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最新A股策略出炉 百亿级私募聚焦三大关键词

2023-01-04 10:10:52

来源:中国证券报

  王辉

  2023新年伊始,多家知名百亿级私募年度A股策略展望陆续出炉。“经济复苏”“市场上行可期”“疫后修复”,成为了私募机构定调2023年市场的三大关键词。重阳投资、明汯投资、石锋资产、复胜资产、黑翼资产、敦和资管、星石投资等多家百亿级私募普遍认为,2023年国内经济基本面复苏可期,A股的“春天”正在来临,内需修复则成为私募机构共同看好的投资主题。

  看好经济基本面复苏

  重阳投资认为,疫情扰动是过去三年中影响中国经济的核心变量。2023年,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经济环境的确定性加强,市场主体信心显著恢复。在主要经济领域方面,随着2022年11月以来政策的持续发力,以及居民收入和收入预期逐步企稳回升,房地产供需两侧的信用收缩接近尾声。此外,2023年基建投资有望保持强势,出口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此消彼长”。

  明汯投资称,展望2023年,国内经济有望在2022年低基数的基础上走向复苏。从政策层面来看,地产政策适度放松,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相对宽松,财政政策继续发力,有助于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石锋资产认为,2023年中国整体经济形势将好于2022年,经济运行基调可能会以渐进式修复为主,其中内需预计将成为主要增长点,经济修复的方向大体会沿着地产、消费两条产业链进行。从政策面来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预计维持宽松,通胀风险预计可控。此外,出行消费预计回升。在外部环境上,2023年海外经济衰退风险加剧,美联储政策或将转向。

  复胜资产称,整体而言,2023年经济的复苏可能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经济增长将成为下一阶段政府工作的核心重点。

  A股市场有望上行

  站在年初时点,多家百亿级私募一致对2023年A股表现给出了“看涨”的积极预期。

  知名量化私募黑翼资产称,目前A股市场仍处于底部区域,“基于底部的判断有很多量化指标可以确定”。估值方面,目前Wind全A整体市盈率为13.5倍左右,与2018年底部的12.03倍较为接近;市净率为1.6倍左右,与2018年底部的1.4倍较接近。风险溢价方面,A股最新风险溢价位于“近三年均值向上一倍标准差”附近。整体来看,随着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2023年市场信心有望逐渐修复,后期A股有望震荡企稳、逐步反弹。

  敦和资管预计,A股和港股在经历了2022年的持续调整后有望出现“反转”。从历史上来看,当外需显著下滑时,往往都会看到股票市场熊转牛的拐点,因为政府的工作重心将全面转向稳增长,股票市场的风险偏好会得到显著提振。就2023年而言,本轮A股上涨的节奏较以往可能偏慢,这主要由于房地产的恢复比较缓慢。在风格上,2023年敦和资管相对更看好价值股,以及政策推动的方向。此外,该机构还认为,在2023年美债收益率和美元可能同步回落的背景下,港股的流动性会更加充裕,港股市场的表现也可能会相对优于A股。

  星石投资称,2023年将是经济重启的一年,也是权益投资充满希望的一年。从定量分析看,过往近20年中,Wind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每次最大回撤超30%,都迎来了超100%的反弹。另一方面,如果用换手率表示市场情绪,市场情绪和行情走势高度相关,磨底期清冷缩量,行情也将在此时开始酝酿。以沪深300指数反映的市场情绪来看,市场情绪有望持续复苏。

  重阳投资预计,2023年A股市场“新一轮中级行情正在酝酿”,市场可能迎来估值预期与企业业绩共同扩张的“戴维斯双击”。

  关注内需修复领域

  从投资角度来看,多家百亿级私募在2023年重点看好的投资方向上,普遍对于疫后复苏相关领域有较为一致的乐观预期。

  星石投资表示,本轮经济周期的消费行业供给面好于过往任何时期,在供需双重作用下,2023年消费行业业绩弹性将显著加强。具体而言,受2020年以来的疫情影响,企业资本开支的意愿和能力相对疲弱,行业供给曲线更加缺乏弹性,头部企业定价权显著提升。在供给大幅出清的背景下,一旦需求复苏迈过平衡点,小幅需求增长可能会带来价格的快速上涨。在此背景下,可重点关注估值处于历史低分位数的内需领域。

