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面对APP乱象,用户该怎样筑起防护墙

2022-12-26 11:16:51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本报记者 李燕京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不断被规范,但是“山寨APP”、虚假排名推荐、强制或捆绑下载安装、弹窗多且难屏蔽、设置卸载障碍、强制自动续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种种乱象仍然存在,让不少消费者陷入恶意应用程序的陷阱。近日,中央网信办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以下简称“清朗行动”),全面规范移动应用程序在搜索、下载、使用等环节的运营行为。在有关部门严查、严管的同时,消费者面对窃隐私、骗钱财的恶意应用程序该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呢?

  搜索查找,暗藏作假玄机

  记者了解到,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行动”针对搜索查找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治重点。首先,将重点打击“山寨APP”,即以相似标志、图片、文字以假乱真,欺骗用户访问下载、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传播不良有害信息的各类假冒APP;其次,将从严整治虚假排名,严惩为获得更好的排名或者推荐位,刷虚假下载量和好评,诱导用户下载的应用程序提供者,以及弄虚作假,为应用程序作虚假排名推荐的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再次,有关部门还将全面净化应用程序页面呈现,整治利用暗示词汇、衣着暴露图片或引人联想的标题等不良信息,诱导用户点击下载的违规行为;同时,将严格规范备案要求,重点打击未经备案提供应用程序分发的行为。

  从“清朗行动”整治重点可以看出,在搜索查找环节,存在不少弄虚作假、诱骗用户下载的行为。

  据了解,近日,工信部反诈专班(微信公众号)公布了一批涉诈高风险APP。这些涉诈类APP主要包括仿冒银行类、仿冒金融平台类、虚假贷款类三大类。其中,被仿冒的银行类有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旗下APP;金融平台类则包括分期乐、哈富、中原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等;更有甚者直接推出一些虚假贷款类APP,其中被点名的包括发薪贷、盈盈有钱、飞达云贷等。

  那么,作为缺少技术手段的用户,在搜索查找应用程序时要如何加强防范呢?北京信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盛江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要尽量在正规应用商城、官网搜索下载。防止冒牌APP最好的办法是多看几个下载渠道,仔细观察,对比界面按钮、业务功能、logo图标是否有区别。一般仿冒APP会在正规APP原有名称里加减字、换字或者变换大小写、替换同音字、简繁字体转换等,且仿冒APP图标一般较为粗糙。”

  盛江提醒,对于不熟悉的应用程序,不要看排名就轻易下载,而是要在网上多渠道了解其他用户的使用评价后再决定是否下载、使用。

  下载安装,利用技术“套路”

  当用户安装应用程序时,一些恶意应用会通过技术手段“套路”用户,使其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或是被窃取个人信息。

  北京有学生家长向记者表示,现在一些游戏、网课APP里面暗藏着低俗信息,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还有消费者反映,明明只安装一款软件,却不知怎么连带下载了另一款软件。“家里老人的手机用上1个月里面就会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APP,都是莫名其妙被下载到手机里的。”

  从此次“清朗行动”针对下载安装环节的整治内容可以看出,利用技术“套路”用户成为了蒙蔽用户的主要方式。据了解,下载安装环节的整治集中在3个方面:一是集中整治强制、捆绑下载安装。重点治理应用程序关闭、退出等按钮失灵,未经用户同意自动下载安装的行为。严厉打击通过默认勾选标记,误导用户点击下载安装捆绑软件的行为。二是坚决惩处应用程序“挂羊头卖狗肉”规避监管。从严查处应用程序提供者上架版本与实际运营版本不一致,通过内嵌非法软件或违规马甲包等开展涉黄涉赌等违法行为。三是严厉打击以赚钱为诱饵诱导用户下载。重点治理应用程序分发平台恶意推广赚钱类应用程序,“套路”用户,利用流量变现获利。

  盛江介绍说:“随着技术的发展,监管手段和力度不断加强,恶意应用程序被严格限制,数量不断减少。但同时,一些恶意应用程序开始打‘擦边球’,变得更加隐蔽。比如,按照要求,正规广告要可关闭,要明确跳转区域才能下载,但是对违规广告来说,只要用户点击就会自动下载应用程序,有的下载内容与介绍不一致,有的含有违规内容。”

  北京灵犀信息技术公司工程师刘斌告诉记者:“一些恶意应用程序会通过聊天工具发下载链接,这些链接中含有二维码,只要点开就会自动下载。因此,用户尽量不要通过社交媒体的链接下载软件。下载软件要到正规应用商城,例如各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城,都是在监管部门注册备案、在严格监管下运营,各种应用软件的安全性有保证。”

  运行使用,不择手段搞诱骗

  弹窗关不掉、自动续费难关闭、打着使用APP可以赚钱的幌子恶意收集个人信息……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时往往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令人烦恼的问题。

