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GDP增速预计在5%以上 “三驾马车”动力足

2022-12-23 09:48:54

来源: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五大首席经济学家畅谈2023年经济

  GDP增速预计在5%以上 “三驾马车”动力足

  本报记者 孟 珂

  见习记者 韩 昱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但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预期如何?又将有哪些核心增长点?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外贸如何持续获得“新动能”?12月22日,《证券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五大首席经济学家。

  他们普遍认为,2023年我国经济将出现整体好转,GDP增速预计将在5%以上,消费、投资和出口具有较强增长韧性。

  2023年经济增速将在5%以上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预计2023全年GDP增速为5.5%左右,基本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中航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称,2023年将是内需和外需的拐点,内需将接替外需挑起中国经济复苏的大梁。与此同时,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后消费有望迎来较快复苏,在政策的驱动下房地产行业有望企稳,投资和销售增速有望反弹,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高位。此外,经济增长动力来源丰富,高科技行业将保持高景气度,绿色双碳领域将出现持续性增长。

  “从趋势上看,疫情仍然会对今年底和明年初的经济形成一定扰动,但经济运行趋势是向上的,明年二季度经济将出现比较显著的同比和环比复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判断。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在当前疫情防控措施优化,扩大内需相关政策持续发力起效的背景下,未来政策将在扩充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方面继续护航,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多渠道扩大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基础和意愿,增加居民的创收。

  “三驾马车”增长潜力不断释放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受访专家也认为,消费和投资潜力的不断释放,将为2023年经济增长提供核心动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表示,明年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还会是消费,其次是投资将继续发挥压舱石作用。

  温彬分析称,明年消费增长将受益于三大有利因素。一是消费场景逐渐修复,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优化,线下接触型、聚集性消费将会逐渐修复;二是居民收入增速回升,疫情对就业的影响逐渐消退,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能力会相应提高;三是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凸显。

  “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增加值增速都将回升到潜在水平附近。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回到7%至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也有望回到5%至6%的增速水平,线下场景的消费和服务业景气度将显著修复。”明明认为。

  邓海清预计,旅游出行等行业后续大概率将快速复苏,2023年春节消费和出行数据值得期待。同时,汽车消费表现一直较为亮眼,预计仍将持续好于消费总体增速。

  从投资方面来看,温彬表示,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均有可发掘利用的优势。首先,我国基建项目储备充足、资金来源有保障,此外,今年的6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将会继续发挥作用,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共同支持基建投资;其次,在政策驱动下,制造业投资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也在凸显。包括推出设备更新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预计将会继续拉动制造业投资;再次,一系列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将有助于市场企稳,从基本面看,城市更新需求和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仍在。

  “明年制造业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承担起托底经济的任务。在当前稳增长政策大力驱动下,新老基建领域将迎来进一步发展,助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增长。”陈雳说。

  在2020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外经济复苏的供需结构性差异导致外需持续偏强,出口表现亮眼。但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海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也对我国出口动能造成一定挑战。

  不过,受访专家认为,在新动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2023年我国外贸或仍保持“韧性”。

  明明表示,从贸易伙伴来看,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其他经济体,RCEP对于我国和东盟等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在发挥作用。另外,从出口商品维度来看,对欧洲高耗能产业的替代产品有望实现亮眼表现。今年以来,随着欧洲部分高耗能产业受到高能源成本的影响,我国化工制品出口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替代效应。

  温彬表示,我国供应链与产业链在经历了疫情反复冲击后仍能保持顺畅,韧性进一步增强。在疫情防控措施逐步优化后,2023年我国供应链与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态势良好 外贸稳中提质韧性强

      核心阅读  前11个月,我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在国内政策带动下,各类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活力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发电组件、储能产品、智能设备等出口表现亮眼,产业转型...

    时间:12-21
  • 港交所:2022年香港金融市场保持韧性和稳健

    人民网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陈然)香港交易所20日回顾2022年工作,形容今年是繁忙而充实的一年,尽管面对宏观经济及地缘政治的重重挑战,香港金融市场仍保持韧性和稳健,同...

    时间:12-20
  •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蒙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这是...

    时间:12-19
  • 彭博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明年将是近30年来非危机年份中增长最慢的年份之一

      作者:李爱琳  在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冲突、全球主要央行激进紧缩等多重压力下,2023年全球经济将走向何方?哪些经济体可以脱颖而出?未来哪些关键因素将重塑全球经济?  彭博...

    时间:12-19
  • 从“千亿快件”中感受经济韧性

      小小快递,连接千城百业、畅通供需两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群众生活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快递业务量这一指标,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独特窗口。  12月1日,国...

    时间:12-19
  • 北京探索超大特大城市韧性建设发展思路与方向

      中新网北京12月18日电 (杜燕 徐婧)如何建设韧性城市?如何提高城市韧性治理水平?18日,北京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京开幕并举办韧性治理平行论坛,多位政界、学界资深专家...

    时间:12-18
  • 稳中求进,中国经济韧性强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时间:12-18
  • 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 消费市场逐步显现发展韧性

      央视网消息:受疫情等因素冲击,11月份消费市场明显承压,市场销售降幅有所扩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不断优化,居民消费需求稳步释放,购物方式网络化趋势进一步强化,消费市场发展韧...

    时间:12-16
  •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显韧性

      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显韧性(锐财经)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11月份,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需收缩进一步显现...

    时间:12-16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