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与变革

2022-12-27 14:16:37

来源:中国网信杂志微信公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精准把握当前全球信息革命发展大势,作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积极推动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信息化的带动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十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落实数字中国建设部署要求,不断培育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数字中国建设在砥砺奋进中取得显著成就。

  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和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十年来,我国逐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光纤和5G网络,固定网络速率逐步实现从十兆到千兆的跃升,移动网络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实现了“村村通宽带”“县县通5G”“市市通千兆”。我国成功迈入创新国家行列,《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第11位。

  十年来,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提升。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截至2022年10月底,百兆及以上接入速率用户占比达93.8%,千兆接入速率用户突破8000万。相比2012年,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建成全球最大规模5G网络,截至2022年9月底,我国5G基站数达222万个,5G基站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5G移动电话用户达5.1亿户。5G芯片、移动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截至2022年6月,IPv6活跃用户数达6.83亿。我国光通信设备、光模块器件、光纤光缆等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网络,截至2022年8月底,窄带物联网基站总数达到75.5万个。

  十年来,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算力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我国超级计算机数量在全球Top500中蝉联第一,关键软硬件取得突破,高性能通用计算芯片、加速计算芯片性能持续提升。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撑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十年来,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体系基本形成。2020年7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业规模达到4690亿元。截至2021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超过790万辆道路营运车辆、10万台/套农机自动驾驶系统安装使用北斗系统,医疗健康、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产值近2000亿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在20多个国家开通高精度服务,总用户数超20亿。

  十年来,我国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我国量子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梯队,率先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并建成了千公里级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研制出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国产操作系统性能大幅提升,规模化推广应用加速。

  数字经济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11万亿元增长到超45万亿元,总体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21.6%提升至39.8%,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十年来,我国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先进完备的信息技术产业体系,部分领域完成了跨越式发展,实现了技术发展与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对数字经济的支撑能力更加坚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快增长,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2.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9.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1%。截至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0%,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信息通信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电信业务收入从2012年1.08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1.47万亿元。国产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等基础软件成熟度与国际主流产品差距明显缩小,加速从“可用”向“好用”迈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据测算,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

  十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加速。工业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31.1和26.3个百分点,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数字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建成世界第二大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开发“金种子育种平台”,推广农业装备数字化管理服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持续繁荣,2021年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4.5%。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办公、在线教育、视频直播等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大幅提升社会运转效率。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527万亿元,新经济形态创造超过2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

  数字社会服务持续普惠便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年来,我国互联网坚持以人为本,数字中国建设不仅有广度、深度,更有温度,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从2012年到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从5.64亿增长到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4.4%。

  十年来,我国教育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完成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截至2021年底,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学校比例达到99.95%,接入无线网的学校数超过21万所,99.5%的中小学拥有多媒体教室。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2022年3月,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整合集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等资源服务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平台已连接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在校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汇集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3.4万条、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6628门、高等教育优质课程2.7万门。

  十年来,我国卫生健康数字化取得重要进展。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初步建成,省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不断完善,实现各级平台联通全覆盖。截至2021年底,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所有省份、85%的市、69%的县建立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各地建立健全全员人口信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基础资源等数据库,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22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260多个城市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互联网医院达到1700多家。

  十年来,网络帮扶作用更加彰显。实施《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实施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等五大工程,历史性彻底解决贫困地区不通网的难题,网络扶贫信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和信息无障碍工程加快推进,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App开屏弹窗“关不掉”、“乱跳转”、强制下载软件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整治,骚扰电话有效投诉及时处置率超过99%,垃圾短信用户投诉量降至历史最低。

  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不断增强,数字化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进程,持续出台多项发展规划和法律法规,积极打造健康有序的数字化发展环境。

  十年来,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从2012年全球第78位提升至第9位,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各级政府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效显著,数据共享和开发利用取得积极进展,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数字技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在线公开率超过70%。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设运营益农信息设施46.7万个,提供各类服务9.8亿人次。

  十年来,我国持续构建健康有序的数字化发展环境。陆续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从国家层面部署推动信息化健康发展。针对我国信息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健康、不规范的问题,我国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布《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加强对电子商务、平台经济、网络算法的规范引导。

  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取得的突出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能够始终坚持统筹推进、协同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基础先行,坚持应用牵引、多方参与,坚持人民至上、惠民便民,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党的二十大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对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高要求和指示,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等。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确保数字中国建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力开创信息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新篇章,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

  原标题:《数字化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成就与变革》

  来源:《中国网信》2022年第10期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河北今年已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89个 总投资额达1.37万亿元

      中新网石家庄12月27日电 (赵丹媚)河北省政府新闻办2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截至目前,河北签约央地合作项目389个,总投资额1.37万亿元,涵盖70家央企,在新能源、高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  从工作成效上看,河北各地、各省属企业积极对接央企,多措并举推动央企投资布局河北,央地合作呈现出全面开花、加速推进的良...

