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科技

明年将现“V”形反弹?国际投行看好中国GDP增速超5%

2022-12-20 09:33:24

来源:第一财经

  作者:周艾琳

  近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指向提振经济和重振信心。根据第一财经的采访和观察,目前国际投行纷纷对2023年中国GDP增速给出了超过5%的目标预测,这也超出了市场预期。

  摩根士丹利最新发布的《V型复苏》(The "V")中国报告称:“鉴于重新开放的速度更快,我们认为11月经济增长低于共识,但预计明年3月会开始改善(比之前的基本假设提前了约2个月),目前只是相对短暂的减速,更早更强劲的复苏将使2023年GDP增长升至高于预期的5.4%。”

  野村方面则表示,预计2022年GDP增长2.8%,并仍存在下行风险。中国已经放松了严格的疫情管控,2023年GDP预计增长4.8%。

  5%以上的GDP增速从何而来

  11月的经济数据颇为疲软。工业产值同比下降2.2%(10月同比+5%,市场共识为同比+3.5%),汽车(同比+4.9%,10月同比+18.7%)和消费电子产品(同比-1.1%,10月同比+9.4%)领跌——前者反映了国内需求急剧放缓,而后者反映了主要制造商供应冲击;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投资同比下降19.8%(10月同比-16.1%),销售面积同比下降32%(10月同比-24%);零售额增长骤降至-5.9%(10月为-0.5%,普遍预期为-4%);作为部分抵消,在强劲的财政宽松政策下,基础设施投资越来越强(同比+13.9%,10月为+12.8%),使月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在0.8%的同比增速(10月为+5%;考虑到PPI通缩,实际增长率在1.5%~2%左右)。

  就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部分观点认为,未来的增速修复仍存挑战。在疫情防控放开的初期,消费仍然疲软;就投资而言,房地产投资是关键因素,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为-33.3%,降幅较10月扩大10个百分点;就进出口来看,11月进出口总值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出口2960.9亿美元,同比下降8.7%,明显较上半年大幅降速。

  在这一背景下,5%以上的GDP增速预期从何而来?对此,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吴照银对记者表示,由于基数效应和部分指标将会出现反弹,5%以上的GDP增速确实处于合理区间。他分析称,例如,今年全年消费增速接近0,明年预计增速为6%。房地产投资今年增速预计下降10%,明年预计为3%。制造业投资增速也有望维持在 6%。由于明年欧美经济体或陷入衰退,将影响出口需求,2023年预计出口下降15%。但是GDP核算的是“净出口”,净出口下降可能并不明显,因为2023年进口也可能更大幅度萎缩。因而,在他看来,5%~7%的GDP增速区间并非遥不可及。

  多家国际投行也给出了超出5%的增速预测。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对记者表示:“在重新开放的初始阶段,经济增长正在经历短期的痛苦。11月的数据符合我们对四季度GDP增长下调至2.5%的预测。”但他表示,中国经济将出现更早更强的复苏——亚洲的经验表明,奥密克戎对需求的影响是短暂的。

  鉴于重新开放的速度更快,摩根士丹利预计,到2023年3月底,社会层面的流动能力(mobility)将恢复到上海实施静态管理之前的水平,比该机构之前的预期提前了约2个月,并将在夏季进一步改善,达到疫情前(2019年12月)的水平。加上全面放松政策(可能包括更有力的房地产宽松政策),该机构预计GDP增长将从2023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更强劲的反弹。鉴于经济活动加快反弹,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在较高水平,该机构将2023年GDP增长预测上调0.4个百分点,至高于共识的5.4%。

  高盛也将2023年的增长预测从4.5%上调至5.2%。高盛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闪辉表示,经过三年的疫情防控,中国正在以比预期更快的速度重新开放。“重新开放的初始阶段可能会对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但此后的反弹应该是显著的。上周发布的11月经济活动数据明显出人意料地下滑,随着疫情在主要城市迅速蔓延,12月经济活动可能进一步减弱。我们下调了对第四季度GDP的预测,但将2023年的增长预测上调至5.2%,原因是重新开放的步伐加快、2022年的基数降低。”

  着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尽管经济复苏的预期强劲,但要实现合理增长仍少不了相关政策的支持。各大机构称,目前各项政策都指向支持经济复苏。

  上周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到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消费和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完整内需体系全面建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强大国内市场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以创新驱动、内需拉动的国内大循环更加高效畅通。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定调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是明年抓内需的主要方向。

