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老人买基金:“保本高息诱导”举证难

2022-12-24 05:13:42

来源:广州日报

  有些老年人手里有不少积蓄,但觉得放银行储蓄不划算,也学着年轻人购买基金等投资理财项目。可偏偏,其中不少老人都亏了本金,让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和身心创伤。

  如今,理财产品的“刚性兑付”已成往事。老年人能买基金吗?谁该为老人的财产保驾护航?老年人又该怎样选择理财?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秋瑜

  平时舍不得打车

  买基金亏了6万多元

  最近,69岁的黄阿姨有点闹心。她表示:“两年前,我和老伴去了广州市海珠区下渡路附近的一家银行存钱,这是女儿攒了几年的钱,共10万元。进了银行,就有工作人员热情地对我和老伴推荐基金,‘生息’能达到4%以上,比存钱划算。我记得当时是让我们签了一份合同,但我没细看就相信了。结果现在,这个基金亏得只有8万多元了,亏损近两万元,我平时连打个车都舍不得,省吃俭用,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亏损,只求保本,我感觉自己上当了。”

  黄阿姨说,这已经不是自己第一次“吃亏”,“2008年左右,我去一家银行取工资。因为我的工资都往那打,所以和银行一个常见的工作人员就有点相熟了。她就和我介绍,‘阿姨,现在有一个基金挺好的,你这钱要是不用的话就买点放在那吧。’刚开始还可以,后来一点点地亏,直到亏掉4万元的时候,我就忍痛抛掉了。我们老年人没这个脑力、精力弄这些。”

  记者发现,类似黄阿姨这种为求高利息,买“保本型基金”却损失不小的老年人不在少数。2021年5月24日,66岁的陈阿姨(化名)前往长沙某银行,准备将省吃俭用存下来的20万元存起来购买长沙某银行的理财产品,但在办理业务时理财经理以“高利息没有风险,收益率在10%”为由,向她介绍一款还在募集期的新基金,说利息比她原本想买的那款理财产品要高很多,还说“有人在我这里买这个基金,都是几十万的买,就是因为高利息高收益率”,陈阿姨听信了说辞,这位理财经理就用陈阿姨的手机在手机银行进行了相关购买操作。

  陈阿姨的女儿得知此事后投诉说:“我妈妈根本不懂现在的各种理财、基金、股票等,只想保本,毕竟是辛苦积攒多年的钱,银行工作人员根本没有做风险评估,也没有告知买基金的风险和买进卖出都需要手续费,只跟我妈妈说如果不想买是可以退掉的,在购买后的第二天我联系上了她要求退掉,她一直以各种理由推脱,现在才一年多,不仅没有保本反而亏了近25%。”

  近年来,关于银行理财的争议不断并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老人买基金。记者在相关消费者维权服务平台上搜索“老年人买基金”的关键词发现,从2019年11月到2022年10月底,相关投诉有28条,投诉的问题有:银行工作人员或不按规定进行风险评估,利用手机银行避开“双录”,语速过快等。

  还有投诉显示,一些所谓的“商学院”诱导老年人购买基金课,“前期宣传免费听,后面‘老师’就经常打电话、发微信,暗示老年人买基金课。”

  投诉现状:

  有人获赔也有人败诉

  事实上,并非所有投诉都能得到老人所期待的处理结果,有人获赔,也有人败诉。自2021年起,最高人民法院共计发布了2批15例老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其中第二个案例,“王某诉北京某银行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就是关于老年人买基金的。

  2015年,62岁的王某在北京某银行以170万元申购基金,其签订的申请书载明:“……不是我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可能产生风险,无法实现预期投资收益……投资风险由您自行承担……”该行测评王某风险承受能力为平衡型,然而王某购买的基金,一部分为低风险,一部分为高风险,风险级别高于他的风险承受能力。最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本案投资亏损的直接原因是金融市场的正常波动,并非该行的代理行为导致,王某亦应对投资损失承担一定的责任。但银行对王某做出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为平衡型,但案涉金融产品合同中显示的风险等级并非均为低风险,故判决银行赔偿王某7万元。

  另一则案例中,一名八旬老人的诉讼请求却被驳回。这位王姓老人原本已和银行工作人员沟通好购买一份保本型理财产品。随后却在银行另一名工作人员的“劝诱”下购买了31万元的基金。王某表示:“当时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基金形势很好,没问题的,只有半年期,4.9%。’结果该基金不但没有盈利,反而损失3%。”

