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中央号召敢闯敢干 企业:2023年就是二次创业

2023-01-04 13:36:10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李永华︱湖南报道

  “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2022年12月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

  12月15日,“我宣布,中联重科智慧工地启动!”中联重科董事长、CEO詹纯新按下了工程机械智能化、绿色化的快进键,从“没有驾驶室的挖掘机”到各种“会说话”的产品,其智慧工地上的工程机械开始自主协同作业。

  “现在要抓紧时间出去跑市场了,明年要好好干,就当是二次创业。”刘鑫是一家汽车配件企业的销售经理。他说 ,这两年,受到疫情影响,不少客户已经两年没有见过面了,还有一些客户的联系人都换了还没来得及对接,一定要抓紧时间补上来。

  临近年底,陈思明看中了常德一家商铺,计划租下来开一家快餐店,“疫情过后,人气会回来的,我就不信赚不到钱。”

  一场新的经济大考即将开始,时不我待,从大企业到小微经营主体,敢拼敢闯敢干的中国人,重新出发。

  抢订单,投产能,“都得赶出去拜访客户去”

  浙江、四川、海南、广东……2022年终岁末,一批又一批政府包机出海抢订单的商务组团“火”了。

  “我打算春节后就出门,去加拿大、美国拜访客户,至少待一个月;所有部门业务经理都得赶出去拜访客户去。”12月17日,宁波长隆国泰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许小锋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估计,国内市场服装订单会好起来,今年客户下单很少,现有库存到明年上半年会卖光,现在国内市场流动开始,经济活动放开,就有新的采购需求。”

  前不久,宁波长隆在湖北石首市的工厂投产,以梭织制服产品为主。谈及为何逆势投资新产能,许小锋说,这得益于公司建立了垂直的上下游供应链,一直在扩充产品类别,梭织制服工装类订单在增加,接下来看好国内市场复苏。

  许小锋说,2022年,即便是面对疫情影响,宁波的头部外贸企业增长势头还是很好,“在宁波,外贸没有跑出20%的增速就等于没有进步”。这些企业早就在海外布局,他身边有一家做日用品的企业,今年乌克兰订单很多,“那是冒着炮火去的”。2022年,宁波长隆营收规模保持30%以上的增速。

  12月9日,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双金属带锯条企业——泰嘉股份(002843.SZ)投资4亿元的智能锯切制造基地项目在长沙举行签约仪式。

  “公司现有的锯切产品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都是满的,要增长就得投建新产能。”泰嘉股份副总经理谢映波说。

  自建新产能之时,泰嘉股份2022年还收购了江苏一家同业公司,提升双金属锯条的竞争力和市占率。其目标是国内市占率达到50%,还要做到海外营收占比超50%。2022年上半年,泰嘉股份海外收入同比增长73.33%。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持续增长,2022年延续这一势头。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的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工程机械出口金额365.21亿美元,同比增长34.2%。

  山河智能相关人士透露,公司海外布局早,拥有完善的市场渠道,2022年,公司的海外市场再次迎来大丰收,占比超过公司营收三成,同比增幅超过40%。

  2022年1至10月,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超60%。

  针对中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高增长的原因,中联重科负责海外业务的副总裁王永祥分析:“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实际上是展现中国供应链优势的典型代表。同样性能或者性能更好的产品,成本、售价往往可能比欧美产品更低,产品竞争优势显著。”

  王永祥对未来出口形势也持乐观态度:“中国高端产品的出口已经处在转折突破的关键点,进入快速挤占国外品牌的阶段。”

  部分原材料价格恢复至正常水平,“2023年有望再次超预期”

  2022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多个行业依然是挑战。

  以石化产业链为例,2022年上半年,全球油价大幅上扬,给我国石化产业链上各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

  12月7日,主营改性塑料的聚赛龙(301131.SZ)表示,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波动对公司原材料价格有重大影响,上半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公司成本大幅上升,截至目前,部分原材料价格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缓解了公司成本压力。

  沃尔核材(002130.SZ)近期称,铜材及石油下游产品等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较前三季度有所下降,成本压力有一定缓解。

  12月9日,伟星新材(002372.SZ)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今年公司产品原材料的价格总体上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目前处于相对低位,对公司四季度的盈利情况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下降12.3%,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价格下降5.1%,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下降4.9%,化工原料类价格下降2.8%。

  降成本,泰嘉股份走了另一条道路。

  “我们主要通过国产替代解决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谢映波说。

  泰嘉股份双金属带锯条生产所用原材料主要为冷轧合金钢带、高速钢丝、合金刀头等高性能、高精度特种金属材料,原来主要依赖进口,价格长期高企。“近年来随着国内钢厂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宝钢、华菱涟钢等部分钢厂开始研发并批量生产。目前,国产原料较进口材料单价低15%~20%左右,对产品毛利率的影响在3%~5%左右。”谢映波说。

  新引擎,“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新能源、数字化新趋势下,从高端装备到新能源,新的增长引擎正迸发蓬勃动力。

  12月15日,中联重科副总裁、中央研究院院长付玲介绍,2022年,中联重科实现了“电芯—模组—电池包—底盘—整机”“加氢—储氢—氢燃料电池—底盘—整机”“电池—电驱—电传—电控—底盘—整机”的3个全面打通,打造了从零部件到整机、硬件到软件的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产业通道。

  山河智能名誉董事长何清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工程机械产业的数字化过程不是简单的技术迭代或取代,而是每个阶段的技术持续升级,而且各个阶段技术有交叉有融合,要重视夯实前一阶段的基础才能实现数字化融合升级。