  吴照银告诉记者,会议内容中最突出的一个字就是“稳”,包含了几层意思:一是经济增长要平稳,既不会大搞刺激,也不让经济大幅回落,对应的稳健货币政策不会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有力,积极财政政策也大体上保持原有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力提效;二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社会经济保持平稳;三是将质放在量的前面,即稳更多体现在质的提高,不强求量的增长;四是平稳突出体现在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方面,即在这几个方面不要出现较大的落差;五是稳要体现平稳协调,要有系统观念,在多个领域进行统筹安排,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近期对第一财经表示,有人担心明年中国通胀快速上行,导致下半年政策明显收缩,但他认为明年中国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方面的支持会持续,通胀并非一个担忧。疫情暴发初期,美联储大量印钱,政府更是进行了大量的居民端财政刺激,导致通胀高企,但中国在这方面始终较为谨慎。

  此外,陆挺认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关键部分,其复苏力度值得关注。“三支箭”政策的推出彻底扭转了从2020年年底开始对整个行业的融资收紧,同时随着明年春季后疫情逐步淡出,有望看到地产市场复苏。“但出现双位数(例如20%~30%)的反弹是存在挑战的,过去一年多的房地产下行,除了政策因素,也存在长期人口因素的变化,且2015年到2018年的棚改货币化安置提前消耗了很多需求,房地产市场自身就存在周期性调整的趋势。”

  未来,房地产需求端的刺激政策仍是关注的焦点。国泰君安国际方面认为,11月以来地产政策积极纾困,“三支箭”、“金融十六条”、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等政策密集出台,悲观预期迎来转折。同时,需求端政策有望继续加码,预计2023年地产销售和投资增速均有望回升,行业逐渐企稳。

【责任编辑:长风】
  • 相关阅读
  • 法德称将更“积极地”回应美《通胀削减法案》

      当地时间19日,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勒梅尔与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发表联合声明称,法德两国将更“积极地”回应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此外两国还将...

    时间:12-20
  • 法德称将更“积极地”回应美《通胀削减法案》

      当地时间19日,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长勒梅尔与德国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发表联合声明称,法德两国将更“积极地”回应美国的《通...

    时间:12-20
  • 西媒:通胀引发的抗议浪潮在欧洲多国蔓延

      参考消息网12月19日报道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19日报道,欧洲在隆冬时节饱受感冒发烧之苦。在通货膨胀的推波助澜之下,社会紧张情绪不断升温,就像病毒一样席卷整个欧洲大陆...

    时间:12-19
  • 今年10月份秘鲁经济增长2.01%

      中新网12月19日电 据秘鲁《公言报》报道,秘鲁国家统计局(INEI)数据显示,今年10月秘鲁经济增长2.01%;今年1月至10月,秘鲁经济增长2.81%。  据报道,今年10月,除制造业、电信业...

    时间:12-19
  • 美媒:美联储继续加息抗通胀,官员预测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透视】美媒:美联储继续加息抗通胀,官员预测经济增长陷入停滞  中国日报网12月16日电 (党超峰)美联储14日批准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并暗示计划到明年春季都会加息,以抗...

    时间:12-18
  • 欧盟要反制美《通胀削减法案》(环球热点)

      近日,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葡萄牙、希腊、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等欧盟9个国家的领导人在西班牙举行会议,要求欧盟委员会对美国政府的《通胀削减法案...

    时间:12-17
  • 美国2022:通胀“高烧”持续

      (华府观察)美国2022:通胀“高烧”持续  中新社华盛顿12月16日电 题:美国2022:通胀“高烧”持续  中新社记者 王帆  美国今年遭遇了40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广受关注...

    时间:12-17
  • 漫评美《通胀削减法案》:欧洲盟友“很受伤”

      美国出台的《通胀削减法案》引发欧洲国家强烈不满。该法案打着“降通胀”的幌子,却充斥着“美国优先”的傲慢和保护主义的“私货”。  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国此举意在鼓励...

    时间:12-16
  • 国企并购日趋活跃 前10月交易笔数接近翻倍

      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近一段时间,资本市场并购重组主渠道作用日益彰显,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并购市场的表现日趋活跃。年内仅5起并购重组案例被证监会否决,资产定价公允、交...

    时间:12-16
  • 1—10月中国光伏产业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中新社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0月,中国光伏产业运行良好,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各环节产量再创新高。  根据行业规范...

    时间:12-15
版权声明:内容资源均来自于网友投稿、互联网整理编辑,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