  老人的女儿知道后和银行沟通:“你们怎么能向老人推销基金呢?”于是,王某及家人将银行告上法庭。但最终,法院以老人的诉请无事实和法律依据,驳回诉讼请求。

  记者调查:

  有银行原则上禁止向70岁以上老人推销理财

  老年人可以买基金等理财产品吗?答案是肯定的。银行具有代办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赎回业务的资格,理财经理也具有基金销售从业资格。记者采访多家银行发现,购买基金对老年人没有年龄限制,“18岁以上都可以买,只会根据风险评估报告对基金用户进行不同类型的推荐”,并且也不会因为老年人年龄原因在其购买的基金造成损失时要求所谓的“豁免”。大部分银行都可以直接在线上便捷地开通基金账户和进行购入、赎回的相关操作。

  不过,也有银行对于长者购买理财产品进行了更多的风险提示。一家银行规定:“对超过65岁(含)客户,应充分考虑年龄、相关投资经验等因素,经提示客户确认后,方可购买。原则上禁止向年龄在70岁(含)以上客户销售中等风险以上(四级和五级)的理财产品,如客户坚持认购的,除取得本人已充分了解且清楚知晓投资风险,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的签字,还应采取取得家属签字确认等形式,以确保其家人已知晓并同意其认购产品,且销售过程应全程录音或录像进行记录。”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发现,不管是在手机银行还是在线下银行销售基金,都要进行“风险评估调查”,大部分银行在线下购买基金还要求进行“双录(录音、录像)”。然而,好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长者都表示:“似乎没做过这个调查”,和“不知道有没有录音录像,没什么印象。”

  根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商业银行利用理财顾问服务向客户推介投资产品时,应了解客户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提供合适的投资产品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应向客户解释相关投资工具的运作市场及方式,揭示相关风险。”记者在某银行手机银行购买基金时发现,风险评估调查问卷从年龄、家庭总资产净值、投资经验、投资态度等多方面形成用户的“风险偏好画像”,比如,记者被测结果为“保守型”,只被建议购买低风险产品,而如果测评结果为“稳健型”“平衡型”等,则可以购买中、低风险型基金。“积极型”和“激进型”则热衷于在高风险中博取高收益。

  但有金融界人士对记者透露:“其实这个问卷最大的作用恐怕是给银行免责——问卷是你自己填的,风险就要自己担。”然而,如果长者们投资态度模糊,尤其是在门店面临银行经理的大力推荐时,就很容易把路走偏了。为了防止银行理财经理为了完成个人业绩而不顾用户利益,2017年8月,银保监会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营业场所销售自身依法发行的理财产品及合作机构依法发行的金融产品时,都需要实施专区“双录”管理,对每笔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然而在实践中,各家银行执行情况并不完全一致。

  有银行的基金购买过程十分严格,要求首次购买必须线下开户和购买,并且需要双录。

  也有工作人员表示:可在手机银行直接购买,如线下购买需要双录。

  记者来到宝岗大道的一家银行,该工作人员表示:“可以直接线上办理,也可在线下买基金,线下购买也不需要进行双录,买保险才需要双录。”

  在采访中,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不懂买哪种基金可以来柜台,我们教您在手机上买,不用双录。”

  业内人士透露,在业务实践中还存在用户虽然在线下银行柜台购买,但银行人员协助其在个人手机银行或登录网银等方式购买理财产品,避免双录的情况。一旦在线下银行购买基金产生纠纷,如果银行拿不出“双录”,在判决中肯定对投资者有利。但如果银行工作人员在门店使用用户手机来操作,即便面临诱导甚至欺骗,老人又将面临“取证难”的问题。

  理财专家

  老年人理财应多配置生息资产

  老年人究竟应该怎样理财?相关理财专家建议:家庭资产配置一般包括保障资产、生息资产和增值资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息资产,一般指能稳定地创造现金流的资产,比如房租、债券、分红等。退休前后可以把原本高波动的增值资产逐步置换到低波动的生息资产中,来保障退休之后的安乐生活,免却为高波动的市场操心。老人家手上也不宜留存太多的现金资产,现金资产在投资中被称为显性资产,太容易被转移,很容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专家明确,所谓的“保本基金”其实并不存在。“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后,已经打破理财市场的‘刚性兑付’,市场再没有‘保本’理财这一说法,老百姓要破除对银行保本背书的迷信,也很建议投资人在理财之前,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的基础知识,理性看待投资中的波动,老年人理财,要因人而异。总体来说,老年人理财相对来说要保守一些,不要因为波动太大而影响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微博:拟以15亿元收购新浪总部大厦持有人全部股权

