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日处理能力20万吨 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年底完工

2022-12-28 15:43: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12月28日电 题:日处理能力20万吨 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年底完工

  作者 王在御

  “岭坡碧绿郁葱茏,流水涓涓翠鸟鸣。”俯瞰天津市津南区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画卷徐徐铺展。津南区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统筹推动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建设,全力打造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典范之区。其中绿屏·八里湾片区是津南绿屏中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健全、特点最鲜明的片区,林田水比例约为1:1:1。

  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公司承建的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是由中央环保专项资金支持的项目,是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尾水人工湿地,是天津市津南区卫南洼及绿屏·八里湾生态片区水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处理津沽污水处理厂近期20万m3/d尾水及治理卫南洼片区面源污染,工程内容包括恢复郊野公园水生态系统,人工潜流湿地15万㎡、表流湿地120万㎡,施工总面积相当于189个足球场的城市“净水器”。该项目计划于2022年12月31日完工。

该工程项目部运用“BIM+科技创新”、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填料新型框架现场图。 中建六局供图

  以绿色生态修复书写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在该修复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根据政府规划,按照“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的原则,把中国建筑《十典九章》的“绿色人文”的理念融入项目建设全周期,打造水生态循环系统,形成了田水相依相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该工程以绿屏·八里湾为原点,每天将津沽污水处理厂20万m3的尾水引入卫南洼生态片区的表流湿地进行涵养净化,使尾水水质指标提升10%,同时通过种植对氨氮、总磷去除率较高的水生植物群落,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立体有机结合,经过该系统处理后水质可以提升到不低于地表水四类标准,为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水源保障

  与此同时,该工程对卫南洼生态片区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工程性治理,构建12万m3/d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用于收纳涵养1万亩农田沥水及周边地表径流,实现截留农田沥水、鱼塘退水和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对农田排水污染物去除率达到70%-80%,使津南区优质再生水供水量大幅度提高,增加再生水利用量可达到7300万m3/年,污水回用率将提升至40.5%,可保障75.3%的农业及生态用水。

  通过岸坡绿地,表流湿地和浅滩深湖组合型水域,实现对初期雨水和津沽污水厂尾水的收集和深度净化,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达到60%以上,大大改善大沽排水河入河水质,实现区域内水体的长效治理与水质保持,助力该地区生态环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巡查。 中建六局供图

  以精细化管理筑牢高品质履约“生态篱笆”

  走进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项目,“品质保障价值创造”核心价值观无一不被印证,钢筋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绿化工程处处体现着匠心,水利水电公司将践行国家全面节约战略与中国建筑“五个建造”相结合,采用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三位一体的施工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管理筑牢项目建设的“生态篱笆”,追求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卓越品质。

  精益管理保障工程安全。项目实施前,项目部率先组建起从项目经理到施工班组的“全覆盖”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起所有相关方的“大安全”工作格局。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及岗位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累计召开30余次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度进行更新,各级责任人均履行签字确认手续,每月逐级开展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项目负责人每天带班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情况,每周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项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每天现场安全巡视,并做好记录;各专业人员每周进行临时用电、机械设备、消防、文明施工等专项检查建立了施工作业人员“一人一册”安全教育管理档案,对所有新进场工人均登记造册,纳入档案。

  绿色施工再树企业品牌。项目部编制了绿色施工方案、环境保护方案等一系列绿色施工措施,并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绿色施工实施管理小组把“金点子”变为树立品牌形象的“金钥匙”。采用传送带等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进行施工,对噪声进行监测,形成监测记录,保障夜间噪音小于55dB,有效降低噪音污染。提倡节约用水,强化节水意识,凡是有水龙头的地方就会看到醒目的节水标识,减少水资源的消耗,避免浪费。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仓库选用太阳能照明设备等节能灯具,有效降低能耗。工程钢筋采用外加工处理,降低钢筋废材率,在钢筋加工厂设置钢筋废料区,对钢筋废料进行统一回收处置。通过施工道路定时洒水降尘,定时派人清扫施工路面减少尘土量,裸土覆盖率达100%,安装冲车平台减少车辆带泥上路,确保施工现场扬尘治理到位。

  严格把关助力品质履约。以精益建造为根本,项目部编制专项精益建造实施方案,签订精益建造目标责任书,对传统的和现有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重组或改进,在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发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秉持始终坚持建造高标准项目。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原材、土工、试块三大类试验检测,累计实验检测共计1877余组,所有原材经检测均合格,压实度检测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完成后对成品进行质量检测以及设置安全标语、保护桩等保护措施对成品加强保护,层层把关,严格要求,助力绿色项目建设的有效推进。

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效果图。 中建六局供图

  以科技创新创效赋能新时代“生态蓝图”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需要科技支撑。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科技创新中,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共性技术的推广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有力地推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更好地为描绘新时代“生态蓝图”赋能。

