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青海“山梁村民”下山记:异地开饭馆致富有“密码”

2022-12-27 13:59: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宁12月27日电 题:青海“山梁村民”下山记:异地开饭馆致富有“密码”

  作者李隽周晓华李永兰

  冬至刚过,在冬日暖阳下,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德恒隆乡卡什代新村集中安置点的小广场上,每天都有老人们在一起聊天晒太阳,三五个孩子在身边跑来跑去。

  “山上的苦日子真把人过怕了,看病难、孩子上学难,住房条件差,就连吃水都要排队。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只能靠种庄稼,十年九旱的庄稼,一年下来的收入只够勉强维持家用。”回想起以前的日子,村民马忠林说:“实话是山大沟深苦哈哈,十年九旱干巴巴。”

  “卡什代”藏语意为“山梁上的老虎”。这里曾是化隆县德恒隆乡最西端卡力岗山梁上的一个贫穷山村。由于坐落在群山夹缝中的干滩之上,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环境恶劣。

  2017年,卡什代村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下开始实施易地搬迁。2019年,219户987人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挪穷窝”。其中,集中安置64户326人,其余村民分散生活在化隆县周边。集中安置点先后推进安居工程、村民饮水工程、村容村貌改造等项目。

图为村民现在的标准化养殖。 李永兰 摄

  山上到山下,虽然只挪了10公里,但村民的生活有了天壤之别。

  “过去在山上干什么都不方便,生病了基本上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马忠林说,而在山下,水、电、有线电视等应通尽通,杂货商店、小超市、学校就在家门口,在家就能吃上自来水,硬化路干净整洁,有个头疼脑热的,走几步路就到了卫生室。

  卡什代新村的建成,彻底解决了老村“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入学难、务工难、娶妻难”的“六难”问题。村里院落特色鲜明、住房整齐美观、村容干净整洁、基础设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变成了现实。

  说话间,村民马明良指向了远处的山顶:“那里,就是我们以前住的地方。以前,一块馍馍一杯清茶就是一顿饭。有一年大旱,两亩地只打出了一袋粮食……”马明良回忆起以往的苦日子,仍是一脸苦笑。

  以前,卡什代村民都是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种地靠天的日子。搬下山后,如何稳得住、能致富?如何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致富?又成了卡什代新村村“两委”和驻村干部们日思夜想的问题。

  来到山下,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大家的眼界宽了,思想变了,思路也变活了。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的不断帮助,不少村民走出乡村去城里开起了拉面馆。

  现在,全村近400人都是拉面从业人员,经营的拉面店达130家,分布在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等多个省份……拉面产业成了卡什代村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发展拉面产业自然是卡什代村致富增收的“密码”。

  搬到山下后,卡什代的村民还惦记着山上的地。为了让村民们留住乡愁,留住山上的“卡什代记忆”,卡什代新村在大力发展拉面产业的基础上,立足丰富的草场资源及村民们擅长养殖的传统,进一步拓宽全村的致富增收之路。于是,投资20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牛羊养殖场便应运而生。

图为搬下山来的卡什代新村一隅。 李永兰 摄

  “受疫情影响,拉面店的生意不景气,决定回乡创业。在村党支部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承包经营了养殖场,一年给村里上交12万。”如今,养殖场负责人马明成已是村里妥妥的致富带头人。

  卡什代新村还充分利用东西部协作机制的优势,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打造了化隆高原绿色农畜产品展销店,“化隆牌”牛羊肉、蜂蜜等农畜产品上了长三角地区居民的餐桌,进一步破解了农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完)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潍坊安丘:培养“村花”直播带头人促增收致富

      中新网山东安丘12月27日电 (孙婷婷 陈鑫)“村里8名妇女成立‘村花’直播队,以直播带货的形式,分享农村生活,推广村里的农产品。直播带货试水成功后让更多妇女参与其中。”27日,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石堆镇高家下坡村党支部书记魏香娟介绍说,通过发展乡村电商,该村培养了一批“网红”带头人,通过直播带货,把农产品推向全国,带领民众...

    时间:12-27
  • 一支种粮队 走出致富路

      浙江嵊州种粮户探索外出承包种粮   一支种粮队 走出致富路(经济聚焦)  核心阅读  浙江嵊州三界镇有一支种粮队伍,通过在长三角地区开拓种植区域,保障粮食生产。  完善全流程服务、提供金融支持、保障粮食销售……在种粮所在地和嵊州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三界镇种粮队伍不断壮大,产业发展链条...

    时间:12-27
  • “一把手工挂面”富民:村民变“股民” 好日子有奔头

      中新网长治12月26日电 题:“一把手工挂面”富民:村民变“股民” 好日子有奔头  作者 高瑞峰 邓蓉  “制作手工挂面要经过和面、揉面、醒面、摊开、划条、盘条等18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讲究技巧。”26日,山西省襄垣县东邯郸村,贾国华正在传授村民手工挂面制作技艺。  “从小随父辈学手工挂面制...

    时间:12-26
  • 种桑养蚕织就泰安岱岳区“致富梦”

      中新网泰安12月26日电 (李明芮 李庆林 王钰宁)“今年的蚕茧大丰收,颜色白、个头大,品质比往年都好。一年可收获4茬蚕茧,年收入十八九万元(人民币,下同)。”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养蚕户赵兴奎26日向记者介绍说。  在泰安市岱岳区祝阳镇,桑园1700余亩,桑树随处可见,像赵兴奎一样的养蚕户有818户。每到丰收季节,经过收茧、挑选、清...

    时间:12-26
  • 统筹——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七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统筹——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七  新华社记者赵超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一词多次出现。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

    时间:12-26
  • 统筹——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七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 题:统筹——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七   新华社记者赵超   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统筹”一词多次出现。   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时间:12-26
  • 发展——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六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题:发展——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六  新华社记者安蓓、张辛欣、严赋憬  “发展”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239次。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

    时间:12-26
  • 发展——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六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  题:发展——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六   新华社记者安蓓、张辛欣、严赋憬   “发展”一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239次。   “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时间:12-25
  • 自主——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五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自主——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五  新华社记者胡浩、徐壮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

    时间:12-24
  • 自主——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五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题:自主——从党的二十大看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之五   新华社记者胡浩、徐壮   “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   ...

    时间:1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