  当前,山河智能正以精益生产数据需求为基础,大批引入自动下料激光切割机、焊接机器人、机加中心、涂装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结合条码技术、RFID技术和OPC技术采集工人、物料、加工设备实时生产数据等信息,形成数据闭环,为可视化生产及降本增效、提质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表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承压,但在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还是有不少亮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光伏、新能源汽车等行业表现亮眼。

  证监会数据显示,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占比超五成,而且这些公司中30%都是近两年登陆资本市场

  在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光伏这一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产业优势凸显。2021年,中国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70%的光伏组件。

  日前举行的中阿峰会期间,中国新能源产业成了备受追捧的明星。中广核、国电投、晶科能源、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纷纷签下大型订单。

  中金公司研究部分析指出,全球绿色转型趋势下,新能源新基建成为中国与中东工程承包领域的新增长点。

  看准新能源蓬勃发展势头,各大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

  不光是原有的双金属带锯条主业,泰嘉股份以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为主要产品的新能源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谢映波说:“2023年,预计第一主业锯切业务继续保持增长,重点投资和发展新能源电源和储能电源业务,在已有产线基础上,根据客户的需求,正在全力建设新能源电源和储能电源基地及产线建设,关键设备已陆续到位,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完成建设和投产。”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24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第二期“数字江豚”公益计划启动 斗鱼推出数字藏品“雨小豚”

      近日,在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斗鱼联合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共同举办的第二期“数字江豚”公益计划启动。斗鱼头部主播雨神,出资5万元认养了一头编号为“T21F01”的长江江豚,被授予“斗鱼长江江豚守护大使”的荣誉称号。基于此次爱心捐赠,斗鱼结合主播雨神的直播形象,特别推出了一款名为“雨小豚”的数字江豚藏品,这也是该项...

    时间:01-04
  • 2022年实力交付1281万方 解码金科背后的硬核交付体系

      走过2022,进入2023。纾困一年,“三支箭”密集落地后,地产迎来关键性转折点,叠加疫情全面放开后经济恢复的大背景,市场对于2023年房地产走向预期普遍向好。  辞旧迎新之际,房地产“保交付”大年也迎来年终检验。往年业内诸多年终榜单多集中于销售规模,今年却更改为交付成果,背后寓意不言而喻。  房企实力的比拼成为了交付比拼...

    时间:01-04
  • 宁德何以成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中新网宁德1月4日电 (记者 吕巧琴 叶茂)得益于先进制造业的加速壮大,位于福建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宁德市,从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迅速崛起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一举跨入中国百强城市行列。  宁德市政府市长张永宁4日在宁德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2022年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580亿元、增长10.5%,增速...

    时间:01-04
  • 环保税施行五年 重庆累计减免9.2亿元税款

      中新网重庆1月4日电 (梁钦卿 牟馨馨)2018年1月1日,中国首个体现“绿色税制”的单行税法——环境保护税法正式施行。重庆市税务局1月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环保税开征五年来,重庆累计减免税9.2亿元,环保税纳税人户数从7164户上升为20268户,户均纳税额明显减少,绿色税制调节激励作用明显,生态环境治理效果显著。  环保税旨在保护和...

    时间:01-04
  • 福建龙岩推进“老区+湾区”深度合作

      中新网龙岩1月4日电 (记者 张金川)“老区不老,风华正茂。”福建省龙岩市市长胡盛4日表示,全力以赴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当天上午,龙岩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胡盛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过去一年,是龙岩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国家出台《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为龙岩推动...

    时间:01-04
  • 浙江温州民企“出海”特写:新年伊始出发 已有企业签单

      中新网温州1月4日电(傅飞扬)“我们从2020年开始招展海外业务,并设立海外业务办事处,2022年产品出口额已达3000万元(人民币,下同),产品主要出口至东南亚、欧洲等地区。这次前往泰国拓市场抢订单,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1月4日,乐清市东瓯印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功武受访时说。  新年伊始,浙江省温州市政府组团率20家企业的负...

    时间:01-04
  • 上海首个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上线

      中新网上海1月4日电 (浦帆)上海市绿色出行碳普惠平台试行版于3日上线,这是上海在引导集约绿色出行上的又一重要探索和实践。  据悉,为推动碳普惠体系与本市已有的绿色低碳工作有机结合,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统筹建立面向大众的个人碳账户体系,为参与碳减排活动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在交通行业,上海市交通委委托上海随申行智慧...

    时间:01-04
  • 渤海油田年度天然气产量达到近35亿立方米 创造历史最高水平

      中新社天津1月4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 吴鹏 雍培艺)记者4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分公司)获悉,2022年,中国渤海油田全年天然气总产量达到近35亿立方米,创造历史最高水平,其产能将为中国环渤海区域主要省市下游工业民生用户提供充足保障,确保冬季供气稳定。  据了解,渤海油田是中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近年来,伴随渤...

    时间:01-04
  • 渣打中国成为首家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在华外资银行

      中新社上海1月4日电 (记者 姜煜)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4日宣布,经相关监管机构同意,渣打中国成为首家获准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在华外资银行。  据悉,该银行已通过期货公司开户的方式,顺利完成了首笔国债期货交易。  自债券通“北向通”开通以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海外投资者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接受度也显...

    时间:01-04
  • 银保监会: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均应制定产品说明书

      中新网1月4日电 4日,中国银保监会制定并发布了《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规则》作为《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管办法》(银保监会令2022年第8号)的配套文件,通过明确各类型人身保险产品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全面规范保险公司产品信息披露行为,加大公司信息披露力度,不断提升保险产品的透...

    时间:01-0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