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如何看待中国将失去“第一人口大国”地位?

2022-12-28 21:42: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如何看待中国将失去“第一人口大国”地位?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如何看待中国将失去“第一人口大国”地位?

  作者 刘文文

  近日,联合国一项关于人口数量的预测引发广泛关注:印度人口数量将在明年4月中旬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

  如何看待中国将失去“第一人口大国”地位?

  中国VS印度

  中国与印度都是人口大国,过去70年间,两国的人口总和占据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印度人口总量将超过中国?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对中新社记者表示,这主要是两个国家生育率差异造成的。

  公开报道显示,20世纪下半叶,印度一直保持着快速的人口增长,年增长率达2%。自1947年独立后,印度人口增长超10亿,并且预计在未来的40年里还将继续增长。

  中国方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印度人口总量将超过中国,这是人口发展规律的结果,但这个结果能否转变成经济的红利,还要具体分析。”原新说。

  印度将迎人口红利?

  原新分析,对于印度来说,其优势条件在于:第一,人口规模更大,潜在的市场也会更大。第二,劳动力数量不断增加,尽管老龄化在加速,但程度仍较低,人口年龄结构较轻,这就容易开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的人口机会窗口期。

  “但是,这些潜在优势不会自动转变成GDP,也不可能在没有任何经济社会正确决策的条件下转变为经济发展的结果”,原新说,尽管印度具有潜在人口优势,但也不能忽略其诸多弊端,例如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富差距过大等。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合作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此前撰文指出,印度能否成功利用其潜在的人口红利,并将其转变为经济增长动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印度政府能否出台有效的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的政策,并贯彻执行。

  “对于像印度这样每年有1200万人达到就业年龄的国家来说,如果无法创造足够就业岗位,所谓的人口红利可能将成为一场人口灾难”,刘宗义进一步指出,印度的潜在人口红利是有时间窗口限制的。印度专家警告,到2035年印度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显著上升,人口结构不再呈金字塔状,届时人口红利的窗口将终结。

  “第一人口大国”即将易主,中国需要担心吗?

  人口是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关键变量,人口红利意味着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第一人口大国”即将易主,中国需要担心吗?

  “不必过于担心。”刘宗义表示,人口红利不仅取决于人口数量,而在于一国政策及相关配套措施能否适应人口更替和发展趋势。中国人口基数足够大,如果能够进一步有效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素质,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因素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作用的提升,中国劳动人口数量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将被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来弥补。

  原新指出,即便未来失去“第一人口大国”地位,中国仍具备强大优势:

  第一,在人口相对减少的条件下,中国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能够通过自身的调节盘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第二,中国劳动力规模依然庞大。虽然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但依然庞大的规模使中国预留了开发人口红利的人口机会。尽管当前中国老龄化不断加深,但低龄老龄人口(60~69岁)约占老年人口半数以上,这有利于开启长寿人口机会的窗口。

  第三,中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大国转型。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而且是动力更加持久强劲的引擎。近年来,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教育发展突飞猛进……这些变化为整体人力资本的提升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人力资源型的人口机会犹存、人力资本型的人口机会窗口越开越大、长寿型的人口机会窗口逐渐开大,形成了未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人口条件。”原新说。(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投资加力,为经济增长添动力

      投资加力,为经济增长添动力(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本报记者 王 观 曲哲涵 葛孟超  8月,在建最大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新疆乌尉公路包项目通车运营;入冬以来,浙江已启动农田水利建设项目1035个,总投资32亿元;12月,深中通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今年新发行专项债券3.77亿元保证建设资金需求……今年以...

    时间:12-26
  • 报告:十年间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

      本报讯 记者余东明 张海燕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与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共同发布了《全球治理指数2022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衡量与评估全球189个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并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辉煌十年”为主题,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历程、成就和重大贡...

    时间:12-23
  • 台智库最新预测:对明年台湾经济增长持保守态度

      中新社台北12月22日电 台湾“中研院”经济所22日发布经济预测,对台湾2023年经济展望持保守态度,预计全年增长2.41%,且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仍将高于2%的通胀警戒线。  综合中央社、联合新闻网、中时新闻网等台湾媒体报道,台“中研院”经济所预估,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明年台湾外贸与投资表现将不乐...

    时间:12-22
  • 中国将开启经济增长新篇章:支持民营经济 扩大内需市场

      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12月19日报道,中国誓言明年将全力以赴,通过增加消费和放松对私营部门的监管,来拯救其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经济。  报道称,中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6日闭幕。会后发布的官方消息显示,稳定经济增长是2023年的重要任务。  会议指出:“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

    时间:12-22
  • 机构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5%左右

      中新网12月22日电 题:机构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在5%左右  中新财经记者 张文晖  信用评级机构大公国际预计明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将主要围绕扩内需、稳就业、防风险和促增长等方面加码发力,全年经济增长将在5%左右,若疫情防控成效显著,经济增长或有望实现更高水平。  12月21日,大公国际2023年信用风险展望线上论坛举行。...

    时间:12-22
  • 摩根士丹利亚洲和新兴市场首席策略师: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结束放缓,增速或可达到美国的10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2月21日报道,摩根士丹利亚洲和新兴市场首席策略师乔纳森·加纳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结束两年放缓,增速或可达到美国的10倍,形势将与过去一段时间完全不同。据彭博社报道,乔纳森·加纳12月20日在彭博电视台的一档节目中说,明年美国经济预期下行,而对于中国明年经...

    时间:12-22
  • LPR报价连续四个月“按兵不动” 明年初或为调降时间窗口

      证券日报 记者 杜雨萌  LPR报价连续四个月保持不动。12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65%,5年期...

    时间:12-21
  • AI能否成为经济增长的非常“动力”?

      救援机器人、多功能书法机械臂、沉浸式时空导游体验馆……上个月,1200多件人工智能产品集中“亮相”合肥奥体中心体育场3万平方米的声博会展。这让很多前来一睹为快的观...

    时间:12-20
  • 今年10月份秘鲁经济增长2.01%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据秘鲁《公言报》报道,秘鲁国家统计局(INEI)数据显示,今年10月秘鲁经济增长2.01%;今年1月至10月,秘鲁经济增长2.81%。  据报道,今年10月,除制造业、电信业...

    时间:12-19
  • 美媒:美联储继续加息抗通胀,官员预测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透视】美媒:美联储继续加息抗通胀,官员预测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中国日报网12月16日电 (党超峰)美联储14日批准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并暗示计划到明年春季都会加息,以抗...

    时间:12-1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