  其实,这些违规应用程序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不择手段都是为了从用户身上窃取利益。记者了解到,有的应用程序打着“使用便可以赚钱”的幌子吸引用户使用。可是,等到用户真正使用时会发现,要每天签到,要做任务,甚至要“拉人头”找下家,结果,一通操作之后根本拿不到钱。更可恶的是,部分开发者利用人们贪小利的心理,一步步引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骗取个人财产。

  有的应用程序在用户交纳会员费后自动续费,悄无声息地扣取用户费用。刘斌介绍说:“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到期前应在显著位置提醒用户注意。而一些应用程序则是偷偷摸摸地自动收费,神不知鬼不觉地就转走了用户的钱。”

  还有的应用程序在用户使用时不断弹窗。“现在,多数应用程序通过使用收费挣钱困难,就通过弹窗广告来挣钱,这成了有些应用程序的盈利模式。如果按照规范做弹窗广告,弹窗应可关闭、可跳转,但是这样广告的转化率较低,挣不到钱。据我们了解,弹窗规范出来后广告的转化率下降了60%。为了能赚钱,就出现了关不掉的弹窗广告。”刘斌说。

  记者了解到,此次“清朗行动”在运行环节主要治理的方面包括:集中治理弹窗问题;严格规范功能设置;严厉打击诱导充值。

  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子畏告诉记者,目前关于应用程序的相关规定已较完备,比如弹窗问题,《互联网弹窗信息推送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都有详细规定,弹窗关闭按钮应当在弹窗弹出之时即提供,若需阅读停留一段时间后才出现关闭按钮,同样属于违规操作。

  吴子畏提醒用户,尽管相关规定已经足够详尽,但是仍旧有铤而走险违规者。所以用户在使用应用程序的时候不能贪图小便宜,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应立刻停止使用,造成损失要留存证据。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拒绝“套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拒绝“套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人民时评)  集中整治强制、捆绑下载安装,全面净化页面呈现,从严整治频繁弹窗、强制分享……中央网信办近日部署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对互联网上一些“套路”用户、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展开精准打击。  近年来,从社交娱乐到购...

    时间:12-26
  • 建设银行召开“向往的力量──中国建设银行‘双子星’App发布会”

      中新网12月25日电 今天上午,中国建设银行召开“向往的力量──中国建设银行‘双子星’App发布会”。发布会通过“中国建设银行”微信视频号、建行学习App、人民日报App、央视频App、央视频抖音号、央视频官方微博等平台同步播出,向社会公众隆重推出“手机银行2023”,并发布“建行生活”全新升级品牌。  发布会上,开心麻花...

    时间:12-25
  • App不“坑老”才能更适老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适老化App消费监督评测项目研究报告》。中消协报告指出,App广告插件及诱导操作现象尚未杜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理财、社交通讯、影音娱乐、实用工具类等App,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诱导下载或诱导付款等情况。不少老年人手机账户稀里糊涂被扣钱。(12月22日《法治日报》)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数字技...

    时间:12-23
  • 25起“套路贷”虚假诉讼案全部改判

      本报讯(记者李玉波 通讯员崔友 张瑞华)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陷入“套路贷”中的受害者欠下的“债”该不该“还”?  截至今年11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检察院通过检察监督,先后让25起“套路贷”纠纷案全部进入再审程序,并获得法院改判。32名原审被告跳出“陷阱”,被保全的查封了两年之久的房屋、车辆顺利...

    时间:12-22
  • 将商品材质纳入平台选品标准 得物App保障配饰“材质优选”

      近日,得物App推出行业首个商品材质“优选”标准,这也是行业内首次有平台从商品材质维度明确规范商品上架标准。据悉,“材质优选”标准第一阶段率先向得物App上的配饰商品推...

    时间:12-21
  • 秒杀变引流,警惕直播带货“刷量”套路

      随着直播带货日趋火爆,主播在直播间介绍商品时,观看量、评论数、粉丝及销售额,成为行业竞争的基本要素。直播间观看量和评论数越多,主播热度越高,商品曝光度也越高。因此,不少...

    时间:12-20
  • 经纬快评:新冠保险不妨多些真诚、少些套路

      中新经纬12月19日电 (魏薇)继网红隔离险后,新冠保险又一次被吐槽“理赔难”。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宽,一些地区感染新冠的人员数量上升,购买过“新冠保险”的消费者也随之开始...

    时间:12-19
  • 医疗美容消费谨防陷入“套路贷”

      本报合肥讯 近年来,医美消费需求逐渐增加,医美消费纠纷也随之显著增多。为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选择医美消费,12月12日,安徽省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市消保委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

    时间:12-19
  • 主播注水式“保健品”营销套路该结束了

      李英锋  据报道,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平台主播夸大、神化普通产品功效,让观众误以为是保健品。也有主播直接带货保健食品,如复合维生素片、鱼油胶囊、钙片等,且在介绍时暗示这...

    时间:12-15
  • 货车司机“被个体户”,还是企业“甩锅”的套路

      【现场·我在我思】  货车司机“被个体户”,还是企业“甩锅”的套路  一场交通事故让货车司机何某在送货途中不幸离世,也让其家属陷入找不到...

    时间:12-1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