊涂料过去采用活性炭处理废气,处理效率低、费用高。发证审核期间,金山区生态环境局建议企业对末端治理设施进行改造。企业投资640万元引进有机废气治理装置,处置效率从60%提高到96%。

  “虽然投资不小,但是花得值。”康云鹏说,再也不用担心排放超标,生产调度更加稳定,员工职业健康安全也更有保障

  随着排污许可制度的推进,上海逐步淘汰了一批无法满足排污许可发证条件或没有落实按证排污要求的企业。2018年至2021年期间,全市关闭停产或转型的排污单位超过1.2万家,而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逐年稳健增长,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提升服务意识,优化审批程序

  上海雄耐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曾两次申办排污许可证被退回。公司总经理许进索性带着电脑和资料,在区生态环境局“排污许可专用工作室”,跟着工作人员逐条填报。“自己动手填一遍,让我对每个环节的排污要求和主体责任有了更深理解。”许进说。

  宝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叶林介绍,辖区内排污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治污能力有限。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以来,他们每年都会派出工作人员,同第三方技术单位人员一起,到企业现场深度核查,发现并指导企业整改各类环保问题1000余项。

  在推进排污许可制改革过程中,环保部门服务意识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部分规范标准和自行监测操作难等问题,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对纳管企业在线监测和雨水口、锅炉监测频次要求进行了优化调整,监测频次由每月一次调整为每季度一次,一年无异常可放宽至半年一次,减轻了企业负担。

  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评估到环评审批,再到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常规流程要走4个月左右。2020年7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出台规定,明确临港新片区的建设单位在办理环评审批的同时,可同步申领排污许可证,“两证合一”广受企业欢迎。梅赛德斯—奔驰零部件制造服务有限公司利用新政,仅40多天就走完了全部流程。

  去年,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又向国家申请了开展排污许可制与环评制度衔接试点,进一步将“两证合一”政策范围拓展到闵行、青浦、奉贤以及上海化工区和24个重点行业,让更多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徐易伟说,“两证合一”试点实施以来,全市已有近30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审批时间较常规流程减少2/3,大大缓解了企业投产前“取证”的焦虑。

  搭建信息平台,管理有迹可循

  到了企业自行监测的时间点,华谊涂料质量环安部专员杨渝杰来到废气排放口,用手机扫描标识牌上的二维码,相关数据信息一目了然。与此同时,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通过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系统,也收到了企业上传的信息。

  目前,上海总计核发带有二维码的标识牌2万余张,通过扫描排放口标识牌二维码,实现排污许可证、监测和监管等信息的快速查询。近年来,上海着力建设“一个平台,两个翅膀”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平台,并于去年升级为固定污染源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将信息化前移到排放口,前移到执法、监测现场,借助信息化手段,环境管理效能持续提升。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跃介绍,通过“一个平台”——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平台,企业排污和政府监管过程同时呈现在一个大屏幕上,清晰有据,大大提高了监管效能。

  “两个翅膀”指的是现场监测移动端和移动执法系统。“一个平台,两个翅膀”联动,记录了持证单位的监督管理过程,实现了对持证企业监管、监测、监察联动的闭环管理。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六大队二级主办李金婷说,过去,企业有时会对执法规范提出疑问。现在,执法的每个环节都在平台上有迹可循,让监督工作同样置于监督之下。“信息化让执法行为更加精准、科学和依法,提高了监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人民日报 记者 田 泓)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二○二二 从十大热点看生态环境

      不平凡的2022年落下帷幕,忙碌而充实的一年就此别过。一年来,我们继续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继续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这一年,里程碑式的大事、要事层出不穷,深感欣慰的小事、身边事同样不胜枚举。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联合本报,通...

    时间:12-31
  • 新疆阿克苏改善生态环境——戈壁滩变身“金果园”

      “900箱苹果,已装运发车!”2022年12月21日,果农侯佳望着逐渐远去的货车,对电话那端的成都采购商兴奋地说道。侯佳在新疆阿克苏种苹果已20年,这也是当地生态持续改善的20年,“眼看着戈壁滩变了颜色,土地绿了起来,乡亲们也富了起来”。  河水滔滔,雪山连绵,草丰林盛,繁茂果园...

    时间:12-31
  • 元旦假期西北西南多雨雪 华北黄淮大气扩散条件差

      中国天气网讯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元旦假期(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有弱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西北、西南地区有雨雪天气;华北、黄淮、江淮等地有雾或霾。假日期间,中东部地区气温偏低的局面将有所改善,大部地区的气温将逐步转为偏高。  弱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元旦假期将有一次弱冷空气天...

    时间:12-30
  • 生态环境部官员:建设美丽海湾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中新网12月29日电 题:生态环境部官员:建设美丽海湾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要求  中新财经记者 阮煜琳  29日,“深入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绘就美丽中国海洋篇章”第27期环境茶座在线举办。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张志锋在活动中表示,美丽海湾是美丽中国在海洋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和重...

    时间:12-29
  • 四川曝光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中新网成都12月29日电 (记者 张浪)四川省生态环境厅29日曝光3起生态环境执法典型案例。  其中包括:德阳市东慈激光切割机电有限公司未按要求贮存危险废物案。2022年7月27日,德阳市广汉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德阳市东慈激光切割机电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该公司生产车间旁仓库内,混合堆存了7.87...

    时间:12-29
  • 青山公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启动 首批入选可获5万元资助

      中新网北京12月29日电 27日,由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美团青山计划联合主办,中国新闻网协办的“‘美丽中国 我是行动者’——青山公益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项目启动仪式”成功举办。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赵莹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主办单位领导,环保社会组织、街道代表,各...

    时间:12-29
  • 青海发布5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典型案例

      新华社西宁12月29日电(记者柳泽兴)今年以来,为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青海检察机关在三江源地区、环青海湖区域、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探索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265件。近日,青海省人民检察院发布了5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巡回检察典型案例,旨在更好落实“属地检察+...

    时间:12-29
  • 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巨大成效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齐芳)中国科学院27日发布资源环境领域系列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湖泊、湿地、山地、西北干旱区、东部超大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巨大成效。  此次发布的系列研究报告共有五本,分别是《中国湖泊生态环境研究报告》《中国湿地...

    时间:12-29
  • 依法严格审理环境资源案件 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

      原标题:全国法院十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96.5万件   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法治头条)   司法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不断织密生...

    时间:12-29
  • 依法严格审理环境资源案件 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

      全国法院十年审结各类环境资源案件196.5万件  筑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屏障(法治头条)  司法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是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人民法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依法审理各类环境资...

    时间:12-29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