  石锋资产认为,2023年消费端的“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国内消费势必会迎来实质性修复。与此同时,石锋资产还认为,在国家定调安全发展的背景下,产业升级预计依然是A股市场的长期主线,后续进一步的支持政策也将陆续落地。

  重阳投资称,疫情后相关主题仍有很多可以深入挖掘的空间,这不仅包括消费领域,也包括疫情后某些行业可能的补偿性投资,以及疫情期间行业供给格局明显改善的领域。2022年末以来,市场对疫情中需求间接受损或是行业供给出清的公司定价并不充分,这可能成为后期市场分化中重要的收益来源。此外,该机构同时看好兼具短期复苏弹性和长期成长逻辑的公司,特别是科技自立自强领域相关的公司。中国的“硬科技”企业快速迭代升级,在外部压力下,其中的龙头企业有望成为发展过程中的赢家,长期成长逻辑顺畅。过去三年的疫情打断了很多公司的短期成长节奏,展望2023年,宏观环境回暖显著利好这类企业,这类企业有望提供非常可观的中长期回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中基协:私募基金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中新网1月3日电 题:中基协:私募基金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中新财经记者 陈康亮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基协)3日发布2022年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综述称,私募基金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持实体经济效果显著。  中基协表示,私募基金稳健发展,为增加直接融资、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的作用日益...

    时间:01-03
  • 中基协:截至2022年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

      中新网1月3日电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3日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中基协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2家,同比下降0.5%;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14303家,同比下降4.7%。  百亿私募基金管理人397家,同比增长1.5%。其中,百亿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13家、私募股权及创投基...

    时间:01-03
  • 日本央行: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区间并非改变宽松货币政策

      12月28日,日本央行发布货币政策会议意见摘要(12月19日至20日)。意见主要涉及经济及金融发展、货币政策,并对日前扩大10年期国债收益率交易区间这一举动进行了“回应”。  前不久,日本央行宣布调整YCC政策(收益率曲线控制,Yield Curve Control)区间上限引起市场关注。YCC政策的本质是一种非常规性利率工具,即通过政府债券回...

    时间:12-28
  • 超五成私募满仓,新备案基金数量猛增,啥信号?

      中新经纬12月22日电 (邓芷若)近日数据显示,股票私募仓位连续两周回升,其中百亿规模的私募仓位更高,并且加仓力度更大。同时11月新备案私募基金数量环比增加52.39%,其中包括一村投资和思勰投资等多家百亿私募。结合11月多家百亿私募业绩实现年内“翻红”或损失大幅收窄,百亿私募此番加仓是年底冲业绩还是为2023年做准备?  不...

    时间:12-22
  • 普华永道:亚太区私募股权投资三年增两倍

      中新网12月22日电 题:普华永道:亚太区私募股权投资三年增两倍  中新财经记者 庞无忌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在变革中实现交易价值-亚太区及中国的价值创造之道》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亚太区私募股权投资增长了两倍,几乎占所有交易的40%,待投资金在过去三年翻了不止一倍,达到6000多亿美元。  在这6000多亿美...

    时间:12-22
  • 公私募大咖齐聚平安私人银行年度峰会,这样解读未来投资趋势

      国际环境的激烈冲突和国内新冠疫情的多点散发,让即将过去的2022年在曲折中前进,随着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以及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新的...

    时间:12-21
  • 高位买百亿私募产品,反弹了,居然还亏好多?

      近两个月市场行情表现较好,多家百亿私募产品净值反弹幅度达到10%、20%,甚至30%,引发关注。市场人士指出,阶段性反弹来自市场贝塔,长期还要看私募的主动管理能力。  实际上,...

    时间:12-18
  • 私募业绩大回血 新产品备案热情高涨

      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据渠道和第三方机构的数据显示,得益于11月份行情的强势回升,百亿私募业绩也大幅回暖,景林、高毅、淡水泉等头部私募单月净值回升超过10%,虽然多家百...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