      微博拟15亿元买下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100%股权。  12月23日晚间,微博股份有限公司(NASDAQ:WB,HKEX:9898)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全资子公司Weibo Hong Kong Limited与新浪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浪香港有限公司就买卖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订立若干协议,据此,Weibo Hong Kong Limited同意购买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

    时间:12-24
  • 【地评线】金羊网评:释放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乡村要振兴,组织是保障。“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农村党支部作为农村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时间:12-24
  • 【地评线】太阳鸟时评: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中国贡献”

      中国国家统计局12月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13731亿斤),比2021年增长0.5%。至此,中国粮食产量已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央视网12月22日报道,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498万亩,比上年增加1052万亩,增长0.6%,2019年—2022年三年累计扩大3366万亩。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作为...

    时间:12-24
  • 辩证看待居民储蓄意愿上升

      居民储蓄意愿上升,受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等主、被动因素影响,对此,应辩证看待。居民持有的存款增多,有利于经济稳定,但存款增加过多也会抑制消费。必须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持续增强消费能力。  当前,居民的储蓄意愿依然较强。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9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2.25万亿元;前三季度,住户...

    时间:12-24
  • 延庆发放冰雪季消费券 最高100元减40元

      本报讯(记者 李瑶)临近元旦假期,正值延庆区第三十七届冰雪欢乐季,为进一步活跃消费市场,延庆区推出冰雪季消费券,涵盖延庆10家景区景点和18家宾馆酒店,为游客提供“住宿+游玩”的一体化“微度假”套餐。  此次冰雪季消费券活动以“嗨玩最美冬奥城”为主题,自12月23日至2月17日,每周五晚6时按轮次发放。消费券分为100元减20元...

    时间:12-24
  • 国产操作系统发力个人消费市场

      本报记者 曹政  经过多年深耕,国产操作系统已在党政机关和关键行业的办公系统逐步推广应用,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还很陌生。在近日举行的2022统信UOS生态大会上,统信软件发布其2023年新战略——“B端赋能千行百业,C端走进千家万户”。据悉,针对个人用户的统信UOS家庭版22.0将在明年1月15日发布,并提供为期1年的免费使用授权...

    时间:12-24
  • 我国首个单机4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本报电 (黄昉)12月23日,我国首个单机400兆瓦变速抽水蓄能工程项目——南方电网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站全面开工。电站总投资约83亿元,总装机容量1200兆瓦,将安装3台400兆瓦机组,其中1台机组为变速机组,力争2025年底前投产发电,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我国抽水蓄能设备装备制造水平。  惠州中洞抽水蓄能电...

    时间:12-24
  • 生物岛实验室晒五年“成绩单”:撬动社会资本1.5亿元

      2017年12月22日,生物岛实验室(原名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正式成立。作为广东省首批4个省实验室之一,它承担着广东省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探索使命。五年来,生物岛实验室干了点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果?它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模样?  昨日,在广州“抢机遇 拼经济 抓发展”主...

    时间:12-24
  • 广湛高铁湛江湾海底隧道成功穿越2500米海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黄庆 通讯员刘福昌、张朋飞)近日,广州至湛江高速铁路湛江湾海底隧道“永兴号”盾构机成功穿越2500米湛江湾海域段,进入湛江主城区,标志着广湛高铁建设又取得一重要阶段性胜利。  广湛高铁正线全长401公里,设计行车时速350公里,线路起于广州火车站,途经佛山、肇庆、云浮、阳江、茂名、湛江等市,终至湛...

    时间:12-24
  • 沪深交易所:暂免收取部分2023年度费用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林晓丽)12月23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发布相关通知称,免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23年上市初费和上市年费等费用。  其中,上交所通知显示,多个费用将免收,包括免收沪市存量及增量上市公司2023年上市初费和上市年费,免收2023年资产管理计划份额转让经手费。指导下属上证所信息网络有限公司免收2023年证券持有人...

    时间:12-24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