    时间:12-27
  • 今年前11个月海南涉外收支规模呈高增长态势

      中新网海口12月27日电 (记者 王晓斌)记者从12月27日海南省新闻办召开的“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 全面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海南自贸港跨境资金流动日趋活跃,今年前11个月,全省涉外收支规模达560.4亿美元,同比增长70.8%;涉外收支逆差134.1亿美元,同比增长38.4%。  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党委委员、副行...

    时间:12-27
  • 银保监会发布《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试行)》

      中新网12月27日电 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为进一步完善外国银行分行监管评级体系,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加强分类监管,促进外国银行分行稳健运营,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外国银行分行综合监管评级办法(试行)》(下称《办法》)。  《办法》共三十六条,包括总则、核心要素评级、总行支持度评估、综合监管评级、评级程序、评级结果运用...

    时间:12-27
  • 国际机票预订暴增,入境机票涨价!航空公司:快速有序恢复国际航线

      随着出入境相关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国际机票预订量迎来翻倍提升,部分出境短线航班价格下降明显。  12月26日晚间,国家卫健委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包括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取消“五个一”及客座率限制等国际客运航班数量管控措施,有序恢复中...

    时间:12-27
  • 北京打造首批标杆孵化器 在孵硬科技企业900余家

      中新网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今年北京市区两级共给予标杆孵化器超亿元支持,带动孵化器累计完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投入8亿元,设立早期投资基金(资金)约300亿元,在孵高质量硬科技企业达到900余家。  9家引领类标杆孵化器、14家培育类标杆孵化器  孵化器作为创新创业资源融通汇...

    时间:12-27
  • 上交所发布2023年全年休市安排

      中新网12月27日电 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27日发布2023年全年休市安排。  (一)元旦: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至2023年1月2日(星期一)休市,1月3日(星期二)起照常开市。  (二)春节:1月21日(星期六)至1月27日(星期五)休市,1月30日(星期一)起照常开市。另外,1月28日(星期六)、1月29日(星期日)为周末休市。  (三)清明节:4月5日(星...

    时间:12-27
  • 报告:2023年北京零售市场将迎来快速恢复期

      中新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 阮煜琳)国际房地产服务和咨询顾问公司戴德梁行27日在北京发布《2022年四季度北京写字楼零售市场报告》显示,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2023年北京零售市场也将迎来快速恢复期。  四季度,在北京写字楼市场租赁成交中,高科技、金融业和专业服务业继续位居成交前三甲,分别占总成交面积的43.9%、19.1%...

    时间:12-27
  • 老百姓大药房:部分门店拟于28日起免费拆零发放布洛芬

      中新网12月27日电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12月27日发布关于对外捐赠的公告称,公司拟于2022年12月28日起通过全国18个省近70个城市的部分门店向人民群众免费拆零发放布洛芬,总计300万片。(中新财经)图自老百姓大药房公告搜索复制...

    时间:12-27
  • 企业购置新设备可获贷款贴息

      记者 曹政  北京通州区,一条名为“全彩光伏功能材料与废旧光伏组件综合利用”的生产线将在明年初正式开工,4月将建成调试。项目建成后,预计形成100万平方米/年的光伏组件彩色化加工能力。  建设这条生产线需要购买25套全自动化设备。“一套进口核心设备采购价格折合人民币约1亿元,国产化设备采购价格约两千万元,设备采购...

    时间:12-27
  • 离婚时将房子赠女儿 事后能否反悔?

      本报讯(记者高健 通讯员蒙向东)凌大爷与夏老太原是夫妻,二人在协议离婚时约定,将凌大爷名下的一套房屋赠与独生女,但后来未协助女儿过户,女儿将父母诉至法院,要求判决房屋归自己所有。近日,海淀法院经审理,判决凌大爷与夏老太协助女儿过户房产。  原告诉称,父母在协议离婚时,曾约定将登记在父亲凌大爷名下的一套房屋赠与自己。...

    时间:12-27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