  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项目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拟计算出水平潜流湿地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面积速率常数,从更深一层的角度去解释去污机理,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进而构建内部参数更加精确的模型。另外在施工设计过程中运用“BIM+科技创新”、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填料新型框架,有效推动项目科技建造、降本增效。

  为了增强导流堰堰体的稳定性,降低现场焊接带来的不利影响,经过项目管理团队的思考和讨论,决定选择具有耐温、耐腐、易于施工等优点的弹性填料,填料在有效区域内能全方位均布,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接触,保持良好的活性和可变性。另外通过BIM技术进行受力分析计算,采用以UPVC管材为主的形式作为本次填料支架应用到实际工程中,既能提高框架的使用寿命、增加填料的比表面积,又能实现降本增效。

  同时项目部优化了施工方法,利用搭设便桥的形式,取代了原计划的机械设备安装,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扬尘等空气污染,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科学有效的实施,为“生态蓝图”的绘就提供了科技支撑。

  奋进“十四五”,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将持续助力生态建设,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奋力将“绿水青山”转化为人民群众可享可及的“金山银山”,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蓝图”,厚重书写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绿色答卷”,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重庆:居民将存量住房盘活用作长租房可不计入家庭住房套数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官网28日消息,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监管局、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通知明确,居民在中心城区以外区县新购住房的,个人...

    时间:12-28
  • 中国交建:拟分拆下属三家设计院重组上市

      中新网12月28日电 中国交建28日发布关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重组上市的会计师意见函。  其中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拟分拆下属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

    时间:12-28
  • 2021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持续提升 开放指数提高最多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国家统计局28日公布,2021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38.9,较上年提高7.7点。其中,开放发展和绿色发展指数提升较快,是推动总指数上升的主要因素。  具体而言,区域创新发展指数为153.0,较上年提高5.5,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提升明显。2021年,京津冀区域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949.1亿...

    时间:12-28
  • 浙江176亿元再投山区铁路建设 打造美丽“致富路”

      中新网丽水12月28日电(黄慧 陈怡宁)放眼浙西南地区,群山苍茫起伏,河网星罗棋布。未来,这里的美景将因为铁路的通达而被更多人知晓。12月28日,由浙江交通集团主导投资建设的衢丽铁路衢州至松阳段(简称“衢丽铁路二期”)工程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正式开工。  衢丽铁路位于浙江西南部,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长三角多层次轨...

    时间:12-28
  • 全球首个产业可持续性指数发布 揭示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发展版图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记者 庞无忌)28日,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与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联合发起的《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2022)》(简称《指数》)在北京发布。  据介绍,这是全球首个从产业角度测度可持续性的指数,从产业发展所需的要素投入、资源和环境压力、产业发展状态、生态与社会影响、政...

    时间:12-28
  • 10部门: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

      中新网12月28日电 据商务部官网28日消息,商务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措施包括:  一、加大招商引资支持力度  (一)拓宽招商引资资源。发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平台优势,加大对国家级经开区的宣传推介力度。探索从国家...

    时间:12-28
  • 威海·仁川馆新馆开馆 搭建中韩经贸文化交流服务平台

      中新网威海12月28日电 (记者 王娇妮)威海·仁川馆新馆27日在山东威海智慧谷产业园开馆,展出来自韩国仁川市的109家名优企业,以及500多件展品。中韩两国政商界100多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开馆仪式。  此次威海·仁川馆落户经开区,被中韩双方誉为一个全新的开始。新馆面积近600平方米,是目前韩国地方政府驻华代表处中面...

    时间:12-28
  • 重庆高速公路将进入“数字人民币时代”

      中新网重庆12月28日电 (张旭)记者28日从重庆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该公司积极响应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的号召,在2022年已完成642条车道、339个收费站数字人民币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并将在12月30日全面实现数字人民币支付通行费服务功能。届时,重庆高速公路将进入“数字人民币时代”。  据悉,2022年,重庆被列入数字人民...

    时间:12-28
  • 文化和旅游部:供需两侧发力,加快恢复旅游消费活力

      中新网北京12月28日电 题:文化和旅游部:供需两侧发力,加快恢复旅游消费活力  中新财经记者 刘亮 刘文文  文化和旅游部28日举行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一级巡视员王鹤云在会上强调,发展旅游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重要举措。尽管受疫情影响,近三年的旅游消费受到一定的抑制,但相信随着疫...

    时间:12-28
  • 工信部:以开源方式加速操作系统生态共建逐步成为业界共识

      中新网12月28日电 题:工信部:以开源方式加速操作系统生态共建逐步成为业界共识  中新财经记者刘育英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28日在操作系统产业峰会2022表示,当前开源引领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以开源方式加速操作系统生态共建逐步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王江平表示,开放原子开源基金成立两年以来,汇聚了各类...

    时间:12-28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