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把失去的三年夺回来!拼经济,这些地方抢先机 

2023-01-04 00:13: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4日电(记者 李金磊)新年新气象,要有新作为。

  把失去的三年夺回来,2023年,拼经济成为各地的主任务,多地按下拼经济“快进键”,新年开工第一天,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此外,千方百计“留人”确保春节生产不打烊,提前“逆向招工”,拿出“真金白银”刺激消费……为了加速经济增长,各地也是铆足了劲。

  开工!开工!开工!

  1月3日,新年首个工作日,全国多地吹响开工的“集结号”,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

  这一天,三亚市2023年“开门红 开门稳”建设项目集中开工,此次集中开工项目54个,总投资100.5亿元。

  南京市江宁区41个重大产业项目开工,总投资约280亿元。上海市金山区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12个,总投资91亿元。

  这一天,河南发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政策措施》,提出90条措施,其中,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启动100个左右百亿级重大项目。同时要求实施扩大有效投资重大项目攻坚计划,力争2023年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

  拼经济首要的是拼实体经济,牵住“牛鼻子”的关键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多地要求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紧扣“拼、闯、保、敢”四个字用劲使力。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花钱留人”“逆向招工”

  一边是出海抢单,一边是“花钱留人”和“逆向招工”,有远见的地方,在拼经济方面总是抢占先机。

  为了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多地拿出补贴,“花钱留人”。其中,浙江杭州近日发布《关于“抢先机、拼经济”实现开门红的实施意见》,出台30条措施。其中,向春节留杭的省外员工发放600元消费券,对2023年春节期间坚持生产的杭州规上企业,符合条件的,杭州将按坚守岗位的外省籍参保员工每人500元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补助。

  义乌推出“留义过年”十大举措,春节期间,在义乌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非浙江金华籍在义人员,可申领每人500元的数字人民币红包。绍兴出台《2023年“开门稳、开门红”支持企业稳岗留工十条》,其中包括一次性发放价值800元的“新绍兴人”消费券。

  上海鼓励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持续提供快递、外卖服务并给予补贴,对元旦期间和春节期间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给予每人每天150元补贴。苏州出台“稳岗十条”,激励企业加大留人引人力度。春节期间重点企业安排非苏州户籍职工在苏过节的,按不低于每人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慰问补贴。

  为了提前应对节后用工难,一些地方已经率先启动“逆向招工”,提前抢人。

  从2022年12月19日到2023年3月底,广东省市联动将与省外重点劳务输出省开展线下对接、线上对接、人社部门对接、校企对接、人力资源机构对接、共享用工对接、服务专员对接活动两千场以上。海南近期派出4个招才团队,同时奔赴上海、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开展“百场万岗•四城同办”2023年校招活动。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陈楚红 摄

  真金白银刺激消费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所以,各地想方设法刺激消费,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想消费、敢消费、能消费,让烟火气尽快回归。

  多地拿出真金白银补贴消费者。河南提出,将购车补贴政策延续至2023年3月底,对在省内新购汽车按购车价格的5%给予消费者补贴,最高不超过10000元/台,对各地家用电器消费补贴按不超过30%给予奖补,鼓励各地通过发放购房券、购房补贴、契税补贴等方式,支持人才购房落户和城乡居民合理住房消费需求。

  山西近日决定再次为特困救助供养对象发放“爱心消费券”,发放标准为每人1500元。

  沈阳出台《沈阳市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若干政策措施》,2023年一季度,围绕汽车、家电、商超、餐饮等领域,向在沈消费者发放1亿元新春消费券。广州向全社会陆续发放三轮共计2000万元消费券,共约30万张。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经济社会运行将会重回正常状态,线下接触型、聚集性消费将会逐渐修复,2023年消费有望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加拿大针对外国买家的购房禁令元旦起正式生效

      中新社多伦多1月1日电 (记者 余瑞冬)自2023年元旦起,加拿大针对外国买家购买房产的禁令正式生效,并将持续2年。  加拿大国会在2022年6月下旬通过一项“禁止非加拿大人购买住宅物业法案”,禁止非加拿大人和非加拿大人控制的公司在加拿大购买特定的住宅物业。  该法案所指的住宅物业,是拥有最多3个住宅单元的独立屋,以及半...

    时间:01-01
  • 多孩与房:多地鼓励多孩家庭购房

      文/羊城晚报记者 徐炜伦  2021年7月,我国进入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时代,彼时,“三孩”的放开对楼市还未起到显著的影响。到了2022年,支持鼓励多孩家庭购房需求成为了各地优化调整楼市政策的重要方向,各地“因城施策”的楼市新政与生育挂钩,关于“多生孩子可多买房”的话题热度一时间不断攀升。  住房政策与生育频挂钩...

    时间:12-30
  • 央行:未来三个月16%储户打算购房

      本报讯(记者 潘福达)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三个月,16.0%的居民打算购房,这一比例低于三季度的17.1%。  这份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医疗保健(29.6%)、教育(27.9%)、社...

    时间:12-29
  • 万亿GDP城市出手,全面取消限购!多个热点城市购房政策大幅松绑

      继佛山之后,又一万亿GDP城市全面取消限购!  12月26日,广东东莞住建局发布通知称,莞城街道、东城街道、南城街道、万江街道、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停实行商品住房限购政策,同时,上述区域购新房和二手房须网签备案满3年或取得不动产权证满2年方可上市交易。另外,东莞其他区域新房需网签备案满3年方可上市交易,二手房暂停实...

    时间:12-27
  • 多个强二线城市调整限购政策,外地人南京购房不需社保

      作者:林小昭  近期以来,多个强二线城市的住房限购政策进行了调整。  12月21日,在南京市召开的“强信心 添动力 促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拓展市场 提振消费”专场,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发布一系列购房政策的调整。  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介绍,近日南京市居民家庭购买二套住房的商业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已优...

    时间:12-23
  • 房产中介推销“添油加醋” 购房者需提高警惕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近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楼市回暖的预期逐渐升温。作为调控最为严格的城市之一,深圳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近日,“成交量大增”,甚至...

    时间:12-20
  • 房产中介推销“添油加醋” 购房者需提高警惕

      证券时报记者 吴家明  近段时间,房地产市场的利好消息不断传来,楼市回暖的预期逐渐升温。作为调控最为严格的城市之一,深圳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时间:12-20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